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2023-04-29 03:15:04孟凡伟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种植栽培技术玉米

摘要:当前,玉米种植技术促进配套技术不断发展,玉米栽培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部分农户开展玉米作物生产活动时,一般以经验式栽培模式为主。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会受到不同病虫害威胁,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由于农户用药行为缺乏科学性,会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因此,要根据现阶段玉米种植现状,广泛推广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为提升玉米品质与产量提供保障。对此,本文介绍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收作业等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种植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玉米是重要作物,全国各个地区均可种植玉米作物,产量较高。开展玉米栽培活动时,栽培模式与技术会直接影响玉米作物生长质量,相关人员要足够重视栽培技术的更新,积极推广现代化栽培理念与技术,以实现高效高产的农业生产目标。

一、播种作业

(一)合理挑选品种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玉米种类多样化,而部分农户采购玉米种子过程中,可能存在选择盲区。例如,借鉴其他地区的玉米栽培经验和栽培方法,而没有合理筛选栽培技术,导致玉米种植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根据种植地具体条件,合理选择玉米品种,确保种子充分适应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例如,吉林地区主要推广先玉335、吉第916等品种,辽宁地区选择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云南地区选择胜玉10号、云良909等品种,山东地区选择鲁单810、济玉1号等品种。

(二)玉米种植地

对于玉米作物的栽培,需要重视种植地,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玉米根系非常发达,即使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也具有良好适应性。对于土质条件无较高要求,因此玉米作物抗性、生存能力突出。开展玉米生產实践时,要充分确保玉米作物抗性、产量,应避免同时栽培新玉米作物与老玉米作物,尽量挑选大豆地块或小麦地块实行轮作模式,能充分提升玉米作物抗性,降低玉米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收获前茬作物之后,深耕深翻土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使土壤有效层的深度增加。选择深耕技术,也可以选择“深耕+深翻”技术,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效率,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通常,翻耕深度应保持15~25cm范围内,完成翻耕作业后,确保表层土壤细碎、疏松多孔,符合播种条件。进行栽培活动时,还应积极蓄水保墒。如果水分流失量较大,可以采用覆膜或覆土方式控制水分蒸发问题。

(三)施肥

应科学施肥,对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结合使用,充分提升肥料利用效率。翻耕作业结束后认真开展有机肥追施作业。有机肥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粪便、沼渣与沼液等,施加足量有机肥料,有效促进作物稳定生长,优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中水肥热气以及其他因素,充分强化土壤肥力。使用有机肥前要严格进行发酵腐熟、高温处理,以消除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等,禁止直接使用未经过处理的肥料。通常腐熟有机肥施用量在1500kg/667 m2左右,底肥选择70%的氮肥,与有机肥充分混合、施撒到地面即可,之后翻耕到土壤层,追施15kg/667m2的钾肥与磷肥,以此为玉米作物苗期提供充足养分,健壮幼苗。

(四)起垄

完成土壤翻耕作业后要及时起垄。采用划行器处理种植地,采用40cm划行器开展小垄作业、70cm划行器开展大垄作业。随后采用步犁,根据规划要求开展起垄作业,从两侧朝着中间翻耕,形成拱形小垄,根据规划依次开展,垄起小垄面与大垄面。开展覆膜作业前,针对地下害虫存在严重威胁的地块,选择化学灭虫剂开展全面消杀处理。例如,选择细砂与50%辛硫磷颗粒,根据20:1比例均匀混合,再施撒到地面,有效防治地下害虫。针对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完成起垄作业后,选择50%乙草胺乳油开展封闭化除草作业,进行喷雾作业时选择合理方法,确保田间可以形成良好药膜,并充分发挥药效。

(五)地膜覆盖

采用0.001mm厚、120cm宽的地膜,地膜使用量保持在6.5kg/667m2。完成起垄作业后,将地膜均匀铺设在垄面上,覆盖地模式,确保不同地膜紧密衔接,衔接部位无空隙,采用垄沟土壤压实地膜,确保地膜与垄面、土壤之间充分贴合。此过程相隔2m,将一条土腰带压在地膜上,避免大风揭膜。要充分接纳天然降雨,覆膜时间应保持7d左右,土壤与地膜充分结合后在垄沟打小孔,直径为5cm、间距为1m,覆盖沙土或草木灰,此种方式可以储存天然降雨,实现保墒增温的目的。

(六)合理播种

播种时间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与产量,通常在土壤温度处于10~12℃状态时,即可开展播种作业。玉米播种选择人工点播技术,打孔器对地膜打设播种口,将2粒种子放入播种孔,再采用湿润细土覆盖。播种玉米时,根据品种性能与土壤离地条件确定种植密度,如果种植地立地条件良好,植物株距应保持在32cm左右;如果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差,株距可以保持在37cm左右。

二、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玉米种子出苗后,农户应观察幼苗状况,如果存在缺苗断垅问题,应及时移栽幼苗或补种处理。一般情况下,应在植株3叶期前开展补苗作业,并进行1次浇水作业,为幼苗生长提供水分。3叶期后,开展间苗作业,保留壮苗与大苗。在4~5叶期时,根据田间密度定苗。如果地块的地下害虫问题较严重,需要推迟定苗时间,玉米植株在苗期的抗寒性能突出,无需浇水。如果出现干旱,土壤含水量少,应适量灌溉,此过程需要控制浇水量,禁止大水漫灌。

(二)中后期管理

玉米植株生育周期在5个月左右,要求种植人员充分了解玉米植株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与养分需求。追肥作业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技术,充分促进玉米穗发育,提高果穗产量,全面分析种植地土样,根据目标产量科学计算施肥量。例如,玉米预期产量为350kg/667m2,尿素与氮磷钾复合肥施加量分别为70kg/667m2、50kg/667m2。采用有机肥与70%氮肥用于底肥,在植株拔节期、大喇叭期以及抽雄器追施剩余30%氮肥。在玉米植株的中后期,应选择0.1%尿素溶液与0.1%磷酸二氢钾溶液开展叶面喷施作业,以促进叶子光合作用,延长玉米发育时间。要保证玉米植株稳产、高产,还应重视水分管理工作。通常植株苗期无水分需求,一般无需开展灌溉作业,如果遇到持续干旱气候现象,则会影响植株生长,在叶片变黄严重影响植株时,需要及时开展灌溉作业。

三、病虫害防治

(一)纹枯病

纹枯病发病概率大,湿度与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植株感染纹枯病后会减产25%左右。发病初期,植株产生水渍状病斑,呈现灰绿色,之后变为淡黄色或白色,后期会形成云纹状斑块,呈现红褐色。如果地块条件差,会发生积水问题,增加湿度,促使氮肥用量增加,发生纹枯病。防治应合理搭配肥料,合理控制氮磷钾肥与有机肥施用量,尽可能选择宽窄行栽培模式,确保地块透光性。如果降水量大,应设置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同时,认真开展杂草防除作业,降低养分与水分消耗,优化玉米植株生长环境。收获玉米后,全面清除田间病残体,翻耕田地,消除越冬菌源。如果病害严重,选择花生、大豆等作物實行轮作模式,播种前,选择12.5%禾果利开展拌种作业,田间病株率超出5%时,选择20%的纹枯净可湿性粉剂、5%的井冈霉素均匀喷施到发病部位,连续喷施2次,时间间隔为9~11d。

(二)褐斑病

褐斑病危害果穗下部叶鞘与叶片会导致叶片干枯,影响产量。植株感染褐斑病后,初期产生椭圆形病斑,直径为1mm,分布在叶片上,之后病斑转变为黄褐色,后期病斑破裂,散发出粉状物。茎秆感染褐斑病后,叶鞘会出现紫褐色病斑,其边缘模糊,不同病斑之间逐渐相连。预防褐斑病,第一,应合理挑选品种。如果病害严重,应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第二,积极实行轮作模式,减少种植地病原菌数量。第三,严格控制田间密度,促进田间通风。第四,开展整地作业时,确保基肥充足,提升种植的肥力。第五,积极采用配方施肥方法,均衡搭配氮磷钾肥。第六,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湿度,优化田间小气候。在植株4~5叶期时,如果田间湿度较大,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对叶片进行喷施处理,此过程可以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与长势,发生褐斑病选择上述药剂连续喷施2次即可。

(三)螟虫

螟虫幼虫主要啃食植株茎部,会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如果田间被害株率超出30%会造成10%减产,可以选择瓢虫、赤眼蜂等天敌。在螟虫高发期,可以指导农户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放蜂点为75个/公顷,数量为15万头,也可以利用螟虫趋光性,将黑光灯设置在田间,诱灭成虫。

(四)粘虫

以借助粘虫趋化性以及趋光性等特征,借助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糖醋液等无公害技术诱杀成虫,有效控制成虫产卵量,减少大田的虫口密度。对于幼虫防治,防治指标是30头/百株虫口密度,开展防治工作时选择50%辛硫酸乳油药剂,用量为75g/亩;40%乐斯本乳油,用量为75g/亩;20%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并兑水40kg进行喷雾处理。

四、机收作业

(一)机收模式

当前,我国玉米作业一般采用机械摘穗结合秸秆还田的模式进行机械摘穗作业,采集果穗后将秸秆粉碎。玉米作物完熟期就可以收获果穗,应尽量做到苞叶干枯以及籽粒变硬,充分确保玉米产量,并进行晚收作业。

(二)机械准备

结合种植地面积、种植行距以及其他信息,合理确定秸秆还田机、联合采收机,全面粉碎秸秆。采收作业前要全面检查机具,无质量问题后开展安装作业,以提高农业作业安全性与质量。使用联合采收机时,应根据种植行距、玉米穗位置合理设置搞穗板、摘穗辊的距离,确保皮带松紧度的合理性,还应科学设置留茬高度。

(三)机收作业要求

采收机作业行距要和玉米植株行距保持一致性,偏差需在±5cm范围内,籽粒的含水量禁止超出25%,开展机收作业时,割茬高度设置为10cm,含杂率低于5%,果穗损失情况低于2.5%,粒损率低于5%,秸秆含水率可以保持在64%~66%范围内。

(四)注意事项

机收工作要进行收割,根据地表平整性、果穗高度情况,合理设置收割台高度。关注发动机运行状况,合理调整工作速度,如果工作负荷大,应减速作业,确保果穗升运过程的流畅性。保持大油门运行状态,收割机运行时禁止倒退,转弯操作时还应提起机器设备。对于电线杆、水井与其他田间障碍物,要设置相应标志,确保采收工作的安全性。

五、结语

在北方地区,玉米属于一种常见农作物,玉米生产质量与产量直接关系农户经济收入,所以为了有效保障农户生产成果,开展玉米生产活动时,应积极将前沿栽培技术讲解给农户,促使其充分结合玉米各个生长时节,科学选择相应栽培技术,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另外,对于玉米各个生长阶段,要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引入抗病性玉米品种,充分提高玉米抗病性,进而实现增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婷婷,谢志坚,陈国斌,等.保玉系列玉米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07):258-260.

[2]马玮,王丹,孟亚轩,等.江汉平原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04):239-241.

[3]肖坤建,张世洪,杨虎,等.环境友好型春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4):42-43.

[4]图尔荪阿依·图拉克,阿布来提·阿布拉,梁晓玲,等.疏勒县复播早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21(05):22-23

[5]毛喜平,高海云,王亮,等.周口市玉米—松花菜—蒜苗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21(03):20-22.

[6]贾现文,宋琴,李培,等.眉山市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思路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09):22-23.

[7]谢淑芹,王磊,焦宏业,等.冀中南夏玉米区“邯玉66”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农学学报,2019,09(06):1-3.

作者简介:孟凡伟(1975),女,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中级农艺师,大专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农作物。

猜你喜欢
种植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大灰狼(2018年6期)2018-07-23 16:52:44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浅析影响辣椒生长和种植的几个因素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7:54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5:48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