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林
〔摘 要〕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数学阅读应该读什么?它是教师必须面对的话题,是数学教学中要深度研判的课题。要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思想为统领,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际,紧紧扣住文本脉搏,精心思考学生数学学习中阅读学习指导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搭建适当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性动力。基于此,教师就要抓实教材阅读,感知学习内容;展开问题阅读,把脉知识本质;重视课外阅读,促进素养积累等环节,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阅读;有效学习;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112-03
数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把阅读有机地纳入数学学习之中,使其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清晰地把握数学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感知、感悟基本概念、算式、公式等方面的知识,对数学知识节点的理解不断深化。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得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的引导与指导,让阅读成为学生感知数学、理解数量关系和解析概念本质的抓手,让阅读成为小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拐杖,让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材阅读,感知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一再强调数学教学中加强“三会”“四基”“四能”等学生素养的培育。笔者以为,它们都需要强大的阅读理解力来支持,如“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没有大量数学阅读是难以实现该愿景的,而没有阅读支持也很难实现“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的目标。可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助力学生较好地走进数学文本,感知数学内容,进而加速有效数学学习生成。
(一)设计预习学习导单,促进阅读开展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它不仅需要教师履行好自身的义务,更要彰显其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实现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构建有效学习、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因素所在,数学阅读教学引领亦是如此。教师如能把教材阅读学习指导设计到位,并开展好相应的教材阅读学习活动,势必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助力小学生数学阅读意识生成,促进他们数学阅读、思考和表达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需结合数学阅读,思考和设计合适的阅读类作业或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阅读中,经过有效阅读,积累起相应的“三角形初步认识”学习感知,为课堂中交流与深入探究提供有力支持。比如,设计预习类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教材阅读,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存在,了解三角形在生活、學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数学家们对三角形的评价与论述有哪些是最值得你关注的……”
(二)深入教材阅读学习,帮助学生感知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安排好预习学习,反馈数学阅读学习成果,以此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阅读意识,在不断阅读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出一定时间,提供一定舞台,让学生之间成为阅读交流者与互动者。
这样,学生会在阅读反馈学习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感知,使学习视角得以拓展。如:“通过数学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三角形例子,如三角形状的屋顶,斜拉索大桥中存在着的一个个三角形,自行车上的三角形。”“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还可联想到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三角形,如公园竹篱笆上的三角形构造,空调外机三角形状的安装支架,高高的移动铁塔,从远处看也像三角形。”……从一个个案例教学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材内容以及数学文本阅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更全面地感知学习内容,清晰地把握好所要研究的问题,会让学习活动的指向性更明确,使学习质量不断提升,有效性学习会在阅读的支持下自然生成。
二、问题阅读,把脉知识本质
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引领,引导学生经历必要的阅读活动,可让他们对数学问题的信息解读变得更为清晰,对相应的数学关系感悟更为深刻。这些阅读成果都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发生,助力深度学习构建,最终助推其稳步建构数学认知。同时,有效的数学阅读,还有利于小学生的分析意识、理解能力等获得发展,对他们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甄别生活现象大有裨益。
(一)依托阅读,提高学生信息搜集能力
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细化数学阅读学习引导,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把脉问题的信息,感知问题的本质,从大量阅读信息中找到研究问题的途径与解决方法,实现有效学习生成,助力小学生阅读理解力、思考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以“相遇问题”的实际问题研究教学为例,教师需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从阅读中初步感知问题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内在信息,形成对应问题探究的初步感知。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喜羊羊遇到了难题。村主任与灰太狼约定两人早上8点钟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在相遇的地方进行谈判。村主任的队伍每分钟走40米,灰太狼的队伍每分钟走50米,结果在两村的中点100米处相遇了。问两个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谈判大约需要1小时,村主任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返回?
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急着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要营造氛围,构建一个利于阅读、助力感悟、促进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阅读思考中,实现问题内在关系的解读,确保整个学习活动顺利地走向纵深处。
(二)问题阅读,提高学生感悟知识能力
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问题阅读中,使他们顺利地收集问题信息,把握相应关系,还能引发学生积极地展开学习联想,为他们较好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启发式谈话,促使学生参与问题阅读中:“这个可得认真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哦!认真地读一读,试着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对阅读的思考与理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接下来学生会自觉地开展阅读,试着把所读所想与同伴分享,以促成思考交互、思维碰撞的理想状态发生。教师如能重视教学情境、教学细节的创设与打磨,并且时时关注学生在数学阅读、数学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实时予以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定是智慧连连,课堂教学也会熠熠生辉,精彩纷呈。
三、课外阅读,促进素养积累
阅读是促进学习感知和积累最有效的方式,是助推学习思考深入的根本性力量来源。阅读还能开阔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淀与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把数学学习演绎成语文学习那样,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学习中,让他们在一定的阅读数量下更好地积累数学认知,拓宽学习视野,从而助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应利用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学习、复习等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从科普读物、网络资源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以有效地补充课内学习、拓宽学习视角,让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较为理想的培养。
(一)课外阅读,增厚学生认知积累
小学生需要在数学阅读方面投放精力吗?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小学生阅读指导吗?该阅读怎样的书籍?这一系列问题会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思考和投入。筆者以为,利用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让有效学习生成在阅读与思考中自然发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造就高效课堂的基本切入点。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数学有效学习生成的支撑。
以“年、月、日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应细化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建构有质的提升。如布置“围绕年、月、日知识的课前预习,你们都读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一任务,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外投入必要的精力去解决。这样,他们会在阅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年月日感知信息,初步了解到探究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方法,为其深入预习、有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入阅读,助推学生素养发展
重视数学阅读对小学生有效学习生成的助推作用,采取恰当的措施,探寻正确路径,深化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引导,可以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活动增加数学知识积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为他们有效学习的生成提供支持。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预习任务展示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分享阅读学习成果,促进有效学习生成。如这位学生展示的《大月、小月的由来》这个数学史话就很有意思。他在该数学史话中讲述道:现在的年历是古罗马人发明的,叫作“儒略历”。当时,单数的月份都是31天,双数的月份是30天。这样12个月就比365天多出了1天。而在古罗马时期,2月份中的一半时间是用来处决犯人的,它在人们的心中是凶月,所以人们就把多出的1天从2月份中扣除了,这样2月就变成了29天。
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既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走进教材,又能让其在课外阅读中实现学习视角的拓展,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积累学习认知的基本动力。其间,教师还需精准把握数学阅读学习指导,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得力“拐杖”,成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性依靠。
综上所述,重视数学阅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走形式”,而是发展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实实在在的途径,也是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切入点。数学阅读所涉及的层面极其广泛,因此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特别是在数学阅读内容引导、数学阅读方法引领等层面,更需做出周密计划,才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更好地走进数学知识天地,学习和建构数学认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巧贞.“阅”读“阅”提升:浅析数学阅读对数学素养的提升作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7):627.
[2]陈嫚.数学阅读让小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J].数学教学通讯,2022(28):75-76.
[3]胡润琪.基于指向数学理解有效设计阅读学习单[J].家教世界·V家长,2022(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