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基础训练
1. A
2. B 据材料“洪仁玕”“1860年颁布的改革纲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故选B项。
3.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说明清朝地方的政治权力在分化,所以可以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引起清朝统治权力的变化,故选A项。
4. B 5. C 6. C
7. A 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日本对华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其他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享有这一特权,导致列强向中国资本输出数额迅速增加,故选A项。
8. B
进阶训练
9. A 根据柱状图的数据可知地丁钱粮征收的数额下降,地丁钱粮即按照土地和人口征税,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导致人口流失和社会动荡,致使地丁钱粮征收数额下降,故选A项。
10. D 据材料“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可知郭嵩焘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表现了对中西体制的反思,故选D项。
11. D 据材料“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结合所学可知清王朝边界意识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明确了领土主权意识,故选D项。
12. B 据材料“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可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极大地刺激了列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B项。
13.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侵略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2)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和工厂制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对外来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传播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第17课
基础训练
1. D
2. D 据材料“康有为将儒家经典《春秋》与西方宪法相比较”可知,康有为把《春秋》与西方宪法相比较是为了宣传西方宪法,借助传统减少变法阻力,故选D项。
3. C 据题干“(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民主化并影响了以后的革命运动,故选C项。
4. A 5. B
6. A 据材料“运动发生的时期应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可知应为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选A项。
7. D 由题干中“晚清时期”和漫画中的不同国旗及其军队、象征北京的故宫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这次战争使得天津门户洞开,故选D项。
8. D
进阶训练
9. A 据材料可知,要考辨公车上书的真实性,揆诸都察院等官方所藏档案,看看康有为有没有递出“万言书”,故选A项。
10. A 据材料“要杀鬼子不费难……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可知,这些揭帖反映的是义和团要与外国列强作斗争,体现了中外矛盾的尖锐化,故选A项。
11. B 据材料“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不使朝廷坐困”可知,面对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赋予各省督抚便宜行事权力,希望各省督抚调动能动性切实保护各自管辖的省份,尽量对北京危机局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故选B项。
12. D 紧扣“刘坤一”“匪徒藉口仇教”“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战事”是八国联军侵华,其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D项。
13. (1)理由:变法会影响中国的“天朝”形象;康有为等维新派不堪重用;照搬西方民主制度会导致社会混乱、道德沦丧;维新运动存在否定中国传统的风险。
(2)历史意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客观上助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历史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