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 王来庆
摘 要: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音乐人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进行挖掘创作和深入研究,研究和宣传红山文化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作品《女神大合唱》创作团队紧紧围绕这个重大主题,在考古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研究和深入生活。研究发现,将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实物,以艺术的形象给予升华和呈现,更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作品《女神大合唱》的内容涉及红山文化的玉龙、女神像等多个重要标志型,该作品体现了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挖掘的重要性和创作研究的可行性,起到了对牛河梁文化及中华民族的赞美和宣传作用。
关键词:红山文化;红山女神头像;陶鼓;骨笛;合唱;交响乐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of Hongshan Culture Music Elementsin “The Goddess Grand Chorus” Symphonic Choir:An Examination of the Third Movement “The Sound ofPottery Drums Resounds for Eight Hundred Miles”
Wang Yongjie Wang Laiqing
Abstract:With the aim to ele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foster cultural confidence,musicians utilize the symphonic choir format to explore,create,and extensively research music elements derived from the Hongshan culture.The study and promotion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have become vital strategies for advanc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assurance.The creative team behind “The Goddess Grand Chorus” concentrated on this significant theme and,with substantial support from archaeologists,undertook several in-depth field visits,research activities,and cultural immersions.This study reveals that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 most emblematic Hongshan culture artefacts bolster their authenticity and persuasiveness.“The Goddess Grand Chorus” encompasses key symbol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such as jade dragons and goddess statues.The work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excavating Hongshan cultural music element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ve research,contributing to the praise and promotion of the Niuheliang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nation at large.
Key words:Hongshan Culture;Hongshan Goddess Portrait;Pottery Drum;Bone Flute;Chorus;Symphony
红山文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研究和宣传红山文化,已经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文化主管机构,还是到辽宁省委省政府,都将红山文化宣传纳入了长期的发展战略。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就是紧紧围绕这个重大主题所开发的艺术创作项目。这部作品是一部用交响乐队形式伴奏的合唱声乐套曲。这部作品的创作团队,在考古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深入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进行考察、研究和深入生活,经过多次易稿,最后确定了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风格。将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实物,以艺术的形象给予升华和呈现,那枚震惊海内外的玉猪龙,陶鼓、骨笛等器物,均被作为载体赋予音乐的翅膀。《女神大合唱》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红山文化的玉龙、女神像等多个重要标志型的发现,内容描绘在不同章节也各有侧重,给人以精彩纷呈、浑然天成的感觉。《女神大合唱》中的“女神”是全篇歌词之眼,也是全篇的歌词之魂。
一、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的主题思想及红山文化音乐元素的挖掘
辽宁省朝阳市,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发掘地。从历史上看,红山文化发源于辽宁省西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中华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红山文化的核心地带位于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虽然已长达一个世纪,但其主要的研究成果,还是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重大的考古成果,我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宣传还远远不够。十几年前,国家投入重资,在牛河梁修建了大型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建设了许多硬件设施,供人们参观考察和了解红山文化。从沈阳抵达北京的高铁站,在朝阳市所辖的凌源市站,以“牛河梁”重新命名站名,这些都充分说明,党和各级政府对红山文化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面。然而,与此相比,我们的文化部门在“软件”建设和投入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拓和投入。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就是这样背景下运用考古挖掘的文物及素材完成的一个有着极其深远意义的艺术创作。
二、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内容简介与创作
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是一部用交响乐队形式伴奏的合唱声乐套曲。在考古学家的大力支持下,这部作品的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进行考察、研究和深入生活,经过多次易稿,最后确定了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风格。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基于红山文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考古成果而确立的。创作者把主题内容聚集在这个考古发现的一个最富有形象化的雕塑像上,这就是牛河梁红山女神像。位于辽宁西部朝阳市的牛河梁,这里最重要的遗迹是女神庙,庙里供奉着大约七尊女神塑像,这里已发掘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尊泥塑女神头像,被考古学家称为“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出土的玉龙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图腾。《女神大合唱》就取材于这里,创作者撷取了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元素,从远古年代的生产、生活和劳动祭祀细节切入,挖掘先民淳朴的心灵世界及对和谐的信仰并赋予崇高的时代精神,以原创声乐作品形式,将红山文化的华彩和谐乐章得以艺术呈现。
作品分为序曲《天地祭》(混声合唱)、第一乐章《蛙声》(混声合唱)、第二乐章《人间》(女高音领唱、合唱)、第三乐章《陶鼓声震八百里》(混声合唱)、第四乐章《 中华玉龙》(男高音独唱)、尾声《女神颂》(四重唱合唱)。其中,序歌《天地祭》,表演形式为混声合唱,展现的是补天、敬天,崇拜神灵祖先。以紧张肃穆的情绪和旋律,切入红山女神祭拜天地的宏大场面。崇拜天地,敬畏神灵,乞求上天庇佑;面对各种灾难,表达了红山先民百折不挠,奋然前行的自强精神;混声合唱《陶鼓声震八百里》,取材于红山文化发掘现场,出土的诸多陶鼓残片。以合唱的表演形式,表达了红山先民的繁衍不息,代代相传的主题。其陶鼓声震八百里,代表着红山先民对生命的最高礼赞。生命延续的鼓舞,更是部落古国壮大与强盛的基本保证。附混声合唱《陶鼓声震八百里》的第一乐段部分曲谱(见图谱一)。
另外的几个乐章,也是将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实物,以艺术的形象给予升华和呈现,那枚震惊海内外的玉猪龙,女性雕塑残片、骨笛等器物,均被作为载体赋予音乐的翅膀。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的创作团队,力求打造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三、原创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艺术特色与创新
《女神大合唱》在艺术上创作上,探索追求一种符合北方地域文化的创新路子,努力张扬独到的艺术特色。这部作品在文字创作上,提供了厚重的历
史积淀,一种汉语言的古意,营造出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恢宏感。如,在开篇的序曲中,创作团队用这样的语言为整部作品确定了基调:“浩浩大地,茫茫苍天。地方天圆方方的地呀,山也崩来地也陷。洪水肆虐淹良田,千里沃野少人烟。猛兽狂舞食颛民,鸷鸟凶猛霸家园。”合唱艺术是以发声为基础,以良好的气息支持和共鸣为前提,强调的是共性,注重的是协调一致、富有变化的音色美。
《女神大合唱》所呈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内容与音乐创作两个方面:
(一)作品内容
呈现丰富的地域文化及时代特色。《女神大合唱》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红山文化的玉龙、女神像等多个重要标志型的发现,内容描绘在不同章节也各有侧重,给人以精彩纷呈、浑然天成的感觉。《女神大合唱》中的“女神”是全篇歌词之眼,也是全篇的歌词之魂。这不仅是对牛河梁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例如:《女神大合唱》之《陶鼓声震八百里》:陶鼓声震八百里,骨笛漫漫绕天地,祭坛方台人如海,女神轻舞祈春雨。
歌词情感真挚而丰富。《女神大合唱》的歌词中,浸染着词作者的真挚情感,情感跌宕起伏、富于抑扬变化。歌词中充溢着浓浓的古意,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崇拜与礼赞。[1]
(二)音乐创作
《女神大合唱》显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特质。在作品的曲式结构上,除了运用传统的民族调式,特别重视复调音乐的写作,表现形式丰富,力求调动所有声乐手段和技巧,来打造艺术精品。
在形式的多样性上努力创新。《女神大合唱》属于大型合唱套曲,全曲六个乐章,每个章节又相对独立,每个乐章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背景串联起来的。这部作品,以雄伟的气魄、热情奔放的旋律,描绘了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的生活场景,也表达出作品的文化内涵。[2]既有当年艰苦环境上,红山先民与自然搏斗,寻找神灵护佑的艺术再现,也昭示出当代人民牢记中华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
《女神大合唱》气势磅礴恢弘、民族风格鲜明。重点突出,对比鲜明。作品细腻地描绘了红山先民的生活画卷,赞美了他们热爱劳动,以及反对战争、礼敬自然和尊祭祖先的思想内容,将激励我们坚守文化自信,爱国敬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四、混声合唱《陶鼓声震八百里》的素材运用
(一)《陶鼓声震八百里》的素材运用
混声合唱《陶鼓声震八百里》取材于红山文化发掘现场,出土的诸多陶鼓残片。以合唱的表演形式,表达了红山先民的不惧艰辛,与大自然相依相生,乞求风调雨顺,繁衍不息,代代相传的主题,代表着红山先民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更是部落古国壮大与强盛的基本保证。歌词中写道:
陶鼓声震八百里,
bong bong bong bong....(b=bong)
陶鼓声震八百里,
骨笛漫漫绕天地,
祭坛方台人如海,
女神轻舞祈春雨。
(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祈雨成功)
bong bong bong bong....
蓝天含笑现彩虹,
大地开怀焕生机,
春风化雨人心暖,
阳光永驻与天齐。
绘陶筑台精琢玉,
物阜民丰着华衣,
文明之花逐绽放,
蛮荒顿然失魔力。
春风化雨人心暖,
阳光永驻与天齐。
陶鼓声震八百里,
骨笛漫漫绕天地,
祭坛方台人如海,
陶鼓声震八百里。
为描绘击鼓祈雨的热烈场面,在音乐声中由远及近表演众多人在击鼓,使人仿佛置身于牛河梁那宏伟壮观的祈雨现场,同时引出歌曲主题。
为体现击鼓的声音,合唱中一直用bong的衬词贯穿始终,同时,配以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构思中设计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陶鼓声震八百里,骨笛漫漫绕天地”合唱的写作手法是丰富多彩的,在突出主线的同时加入副线,以使雄壮与柔美形成鲜明的对比,勾勒出女神曼舞祈雨的端庄柔美画面。交响乐配器中,采用了骨笛的音色,将我们带到深邃远古的意境推动音乐的发展。
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是在前面乐段层次递进的推进过程中出来的,加以力度和声部的变化,用四部和声的写作手法,使旋律丰富,充满感染力,加入击鼓和电闪雷鸣的音效,祈雨成功,天降甘霖,人们欢呼雀跃,进而引入舒缓的旋律,蓝天含笑现彩虹,大地开怀焕生机。
大地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红山人追求的繁衍生息,绘陶筑台精琢玉,物阜民丰着华衣,文明之花逐绽放,蛮荒顿然失魔力的夙愿得以实现。
陶鼓与歌声交融在一起,歌曲安静后再一次出现高潮并结束,首尾相扣,耐人寻味,响而不炸,强而不燥。《女神大合唱》的创作团队,从最初的构思,就将作品主题的定位在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上,力求在作品中体现宏大的时代背景,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女神大合唱》的价值意义
(一)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体意识
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运用文艺的形式,向国内外宣传普及这一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必要措施。
(二)作品艺术地宣传了红山文化的史学价值
尽管我们的各种媒体,包括新闻、影视、图书摄影、美术等,都曾对红山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它们都不能取代音乐作品,在承担这个社会责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用《女神大合唱》来宣传红山文化的价值,不仅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刚需。
(三)作品形象地呈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场景
这部合唱,是在考古界关于红山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这部音乐作品,可以艺术地还原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的生活场景,让人们从飞扬的音符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以,无论从专业考古层面,还是从声乐艺术承载的功能特色来看,这个作品都做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运用红山文化素材创作的音乐成果
从最初酝酿和构思《女神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到完成文字创作和音乐创作的这几年的时间里,创作团队已经从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素材中汲取了诸多创作灵感展开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12年项目《牛河梁红山文化音乐素材的发掘与应用研究》作为一个重大题材的科研立项,被纳入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结题,发表论文《〈古文化中音乐素材对当今经济的直接影响〉——牛河梁红山文化音乐素材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谈歌曲“女神之梦”的创作构思》等。
六、结语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考古实物和建筑,包括陶制女神头像、祭坛、方台、积石冢、玉猪龙、玉琮、C形龙,乐器类还有陶鼓、骨笛、埙、龠等,这些实物证明了牛河梁红山文化时期的文明程度,在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中,这些宝贵的素材得到了充分地运用。这样既让文物活起来,给人以直接的近距离地感受,又起到宣传牛河梁红山文化的作用。进而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成功,用音乐的形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苗海楠.评合唱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质[J].北方音乐,2018,38(11):86.
[2]张文明,王佳.浅析旅游产品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以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为例[J].大众文艺,2012,299(17):94-95.
(责任编辑 赵毅彬)
收稿日期:2023-02-17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合唱《陶鼓声震八百里》”(2023-A-02-074-19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永杰(1980-),女,辽宁朝阳人,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理论、声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