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的罅漏里

2023-04-29 10:41王安忆
万松浦 2023年4期
关键词:夏令营小说孩子

王安忆

那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初进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这一年暑期,我们几个年轻编辑分头赴各地夏令营采访。我去的营地在无锡, 由上海共青团市委少年部主办。营主任少共出身,其时年近五十,颈上系着红领巾,率领营员们列队早操,游戏唱歌,形态十分庄严。生活走出秩序颠倒的十年光阴,回复正常,就仿佛暌违一生一世,样样都新鲜可喜, 夏令营就是标志之一。记得开头一二日,可能是饭菜供应过量,孩子们又胃纳有限,餐桌上的浪费颇为惊人,剩的比吃的多。于是,立下规则,落座前,必诵读俭省节约的口号作勉励。这一段无韵词由营主任自创,用语冗赘,不易断句,念起来往往前后错落,倒有一种谐谑的效果,笑声中开动, 盘光碗净。但总起来说,我这里似乎没有特别的经验,虽然都是各学校选拔的优等生,但小孩子能有怎样的建树?要说人才,有一位已考入中央芭蕾舞学校,假期后即去报道,前途尚在未来中,目下也和大家一起玩乐, 尽情享受童年时光。

夏令营结束,各路汇集回报,去北方营地的同事有一点奇遇,她营里的一位同学是英雄母亲的孩子。要知道,全国上下正兴起追缅和反思,众人皆睡我独醒而付出生命代价的牺牲者,就像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义士夏瑜清冷的坟头,如今堆满了鲜花。但是, 对我们激动的询问,同事反应平淡,听她意思,那孩子似乎性情乖戾。显然,她并没有接近到他,莫说收获事迹的材料,连表达热情都不得机会。是社会急剧变革的缘故, 还因为处在青春的勇进阶段,时间在加紧节奏,翻过一个又一个年头,事件接事件,浪潮赶浪潮,迎面扑来,转眼即成追溯。激流奔涌中,这从未谋面的孩子,一直藏在深潜处,偶尔地,蹿上来,冒一个水泡。岁月积累,想他已经长成大人,越过少年青年,行走漫长中年,于是,有一天,我想着,为他撰写一部传。这话有些言过其实,这孩子又不是阿 Q,承当国民性的化身,寄予了思想者的失望,成为启蒙的对象。我也不是启蒙者,孩子他母亲才是。我和孩子都没有大的抱负,小说者的怀抱就是小的。这个“小” 不尽是指“渺小”的意思,而是缺乏一个庞大的基数,可供归纳成类型。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后来成为名词,“阿 Q”就是一个, 还有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后者甚至载入词典。这是小说的先贤,也是特例,出了范畴的,并不能改变文体的世俗本质。我猜想,鲁迅先生写出了中国最好的现代小说却最终放弃, 或者就是出于这个。小说哪里容得下先生的广博和深邃,它的德行只够承接罅漏里的无法归类的个别。

小说的难和易都在这里,这些无法纳入思想谱系,匿名的存在,你找不到参照的样本,不能触类旁通,启动现成的认识;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是独一份的。那孩子面容模糊,努力看去,随着清晰而逐渐变形。静止的他,活动起来也是变形的,不再是原来的他。就像“禅”似的,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而小说确有些像“禅”,担水扫地,烧煮洗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斗转星移,忽然之间得道。

多亏有法拉盛的地方,集合了海量的匿名,遍地都是不可归类。看它闹哄哄的,从七号铁路终点出站,刹那间裹进人流,顺势而去。市声盈耳,头顶飞扬着食物的气味, 生的熟的,新鲜和腐败,谈不上珍馐,饱暖尚有余裕,兴冲冲的,却又有一种郁闷,但也不是虚无,当然,绝非乐观主义。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中隐”指的就是这里吧!回到七号线头上,曼哈顿四十二条街,驶过矿道似的隧道,那是大工业的历史,横跨纽约州上空。底下是广袤的地面,一小丛一小丛房子,街道蜿蜒, 信号灯变换红绿,行人静静地等候。明知道那里有着真实的生活,可就是玩具似的,精巧玲珑的娃娃家。有点像张爱玲《谈音乐》里写到巴赫时的联想——“小木屋里,墙上的挂钟滴答摇摆;从木碗里喝羊奶;女人牵着裙子请安……”但没有巴洛克风格新鲜的颜色,而是有些年头,做旧如旧的样子,人也带了一些戚容。往回溯去,也许是从那孩子过来的。事情仿佛有了头尾,可是两头中间,也就是禅修的日复一日,如何度过!

小说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多少年来乐此不疲。始于开头,还是由末尾倒推的,也许两端都有了,然后向中间合拢。总之,要将莫须有变成确凿无疑。人和事从混沌中一点一点生出来,越是凡人凡事越难生成,因为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天工开物轮不到它,又不能脱离造化的法则,说是师法自然,可谁敢说有这禀赋!书名有点怪,像是有撞命门的心,几次替换,却怎么也换不得, 一出来就是它了。“一把刀”是大俗话,扬州三把刀中的头一把,菜刀。带我长大的保姆是扬州人,一手缔造我们家的食风,我曾经在小说《富萍》里透露过。上海的淮扬菜馆很多,总觉比不上她的手艺,尤其红烧一路的,有乡野气,最合小孩子的浓厚口味。有一条秘密通道,将你的经验引向不相干的经验,就像海市蜃楼,某地某时的情景,投射天上,再落回纸上,也就是下半句“千个字”。出处在清人袁枚写个园:“月映竹成千个字。”按道理,小说的结尾应回去个园应题,但不知不觉,却来到钢厂的废址上的创意园区,真是扯得远,大概也是秘密通道作祟。奇怪的是,待写到这里,事情陡地清晰起来。一路彷徨,不知道生出个什么东西。历史背面的路径,隔了一层膜,依稀绰约, 忽明忽暗。依我历来的写作速度,大约是耗时最长的一部,还乱了节奏。分明走出很远, 回头看,不过盈尺。2019 年初开笔,结稿已然一年五个月有余,而终篇不过十七万

字。心情则是闲定的,大概因为看不到尽头, 反而灭了指望。只是一日挨一日,定时定点对一张空白纸,一个字一个字,百个字,千个字——蓦抬首,竟收尾之势。和那主人公一样,过去,现在,将来,全扑面而来,到了眼面前。生人变成熟人,原来是他呀!

2020 年 6 月 13 日  上海

责任编辑:夏海涛   吕月兰

猜你喜欢
夏令营小说孩子
五味夏令营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