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实施的策略与途径

2023-05-04 07:24:33曲明秀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跨学科课程标准

曲明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并将其作为七大课程内容之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跨学科主题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中发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实施途径。夏雪梅博士认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意味着在学习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项目类型,“设计对自我和学生而言都有意义的真实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历程,搭建解决学习困难的学习支架,创建自主、合作的探究环境,提升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1]。可见,项目式学习與历史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一致,可以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学科素养的落地与深化课程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确定项目主题,设置项目学习目标,进行项目任务的实施,开展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展开。本文以“从宋朝社会生活全景看传统节日传承”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为例,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一、立足核心素养发展,确立项目主题

“提出围绕某学科本质问题和核心概念的项目探究主题,是项目式学习深入开展的前提,也是衡量项目式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2],由此可见,主题的确定关乎项目学习的成败。在具体实施中,项目主题的确定要在充分考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和学情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及相关联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教材内容,梳理结构,筛选整合,确立主题内容。

“从宋朝社会生活全景看传统节日传承”这一项目的主题选材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课程目标要求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语文学科总目标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艺术学科提到,课程内容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传统。由此,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语文和艺术学科有着契合点,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现实学情是初一学生认知和能力相对有限,部分学生热衷于过各种洋节,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反而热情不高甚至不知其传统。在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中建议,“中国古代史距离今天极为遥远,却又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先接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以感性的、易于理解的、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展教学。”[3]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选择与学生生活最密切的传统节日作为切入口。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主要分布在历史教材六年级下册,其中宋朝部分最全面且生动,节日丰富,如元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天庆节、冬至、清明节等,论证之后将传统节日置于宋朝社会生活的历史情境中。小切口大情怀,学生在探寻宋人丰富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活全景后,能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精髓,增强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基于活动主题,设置项目学习目标

适切的项目学习目标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方向,达成预期结果。它的设置既要考虑活动主题,又要关注项目所承载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任务。

以该项目活动目标的设置为例。围绕项目主题,充分考虑学情,从整体上设计学习目标,目标如下:(1)通过分析反映两宋社会生活的各类史料,举办宋朝中国节美术展、朗诵宋词、制作明信片等活动任务,知道宋朝的节日及习俗,认识宋朝社会对传统节日的影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通过对比宋朝和现代传统节日的变化,认识传统节日在历史进程中的融合、延续和传承。(3)运用所学知识和项目的实施收获,为如何传承传统节日出谋划策,以古鉴今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该学习目标的设置明确了项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为学生各学科关键能力和素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聚焦学习过程,实施项目任务

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的学习过程要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来落实。项目任务在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聚焦学习过程,围绕主题分设子项目,子项目下设计融入其他学科的挑战性任务,并对系列任务进行整体把握,适时进行方案的调整优化。第二,对任务实施的困难进行预判,提供学习资源支架,帮助学生提供资源支持、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并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丰富优化支架内容,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学习支架的形式可以依据项目类型和学校的现有条件进行不同的选择,如建立项目资源库、成立项目顾问团、开拓研学实践基地等。

该项目中,主题下分设三个子项目:1.走进北宋汴京或南宋临安并描绘宋人节日的一天;2.寻找宋词中的节日;3.探究宋代与现代节假日设立制度的异同及其历史渊源。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出发选择任务,组成项目组。预判项目实施的最大困难是宋朝相关史料,初一学生搜集起来比较有困难,难以保证项目研究是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为此,围绕着活动任务建立了三类共享资源库:文字资料库(包括宋词、史料、著作相关章节等)、美术资料库(包括宋朝绘画作品、漫画等)、视频资料库(包括《超简中国史·宋》100秒短纪录片等)。建立资源库应该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各类史料要可信,且贴近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内容定位要精准,与活动任务紧密相连;三是形式要丰富,不拘泥某一种素材;四是主体要具有包容性,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过程中,各组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进行丰富优化,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下面,以本项目的两个项目组任务的具体实施为例。

“走进北宋汴京或南宋临安

并描绘宋人节日的一天”项目组

【探究任务】1.举办宋朝中国节美术展,用绘画作品的呈现,加深对宋朝传统节日的认识。2.制作微视频、日记、写作等方式记录汴京或临安元宵灯会盛景,通过宋朝最盛大的元宵节这一具体节日习俗,感受节日背后传统习俗的魅力。3.设置每个组的共同问题——回顾节日当天生活在现代的你是如何渡过的,对比哪些习俗是宋朝传承而来的,你认为宋朝还有哪些传统应该继承发扬?

【学生活动】学生接到任务后,研究制定了初步方案:(1)借助资源库并查找资料,了解宋朝的服饰、饮食、宴会等生活场景,为任务活动提供素材。通过理解后的艺术再创造,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邀请历史老师作为历史顾问,帮助解读难度大的史料和视频制作指导,并纠正作品中的历史错误和不当之处。邀请美术老师进行绘画指导,使作品能美观生动地展现節日盛况。(3)协调年级和学校,开设优秀作品的校级展览。

在跟踪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考证史料,缺乏学习方法和耐心,不喜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比如开设揭秘历史上的宋朝节日、美术老师解读宋朝绘画艺术内涵的小讲堂,使作品建立在真正理解、领悟宋朝传统节日的基础上。

【体验收获】通过史料解释和《清明上河图》等作品的艺术欣赏,学生从自己的视角通过绘画、微视频、日记等方式再现宋朝社会生活全景下的传统节日,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切的感悟。通过古今节日传统的对比分析,学生能更深层理解“传承”的内涵。

“寻找宋词中的节日”项目组

【探究任务】1.查找描述宋人节日的诗词。2.录制朗诵和解说微视频。3.围绕宋词中的传统节日,制作书签或设计明信片。

【学生活动】首先了解宋词在宋朝文化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次,以带有宋人节日的宋词为例,语文教师进行文法和文学理解指导,历史教师讲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表达的历史内涵。

【体验收获】宋词作为宋朝的市井音乐反映着宋朝的社会面貌。通过对宋词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解读,学生在博大精妙的宋代诗词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通过微视频、书签或明信片等方式的再创作,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评价前置,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素养达成效果

“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4]。而项目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5]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素养达成效果是项目学习评价的核心。有鉴于此,在项目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从整体上制定项目过程中及后期成果展现的评价标准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向学生解释清楚评价过程和标准,实现评价与目标的一致。

一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在自评、团队互评、师评、家长评甚至校外延伸评价的过程中,听到不同层面的反馈,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如本项目中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教师、项目团队成员、全年级师生等。二是评价标准注重发展性和激励性。项目式学习评价不同于常规教学主要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查,它的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少评分多激励。评价标准可以从学生是否能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特长优势,是否能在过程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愿意与团队合作交流,是否能将项目成果表达出来等方面设计。如本项目评价标准中,项目伊始让学生从绘画、朗诵、写作、历史论述等方面找到自身定位,发挥特长优势,选择项目组,并结合评价标准开展任务。三是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因其评价标准明确,便于多学科综合操作,方便师评、学生自评或互评等特点,成为项目式学习中最常使用的评价工具,此外还有纸笔检测、口头评价等。本项目选择的评价工具以评价量表为主。

以子项目“走进北宋汴京或南宋临安并描绘宋人节日的一天”项目组的结果性评价量表(见上表)为例。

随着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阶段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是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也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必须树立“跨学科”的理念,学习“跨学科”的知识,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科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注释】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127页。

[2] 田红彩:《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3、84页。

[3][4]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5页。

[5] 马国旗:《高中历史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第66、67页。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跨学科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