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山东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3-04-29 00:44李波魏国栋吴君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乡村振兴

李波 魏国栋 吴君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提出深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做强中医药生产加工业、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等对策,旨在促进山东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2022年度山东省中医药调研课题

项目编号:ZYY202239

2021年12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出台了《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中药材生态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形成一定规模,高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中药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智能化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内容及产品日益丰富,产业高地、名品工程效应初步显现,中医药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山东省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背景下,推动中医药产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在梳理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原因,并从产业链的视角探讨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中医药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理论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活动的开展,企业逐渐将辅助、非专业化的环节外包或将非专用性的资产出售,只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价值环节。在这一经营过程中,外包环节吸引了专业的生产和服务公司的参与,企业价值链开始从企业内部逐步向外部延伸,与其他企业发生价值连接,从而形成价值系统。

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相应的承担原料生产、产品研发与设计、销售服务等价值活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产业链是某一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产业链上衍生出大量的上下游关系和交换活动,处在上游环节的组织向下游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下游组织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各个环节的价值活动有序结合,并在实现过程中不断增值。

(二)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产业链是指围绕中药产品的上下游环节,在中药材种养殖、产品研发与生产,以及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如图1所示。中药农业处在产业链上游,是产业的源头,为产业链后续企业提供原材料。中药工业处在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包括中药产品制造、中药辅料加工和中药包装等细分产业,集中了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医药服务业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医疗康复、中药商业、中医药文化等产业,是将中药产品的价值转移给消费者的关键环节。

二、山东省中医药产业运行中的态势分析

(一)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形成的发展优势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自然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进入新时代,山东省中医药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强,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药农业方面,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平稳有序,中药材种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2020年,行业调查显示,山东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和生产大省,中药资源种类、人工栽培面积均占全国10%以上。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5万亩,人工种植品种110个,农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已形成了鲁中南、鲁西南、黄河三角洲、胶东半岛四大药材生产种植区及东平湖、南四湖水生药材养殖区。其中,金银花、西洋参、丹参等中药材的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产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已成为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的数量有序扩大,山东省有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440余家、100亩以上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500余个、1000亩以上规模的基地60余个,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

在中药工业方面,山东省形成了产品制造、辅料加工和包装等完善的中药工业发展体系,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重点研究室6个、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培育了步长制药、魯南制药集团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重点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2020年,山东省拥有规模以上中药工业企业88家,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65.2亿元,同比增长66%,产业规模占全省医药工业11%,占全国中药工业的5%,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中医药融合发展方面,山东省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医养结合、文化旅游、健康食品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山东省拥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家、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传统医药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2021年,山东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5605个,99%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9%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了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山东省中医药产业运行中的劣势

1.中医药产业呈现单链线性发展,产业链交叉与循环受阻

山东省中医药产业更多集中在传统的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三大环节,涉及种植户、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医院、药店等利益相关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围绕种植、加工、商贸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供需双方的生产要素流动。调查显示,山东省中医药产业仍局限于单向线式的发展,中药康养、金融业等衍生服务价值在产业链中占比较低,中药产业链各个环节交叉与循环关联度不强,影响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高端化进程缓慢

中医药产业涉及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产品流通和中医药文化等众多环节,产业链条较长,不同部门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中药材种养殖作为中药产业链的始端,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以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尚未形成育种、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连接松散,不利于中药材新品种和种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在工业环节,由于中药研发的复杂性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中成药企业在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投入不足,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协同创新体,市场转化率与科学研究融合性较低。

3.中医药产业链中科技贡献率低,交易成本高

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调查显示,科技創新在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不足。第一,在中药材种养殖环节,优质种子种苗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种苗质量、产量和效益都无法保障,生产规模和增产增效的保障能力不足。第二,中医药深加工体系尚不健全,缺少能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型提取和制药企业,导致创新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三,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不均衡,相关利益主体对信息的产生、掌握和利用程度存在差异,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应答反馈滞后,增加了产品在跨产业间流动的交易成本,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应用。

三、促进山东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中药农业规范化种养殖为基础、以中药产品研发创新为导向、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种植、加工、商贸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产业的相互融通,丰富产业业态,拓展中医药发展产业链。

(一)夯实源头基础,深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

1.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培育体系

在山东省现有大宗道地品种中筛选出发展前景较好、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的品种,开展提纯复壮研究,加快选育“鲁十位”等性状稳定、药效显著、产量较高的新品种,推动优良品种选育。在鲁中南、鲁西南、黄河三角洲等中药材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争取立项建设国家道地药材种子繁育基地等项目,保障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提高新品种覆盖率,促进中药材新品种的繁育推广。

2.推行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养殖

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中药材生产地方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水平中药材生产基地,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等生产模式,积极推进中药材道地化、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中药材供给质量与水平。同时,发挥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推广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以点带面促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

3.创新中药材生产组织模式

鼓励步长制药、同仁堂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后向一体化的中药材种养殖经营,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生产模式,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向农户提供有机肥替代、植物源农药使用等种植培育技术指导,统一规范化管理,提高中药材产品品质,从而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增强中药材种养殖的抗风险能力。

(二)科技赋能,做强中医药生产加工业

1.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瞄准中医药原始创新,医研校企跨部门联合建设中医药及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创新基地,加强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与特色产品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对古方秘方、经方验方、保护品种、院内制剂等疗效确切、市场推广前景好的中药产品进行研发转化。

2.促进中药工业优化升级

深化与中国中药、北京同仁堂、哈药集团等中医药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精深加工,扩大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产品的加工生产,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率。强化中医药产业链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上下游融合和配套,升级改造中医药制造体系,促使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

3.突破深加工,丰富中医药产品组合

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以道地中药材为基础开发中药药品、健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日化用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实现由简单的销售原料向销售产品转变,推动道地药材深加工产业补链、强链,实现中药材产业与中医药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三)三产融合,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1.搭建中医药产业服务平台

在金银花、西洋参、丹参等中药材产业发展聚集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资源集成和优势互补,围绕中药材种苗培育、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粗加工、市场流通以及深加工开发等环节,搭建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等一批交流合作平台、商贸物流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完善“育种研究—种植生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推广”道地药材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有序发展、共享共赢。

2.提升“道地药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围绕中药材品牌优势,聚力发展集特色接待、农业体验、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以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为例,借助中国金银花博物馆这一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振兴、科普教育、传承创新、交流合作四大功能,丰富中医药文化内涵,实现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丰富“中医药+”跨界融合业态,推动中医药向养生保健、健康食品、健康养老、农药兽药等领域跨界延伸,加快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格局。第一,深入挖掘齐鲁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中医药文创产业载体,引导人们了解中医药、信任和使用中医药,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传承振兴与创新发展。第二,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医养结合机构等中医药服务场所,提供更多的价廉、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03):60-66.

[2]李剑,杨明,何倩灵,等.论中药产业链的构建[J].中草药,2010,41(08):1230-1233+1365.

[3]陈立,闫程翔.着力培育中医药产业[J].人口与健康,2021(10):76.

[4]王秋华.以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2):3-5.

[5]黄菊,李耿,张霄潇,等.新时期下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7):4799-4813.

[6]郝华勇.基于特色产业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以中医药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6):74-81.

[7]吴艳平,徐偲瑜,蒋志华.中医药发展研究文献述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4):6-8.

[8]何伯伟,张岑容,王松琳,等.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临岐中医药文化小镇建设实践[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2):2160-2163.

[9]李德水.振兴中医药发展的思考与治理之策[J].社会治理,2022(05):5-9.

[10]詹圣泽,詹天仪,卢绍基,等.中医药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22,39(07):30-37.

[11]齐鸣,杨哲,王文龙,等.中医药农业与乡村振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09):1074-1083.

作者简介:李波(1982),男,山东省莱阳市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医药产业政策与投资评价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乡村振兴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