陈子健
摘 要:小古文以篇幅短小、字词简单为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和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小古文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路径。教师应从小古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析高效、创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文章以上述背景为基点,从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中的小古文篇章出发,解读和研究了小古文的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感悟小古文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实现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多样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愈发凸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了解的主要是浅层知识,对于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知识学习得不够深入。另外,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需要培养。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古文教学,重点讲解小古文的文字、内涵和整体架构,引导学生感悟小古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带领学生多元化、深层次地解读小古文。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小古文
小古文形式简单、韵律优美。为了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小古文,学生需要学会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体会文言文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知文本内部蕴含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等。教师应该在小古文的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诵读指导,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吟咏成诵,体会文言文的平仄之美。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实际认知水平,教师在开展诵读指导活动时要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读”了解文本的字形字音、韵律节奏以及语篇含义等。下文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例,分析教师如何应用“三次诵读法”展开教学活动。
一读,读字音。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注释自主阅读小古文文本,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含义。在学生自主朗读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读文本,运用提问了解学生尚不明确的字音和字形。例如,针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为多音字,学生难以把握它在小古文文本中的准确读音,很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示范诵读和解读字时,明确指出“为”是一个多音字,在此文本中的“为”应读为“wéi”,而不是“wèi”。根据这种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在诵读中明确汉字的实际读音,纠正错误诵读方法,保证学生能够顺畅地朗读文本。
二读,读韵味。根据“三次诵读法”的实际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守株待兔》中的停顿,进而读出其韵味,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在韵律方面的不同,要求他们利用节奏划分符号,准确划分小古文的节奏。在教师的指示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诵读经验,在纸上画出文本的诵读停顿:
宋人 / 有耕者。田中 / 有株。兔走 / 触株,折颈 / 而死。因 / 释其耒 / 而守株,冀复 / 得兔。兔 / 不可复得,而身为 / 宋国 / 笑。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诵读文本,保持稳定的节奏,校准文本的字音,指导学生学会辨别节奏、掌控韵律的具体方法,让他们在反复的诵读练习中理解文本基本内容,提高欣赏品位。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这样断句:
梁国 / 杨氏子 / 九岁,甚 / 聪慧。孔君平 / 诣其父,父 / 不在,乃 / 呼儿出。为 / 设果,果 / 有杨梅。孔 / 指以 / 示儿曰:“此是 / 君家 / 果。”儿 / 应声答曰:“未闻 / 孔雀 / 是夫子家 / 禽。”
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了解了小古文的停顿方法,他们能够借助停顿和拉长字音的方式,读出古文的意蕴,体现出诵读教学法的有效作用。而且,在学生广泛参与诵读活动的情况下,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活跃,受到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原本诵读意愿不强、诵读能力不足的学生也能纷纷加入诵读队伍中,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体会古汉语别样的风采和特点。
三读,读深意。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小古文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作用。在诵读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理解小古文背后的深意,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是一篇趣味性的文言文故事,且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元素。基于此特征,在利用“三次诵读法”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读出文本的深意,鼓励他们利用文中注释领会小古文的含义,学会斷句,以表演和对话的形式理解文本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心存侥幸和幻想”的人生道理,在品读中逐步理解文本的寓意,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二、巧设练笔,增强语感——初探小古文
丰富的语言实践是训练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强化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模式中初步探析小古文,学习小古文中凝练的语言形式以及层层递进的语言结构,不断积累、整合、练习,形成良好的语感。具体而言,教师要以小古文的基本内容为依据,逐层为学生布置补写、仿写、续写等任务,以写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1. 补写框架
小古文具有独特的篇章结构,它以古代语言为载体,架构起了立体化的文本框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和对古代语言的敏感度,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设计填写文本框架的任务,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技能,提高他们锻造语句、凝练思想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明晰不同的语言形式对文本整体结构、含义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借用补写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语言感知等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补写任务:结合阅读经验,运用书面语言补足横线上的内容。
(1)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乎?”
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两小儿辩日》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明确本篇小古文的基本内容、涵盖的核心思想等。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学习任务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横线上的内容,既要保证文本逻辑顺序的正确性,又要体现文本的核心思想。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提高了凝练语言的能力,也初步了解了小古文文本的含义和框架结构。
2. 仿写名句
仿写是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学生创作小古文文本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文言文句式和语言的了解程度不深,这一时期开展仿写训练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值得学生学习和仿写的小古文语句,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和语言凝练的仿写案例,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的写作技法,并逐步将文言文句式串联起来,形成优化和完善的古文文本。《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重点篇章,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三年级也是学生正式接触写作的初期。因而,教师可以将《司马光》的文本作为案例为学生布置仿写案例,用设置习题的方式,驱动学生完成仿写任务: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仿照下列小古文中的语句展开创作。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于_____,一 _____,_____。
教师根据不同小古文的内容,出示不同的仿写任务,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仿写训练,逐步深化他们对于文本的印象,在仿写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 续写篇章
小古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还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教师让学生针对小古文的文本展开续写活动,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思想和主旨的理解,感受文本的独特价值。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续写篇章的任务,要求他们延续文本的主旨和内核,根据文本的基本走向续写故事。例如,在《司马光》这篇小古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仿写句子后具备一定的语言敏感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感悟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续写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司马光》这篇文本的基本内容续写故事情节,补足故事中的“留白”。
三、学科整合,有效迁移——深研小古文
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整合。对于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迁移是小古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手段,教师应采取跨学科联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多形式解读小古文文本,促使他们全面了解文本蕴藏的深意。同时,在跨学科联合的过程中,也能将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自然也就能够增强阅读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萤囊夜读》这篇小古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含义,感悟文本主人公恭勤不倦的美好品质,教师在学生完成自读任务后,可以将其与美术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文本中描述的场景和描绘的人物形象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体会到车胤夜以继日学习的精神品质。经过教师的启示,学生利用美术学科中学习的水彩画、素描画和剪纸等艺术形式,展开美术创作活动,他们在画卷或者手工剪纸中展现了“装满了萤火虫的口袋”“数卷书籍”“破败的墙壁”等意象,体现出了车胤所处的艰苦环境,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中仍然艰苦读书、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将美术、音乐等其他课程内容引入课堂,并指引学生有序迁移和应用知识,既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古文,也能推动学科之间的迁移和联合,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内容丰富、要素完善的知识网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四、国学之旅,品鉴经典——活用小古文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内的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学习的目光投向课外。教师可以以专题化的国学经典品鉴活动作为课外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情况选择恰当的小古文文本,制订“国学经典之旅”的具体流程,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学期是小学生接触和学习小古文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论语》经典阅读计划,以优质、完善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明确后续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在感悟经典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经典阅读计划的预设案例具体如下。
活动名称:走近孔子,感悟经典——《论语》阅读方案。
活动主题:相伴国学,快乐成长。
活动口号:传承经典,我参与!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阅读、探讨和演绎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言文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强化他们的汉语言技能,促使他们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活动流程:自主阅读,小組探讨,小组演绎,班级汇报,教师总结。
活动日志:师生共同填写。
在活动之前,教师将“阅读方案”发放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口号、目的和具体流程。在方案的指引下,学生有序展开活动,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明确文本的内涵,并在国学经典演绎活动中重现孔子与弟子对话的场景。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国学经典活动的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国学素养。同时,在学生参与国学经典阅读活动时,他们能够感受到国学经典对自身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并主动将其发展为自身的兴趣爱好。如此,小古文的教育价值便能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小古文中蕴含了深厚的思想和情感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朗读、练笔、整合和多元活动等角度展开教学探索,有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延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不仅要秉承创新和高效的原则,也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时刻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小古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读与写,2020,17(24).
[2]程慧君. 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定位及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上),2020(12).
[3]何雪琴.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