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架时,我又看到了《红楼梦》。因积年日久,书有些褪色泛黄,但它在我心中的分量永不褪色。
自小到大,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一泡进书里,我就会废寝忘食。为此,我没少遭过母亲的责骂。那时,家里地多人手少,家务和地里的活儿,我们孩子不搭把手就做不完。我不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也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即便是最小的弟弟,也得跟我们所有的人一样上山砍柴、下地锄草,还要打猪草、担水、垛柴、扫地、烧饭……刷锅洗碗更是家常便饭。因为读书,我常常会忘了去干活。为此,我的书被母亲夺走过,只是母亲从未撕过我的书。如果当年母亲将我的书像晴雯撕扇子一样撕掉的话,估计后来我就再也不会读书了。母亲把从我手中夺走的书放在一个我找不到或者够不着的地方,待农活忙完了,她会取出书还给我,说:“以后看书要识相,大家都忙着干活呢,你怎么好意思自己抱本书躲一边?一大家人都不干活,全家人吃啥喝啥?”
为此,我的读书时间便从白天转换到了晚上。母亲怕灯光幽暗,伤了我的眼,每次在我看书的时候,便将油灯拨得亮亮的。这个时候,我总会冲着母亲感激地一笑。我知道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只是希望我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里读书。
电视节目《我的艺术清单》中,李敬泽先生说,他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读《红楼梦》的,而我则比他晚读多年。李敬泽先生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中,他读起书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家中藏书颇丰,自小在书堆里浸泡滚打,最终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而我则不同,我的每一本书都得之不易——不是父亲帮我借的,便是我自己借的。一直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才有幸接触到《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经典。
初二的暑假,在学校当老师的哥哥回家,带回了一套二卷本的《红楼梦》。我像是偷窥到了一枚夜明珠,时刻被《红楼梦》吸引,腿脚不听使唤,常常不由自主地朝哥哥的卧室跑。那时,我已经知道《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我还通过一些连环画了解到了《红楼梦》中的一些故事,比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等等。当我看到了完整版的《红楼梦》一书时,那种惊喜和激动完全无法形容。我两眼放光地盯着它,生怕它飞了或者跑了似的。我盼着哥哥赶快读完,好早点传到我手里,让我一饱眼福。因为有上、下卷,所以,当哥哥看完上卷,我赶紧接过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遇到生僻字,我能够联系上下文猜出其中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便去问哥哥。哥哥总会耐心解答,直到我明白为止。因为有了相同的爱好,在家里,哥哥对我宠爱有加。
厚厚的两卷《红楼梦》,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其中有一天下雨,我如临大赦,终于可以安心地读上一整天书啦!我手捧着《红楼梦》幸福无比。母亲见我捧着书一个人坐在屋檐下痴痴地看,傻傻地笑,有些不解。她走近我的身边,用手指头捣了一下我的额头,半嗔半怪地说了一句:“你个书呆子!”于是,原本当天安排给我剁猪草的事便由母亲代劳了,她实在不忍心扰了我读书的好兴致!
走进《红楼梦》的世界,便如同走进了天上人间。开篇亦实亦虚,亦虚亦实,以“假语村言”引出宏大叙述。开头便妙,妙在“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仔细推敲,很有意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而女娲炼石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36500除以365,就是100年。100年就是一个世纪,是一个人的一生、几代人的交融或是一个家族的轮回。一块补天弃下的石头,因为不甘落寞,被两个途经的道人带到人间,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之后,又归于青埂峰下,以自身经历记录了这一段红尘际遇。该书本名《石头记》,后被人改名为《红楼梦》。一部《红楼梦》痴了多少世间人,一部《红楼梦》醉了多少天下客!
我爱《红楼梦》,爱的是它的一个“真”字,真情与真味。我从来不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纯粹虚构的小说,它是有生活原形的。若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再有才华的人,再聪明的小说家也不能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包罗万象。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全才,也没有人是全能,而能够浓缩万千气象在一本书的人,必不是普通的人。他是他自己生活的体验者,又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某个阶层的主流,如此这般才能写出让人感同身受又荡气回肠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可能是曹雪芹将自己的身家故事借一块石头的际遇和盘托出,或者是曹家家族兴衰的缩影。这块石头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身,又可能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喻。贾同“假”,贾宝玉,即“假宝玉”。《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在家道中落之后出家,而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之后被迫离开南京,也就是当时的江宁。在他历经生活的种种艰辛与磨砺后栖身北京西山脚下的黄叶村,从此著书立说,写就了这部名著。贾宝玉将其入世的际遇记在石头上,若曹雪芹也将其自己的一生记录在纸上,那将是何其相似的人生,何其趋同的禀性?一部小说,通过一个人、一个家族的故事,其实讲述的是一个王朝的兴盛与没落。制度在塑造人的同时,又在毁灭着人,它让腐朽延续,让美好凋零,到最后,一切土崩瓦解。
读过《红楼梦》的人估计都记得开篇里的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短短20个字里,道尽了世事的辛酸、人生的无常,其中亦包含着作者曹雪芹在经历人生的风雨和巨变之后的沧桑心境。
在这部书里,光出场人物就有一千多个,有名有姓的五百多个,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共同演绎着一个家族的兴盛和没落。这些人物每一个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贾母的从容、王熙凤的犀利、贾宝玉的顽劣、林黛玉的伶俐、薜宝钗的世故、晴雯的率真、香菱的悲情、探春的果敢、尤二姐的刚烈、刘姥姥的风趣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紅楼梦》卓越的地方,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以优美而精致的文笔,多变的手法,让人物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重新活起来,通过自己的故事反映种种社会问题。在这部书里,不仅人物众多,而且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都不为过,它涉及饮食、建筑、园林、服饰、诗词、医药、曲艺等领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读一部《红楼梦》,犹如通读了一部封建社会的简史,让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该书通过一僧一道两人入世,将这块补天的弃石化为通灵宝玉,带入人间。让其在人世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并坠入儿女情长。最后,一切如梦,万境归空。赤条条地来,又落了个赤条条地去。最后,复归于青埂峰上,仍旧以石而立,谱写出一曲人世的挽歌。正如跛足道人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作解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唱一解,便道出了《红楼梦》的至大境界和普世价值,一阙《石头记》,一枕《红楼梦》,何不是如此?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它通过人物的命运照见了世情,照见一个王朝的背影。这些人物的命运是封建制度的必然,而这样遏制人性的制度也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荣辱,照见了兴衰,也照见了一个王朝的顽疾与沉疴。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历史的影子。《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角色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都会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反抗、晴雯的不屈,又让人看到了希望之光。他们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铁屋子”里几个醒着的人。在那样的男权社会,贾宝玉敢于打破阶层和门第观念,以平等的姿态与丫鬟、戏子、下人,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平等相处,体现了他追求众生平等的愿望和理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而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又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古老的婚姻传统。一个非林黛玉不娶,一个非贾宝玉不嫁,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令人心生敬畏、继而赞叹。林黛玉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更是誓死抗争,宁可“质本洁来还洁去”,也不会“强于污淖陷渠沟”。她不肯委曲求全、苟活人间。林黛玉系贾母的外孙女,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论身份,她似乎矮宝玉一等,但是她并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誓死也要守护这份纯美的爱情。
这部书里,我最喜爱的两个女性人物是林黛玉和晴雯。这两个女子可以说是我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化身。一个为主,一个为奴,虽然身份地位不等,抛开等级观念,两个人都是一样的美好,如皎皎明月,如晨间旭日,以真善美的光芒照亮了世俗污浊的天空。
林黛玉本无大病,只是虚弱,抑或如我者,天生瘦弱,形体单薄。而这世间,有杨玉环的体态丰盈、丰腴婀娜,亦有赵飞燕的身轻如燕、杨柳依依,两者均不失为美。林黛玉的病主要来自心病,她和宝玉心心相印,芳心暗许,在那样的封建制度下,却又深恐爱而不得,因爱生忧,因忧生病,终因爱不得而成恶疾。世间最是相思苦,有多少人相思成疾魂断天涯,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杜丽娘与柳梦梅等,这些痴男怨女,因当时的社会制度或世俗的偏见,令他们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终成千古遗憾!杜丽娘死后重生,与柳梦梅终成佳偶,这是世人喜好圆满的一种梦幻式满足。在贾宝玉和宝钗结婚的那天晚上,病榻上的黛玉深感绝望,焚烧了宝玉赠给她的锦帕和自己的全部诗稿,将人生的一切清零。在那样一个寒意萧萧的夜晚,黛玉万念俱灰,神思衰竭,终因“情”字耗尽了她生命所有的元气,在贾府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在为宝玉和宝钗办喜事的晚上,魂断潇湘馆。
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为爱化作了一缕香魂,走完了她悲悲凄凄的一生。每看到这一幕,不管是在书中,或是在戏剧里,都令我潸然泪下。这世间一个“情”字,痴了多少心,苦了多少人?他们有些人终其一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爱情的世界里,从来都是爱之深,痛之切。
晴雯,因为家境贫寒,自小被卖入贾府成为贾母的丫鬟。后因生得眉清目秀,十分俊俏,贾母心疼宝玉,便将晴雯这个伶俐标致的人儿许了宝玉作丫鬟。自此,晴雯开始了侍奉宝玉的日子。宝玉虽贵为富家公子,贪玩成性,却是一个性情中人,重情重义,视晴雯和一众丫鬟如自家姐妹。而晴雯亦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恩必报的人。一年冬天,宝玉要去给舅舅王子腾拜寿,贾母送了宝玉一件孔雀毛织就的大氅,又叫“雀金呢”。宝玉第一次穿出去玩时被手炉里迸出的火星烧了一个洞,而第二天要去给王子腾拜寿,不得不穿祖母赐给他的这件衣服,却苦于一时找不到能够修补这件衣服的匠人。这可急坏了众人。
晴雯当时还在病中,看了之后,认为可以用孔雀金线织补。于是,带着病身,寒夜中为宝玉修补衣服。明明自己重病在身,依然全力以赴地为宝玉解忧解难,可见她对宝玉的情深义重。后来因为下人拾得一个绣着春宫图的香囊而引发的搜箱事件得罪了王夫人,心气极高的晴雯被赶出贾府,自此气病交加,香消玉殒,令人扼腕叹息。晴雯去世后,宝玉伤心不已,悲郁难抑,听丫鬟说晴雯化作了芙蓉花,特为晴雯写下了《芙蓉女兒诔》的诗文,以之祭奠。
曹雪芹用一部《红楼梦》记录了他所处的那个朝代,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朝代的繁华与没落,也让世人窥见了一个家族的病相。贾府中一众人物生生死死的故事虚构出一个封建王朝的缩影。曹雪芹用他的理想之光,成就了《红楼梦》的美丽永恒,它让后人为之惊艳,为之慨叹,为之咀嚼,并被中外文化学者研究与挖掘,成为一部旷世奇书,成为一部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它以太虚幻境、假语村言和年代失考等以假乱真之策智慧地逃过了当朝的稽查,并获得当朝的赞誉,因而得以幸存,广为流传。这是作者的苦心和智慧,更是《红楼梦》以及中国人的幸运。
《红楼梦》不仅有往世意义,亦有现世意义,它教世人如何为官?如何为人?特别是当我读到第五回时,宝玉于太虚幻境中,听到《飞鸟各投林》一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此曲有宿命的逻辑,亦有宗教的色彩,令人听后感慨万千且陷入沉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也是为人立世的思想。
红楼一醉千古事,万千情爱寄于石。一书得尽天下誉,旷古烁今照青史!
徐祯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已有千余篇作品刊发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北京文学》等刊物,曾出版作品集《烟雨中的美丽》《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月照长河》《梅花语》。有作品被《散文选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