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系统部署教育战线做好2023年度“双减”督导工作。
《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通知》强调,各地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双减”督导工作机制,在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作用,实现以督促减、以督增效。针对当前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良莠不齐、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不到位、艺考及涉境外培训治理难度大、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做好“双减”督导工作。一是纳入市县政府履职“重点督”。督促压实市县政府责任,聚焦“双减”工作落实中的关键问题、突出矛盾,带着线索督、跟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二是部署指导责任督学“常态督”。按照《责任督学“双减”实地督导工作指引》要求,组织责任督学采用校园巡查、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督导。三是组织各级督学“专项督”。组织国家督学和省级督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改革任务重、工作成效差、投诉问题多的市县进行专项督查。四是加大通报问责力度“公开督”。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缓慢或问题较多的市县,对重点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通报,适时公开曝光不作为、慢作为等典型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进行挂牌督办。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常态化推进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实施留蒙回蒙就业、建设高质量指导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就业数字化建设、持续夯实校园招聘主渠道、推进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扩大就业见习规模、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工作保障等11个方面26条举措,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在公务员“四级联考”中拿出旗县以下三分之一左右的职位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建立完善留蒙回蒙就业长效机制,力争实现毕业生留蒙回蒙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对毕业年度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通知》提出,要继续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探索建设高质量指导服务体系,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力度。推进实行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引导各高校紧扣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布局学科专业。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夯实高质量科学教育师资基础。3月6日下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怀柔园区迎来北京首期研修活动,50名初中理科教师走进力学所怀柔園区,开启一场为期5天的研修之旅。
“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旨在持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修将高端科研资源与科学教育培训相结合,让科学教师了解前沿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科学教育实践能力,转变科学教育观念,通过提升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作为在北京举办的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本期研修以“力学:从STEAM教育到重大工程应用”为主题。力学作为连接自然科学与工程实际的桥梁,具有重视数理基础、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应用结合等鲜明特点。研修班开篇报告以“讲述钱学森故事,学习钱学森精神”为题,为大家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力学所基于科学与基础教育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设计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研修活动,通过科学家讲座、实验室参观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员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和素养、优化科学教育方法。
本期研修班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提供支持。
近日,甘肃省教育厅印发《甘肃省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教学互评、资源互享、学位互授”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融合发展、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出具体举措,将以“线下+线上”“校内+校外”的方式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满足本科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甘肃规定,课程互选包括线上教学课程和线下教学课程,涵盖该省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甘肃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其他优质课程资源及各高校自主推荐的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各高校对互选课程的资质、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相关互选课程信息以及具体选课说明发布至甘肃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甘肃要求,各高校建立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教学管理制度互通共享机制,根据本校需求提出校外教师聘请计划和要求。教师跨校授课工作量,应记入教师所属学校本科教学业务档案,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晋升、评选表彰等的依据。所有课程互选、教师互聘的课程教学都纳入教学互评范围。修读互选课程的学生,应遵守开课高校的校纪校规和课程修读要求,按时听课、完成作业及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近日,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启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该计划是对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骨干体系建设的发展与接续,更是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质赋能的重要行动。
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不戴帽子、不设名额,旨在造就一批省内有示范、国内有影响、群众认可、行内公认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园)长,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教育厅将依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重点推进培育对象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
据悉,自启动“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以来,经过10年努力,全省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省委教学名师46人,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名校长10人,教育部“双名计划”12人。省级骨干教师达到1.36万人,市级骨干教师2.36万人,县级骨干教师5.36万人。
近日,2023年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会暨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工作部署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四川将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了解,2023年,四川将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使全省职业学校布局結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在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方面,将分区域组建产教联合体,分行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四川还将加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统筹力度,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总结五年制贯通培养的基础上,推动实施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七年贯通培养,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五年贯通培养,增加招生计划,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让机器人“听懂”诗歌含义,用外语与机器人进行对话,借助机器人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小组演讲———这些充满“科技范”与“未来感”的操作,正在浙江一些学校的课堂上逐步成为现实。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时而把话筒举到机器人“嘴边”让其回答问题,时而和机器人一起协作完成实验设计、分析运算等各种任务。课堂气氛活泼热烈,下课时,不少学生仍意犹未尽。
“在教学方面,机器人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吴锦说。
在浙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共识。2019年,浙江便启动“AI+机器人”未来英才培育计划,机器人进入浙江近300所大中小学校,助力学校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天津市学校美育“培元工程”近日在天津市静海区拉开帷幕。工程旨在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育人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适应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需求。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天津创新美育教师培养机制,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行动计划,实施美育教师“培元工程”。
天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凸显美育精神与价值,引领全市学校艺术学科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推动美育教师“培元工程”逐步走向深入。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陆续举办学校戏曲师资提升实训班,开阔学校教师传播戏曲艺术的思路与视野;举办系列音乐教师教学交流提升活动。
全市中小学校通过更换座椅、购买床垫等方式,让广大中小学生午休由“趴着睡”转变为“躺着睡”,以提高学生午睡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将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工程列入2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此举将惠及全市24414名中小学生。
为推进这项工程全面落地,近日,保定市教育局专门召开全市中小学“午休躺睡”民生工程推进现场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保定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午休躺睡”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真正实现学生中午在校能躺睡1个小时的硬任务。全市各中小学校不能盲目“抄作业”,要做到“一校一策”,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合理确定午休躺睡方式。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