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俊
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教学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也是设计项目任务、规划并实施、精心制作项目成果的过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得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指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英语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得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文将针对牛津英语教材Project板块的特点和要求,参照项目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英语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一、Project 教学项目实施步骤
(一)设计项目,创设情境
由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Project板块A tourist guide为基础,结合初一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先观看一个宣传长治旅游景点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长治的著名景点、美食、文化和历史人物情况。最后让学生自主浏览有关长治旅游方面的网页,进一步补充对自己家乡——长治的了解,引出项目主题“Tourist Guide to Changzh”,项目目标是向外宾介绍长治。
2022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结合教材内容,遵循项目学习的路径,适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有机融合。本项目的学习情境选择真实而具体。选择“Tourist Guide to Changzhi”作为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项目,将扮演导游向外宾介绍长治和宣传长治作为项目的最终目标。这个学习情境的设置是真实而具体的,以学生平时掌握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时代气息,目标设定略高于初中生实际,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很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1]
(二)讨论主题,分工合作
1.通过讨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长治:人文地理、景点介绍、民间故事、饮食文化等。
2.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组合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选择项目主题下的一个方面进行合作。确定组长人选及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比如A小组负责景点介绍,B小组负责民间故事,C小组负责饮食文化等。具体的各小组工作为收集资料、问题解决、整理资料、成果展示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开展项目学习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实践的真实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所选择的主题,不管是查阅一个资料,还是制作一张幻灯片,表演一个故事,或是弄清一个问题,都是在进行真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虽然远离课堂,却非常有意义,并深深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三)分析问题,制订计划
根据选定项目主题,制订小组实施该项目的详细计划,确定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同时,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资料、英语知识、旅游常识、长治介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书籍、网络、走访调查、专家咨询等。预测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如旅游专业词汇,语法知识和英文口头表述的困难等,可以通过电子词典、网络查询,学生讨论和向教师请教等途径来解决。
项目学习的内容是综合而开放的。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问题,通过团结协作制订小组实施计划。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展开英语的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项目之中,包容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内容与课本相关而不局限于课本,也不局限于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是实用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从多角度来发现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英语学科特色之工具性、实用性,以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四)搜集资料,协作探究
小组成员广泛收集所选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刊书籍、互联网、广播电视、访谈相关专家等。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并对资料进行学习研究整理,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供各小组共享。教师提供一个留言板,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留言板上进行交流分享,对于困难与疑惑也可以发帖求助,充分体现师生同伴之间探究学习的合作性,也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英语实践活动的途径是多样且具有合作性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所需信息。如视频广播、视频会议、e-mail以及功能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等等。在利用资源、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在发现创造中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感受到了集体学习与互相帮助的乐趣。[2]
(五) 制作成品,展示成果
小组讨论,将本组搜集资料整理成文,排练准备,并选择文档、小报、多媒体、网页、表演等方式呈现研究的结果。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情绪激昂,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第一组用PPT演示,配合解说了长治的人文地理,并辅以地图和交通,介绍了长治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优美环境、历史文化、游览胜地等;第二小组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配合多媒体,分别介绍了长治地区著名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出神入化的表演再配上多媒体幻灯片的演示,很精彩;第三组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英文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并用英文介绍了“长治”这一地名的由来及所蕴含的意义,让学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通过各小组对所选主题的实践和完成,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各项目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将选出最适合本小组的方式来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讲故事、绘画、表演、做网页,形式不一,内容多样,既体现出学生独特的视角,也展示了各自的个性。最主要的是在共享彼此劳动成果的同时,项目式教学的这些过程性成果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实现了个人成就和集体荣誉的完美统一。
(六)实践体验,评价反思
根据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对小组的计划安排、信息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根据评价整合各小组的资料,制订完整的旅游指南,进行社会实践。这是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项目活动的高潮部分。成为志愿者导游,选定去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给“外国游客”作现场导游,进行现场实践演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既紧张又兴奋,各小组都选出了口语最棒的代表,对生词的发音跟着电子词典反复跟读,在组内进行了反复的排练表演,有的学生甚至去现场听导游讲解,并进行了多次的角色扮演排练,以求讲解生动有趣。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成就感都大为高涨,这次英语社会实践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项目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去思考和探究,大大锻炼了学生解决英语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是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围绕主题展开多渠道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然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真实生活环境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活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学习时,会综合运用自身的多种智能优势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也将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发各自的潜能。
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所以能使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社会体验,满足了学生语言发展所需要的的心理机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即语言真实交际的需要,因此,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次项目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丰富了文化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教育。学生通过完成本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长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为家乡的建设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与决心。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总之,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教学尝试。它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构建、智能优势的开发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期待今后的教学中能将项目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融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程晓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6.
[3]陈丽萍.《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初中英语实践案例设计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