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1]。奋进新征程,建功新伟业,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和战略阶段,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彰显出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创新,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与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3]。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作用,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效保证了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有效保证了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4]。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全新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建党百年奋斗历程,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我们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自觉坚定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完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8],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的正确航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切进步和成就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和重要平台。在我国,先有中国共产党,后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人民取得政权,逐步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艰辛探索、理论思考、提出制度构想,到全面确立、健全完善、巩固定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9]。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挥制度性功效充分说明,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彰显。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10];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载体和重要平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和根本政治制度功效。
从各级党委来讲,首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和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比如,把人大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把党委领导人大工作、“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人大工作情况纳入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列为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必修课,把人大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把人大宣传工作纳入党委宣传工作年度计划,把人大信息化建设纳入党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人大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第二,要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第三,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第四,要创新理念、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四个善于”: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法治统一和政令畅通[11]。
从各级人大来讲,首先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观念。核心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关键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要增强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实际行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第二,要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部署安排,从人大的职能定位和独特优势出发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第三,认真执行党的领导各项制度。人大的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要按规定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认真落实党委意见。建立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并抓好落实。第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第五,人大常委会党组织要落实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包括各级人大会议期间设立的临时党委对会议的领导作用,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依规设立的机关党组、分党组在人大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干部中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2]。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时就指出:“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毛泽东当年与黄炎培先生的延安“窑洞对话”就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3]这表明,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构建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畅通有序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渠道”和最高实现形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人民重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15]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16],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好发挥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优势,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原则精神、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等,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人民当家作主各层次各环节,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特别是在人大立法、监督、决定等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丰富拓展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各方面意见的渠道,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凝聚人民智慧和力量;加强代表“家、站、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17],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8],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各级人大代表成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唤醒“睡狮”、建设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到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治理层面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从而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蓝图,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九条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到2035年以及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有强有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支撑、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22],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找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推进高质量立法,创新立法形式,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做实做细做优代表工作,建立健全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发挥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完善,提高人大工作质效,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法律制度供给和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注释:
[1][5][8][10][1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20年第1版,第71、70、71、71、71頁。
[2][9][19]王亚平:《360度看人大: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版,第1、2、226页。
[3]汪在祥:《论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载《人大研究》2022年第10期。
[4][6][7][15][22]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0月13日),载《求是》2022年第5期。
[12][16][17][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年10月30日。
[13]黄炎培:《延安归来》,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1年第1版,第61页。
[14]王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载《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日第6版。
[18]李忠:《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20]新华社评论员:《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23年2月12日访问,来源于新华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研究”〔批准号:22ZDA06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