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04-29 00:44:03王先达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碳核电新能源

王先达

摘要: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对象,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领域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当下,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剖析“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包括核电产业、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以及生物质能产业等。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对策,为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新能源;核电

DOI:10.12433/zgkjtz.20232102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

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前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整体产业化程度不足,但却呈现出成长空间大、发展潜力足的特点。我国具备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领域目前已经成为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不断促进、生产效能逐步提升,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新能源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产业,其节能环保、可持续使用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双碳”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提出了要努力构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实现规模化发展,2030年达到全面市场化,新能源产业进入全新、高速的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提出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0年8月和2001年10月,我国先后颁布《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从国家层面提出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进而推动新能源迅速发展,标志着我国新能源行业正式起步。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可再生能源系统分类。参照其分类,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出台《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2)》

(以下简称《分类》),初步建立了新能源产业及其业务的具体细分,并在2018年对《分类》进行修订,将我国新能源产业分为核电产业、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产业。

二、新能源行业具体发展状况

(一)核电产业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部分。核电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核电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完善与之配套的核安全管理、核电监管体系,其发展十分迅速。以2016年到2021年我国核电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例,从机载数量35台、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增加到机载数量51台、装机容量5328万千瓦(图1),增长率超过50%。核电发电量从2105亿千瓦时提升至4075亿千瓦时,增长近1倍(图2)。核电的使用也为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电在建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处于全球首位,2021年全年核电发电量407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9%,换算成煤炭消耗量等同为减少了1.2亿吨煤炭使用,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3.2亿吨。此外,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已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核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风电产业

风电是指风力发电,自然界中风能储量丰富、清洁无害、环保,因此受到各国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在发展规模、产业化水平、技术提升速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上为实现《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促进能源转型的需求,部分行业领先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848万千瓦,全年新增装机4757万千瓦,成为全球装机容量第一大国。风力发电量也逐年递增。例如,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量为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9%。此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风电整机、零部件出口国。据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风电机组出口量共计44128台,出口金额为92.8亿元,同比增长18%。2016~202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三)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光热产业,即利用光热效应将太阳光的辐射转化为热能进行发热,如太阳能热水器等。我国的光热产业发展已十分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光热产业技术早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太阳能集热器的生产、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年均装机容量占据全球70%以上。二是光伏产业,也可称为太阳能发电。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光伏产业得到政策支持,成长迅速,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体系升级。2016~2021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如图4所示。2021年光伏发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度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同比提升13.9%,为历年以来年投产量最多,自2013年以来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达到3.06亿千瓦,从2015年起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此外,光伏发电量也逐年增长。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总体来说,我国光伏产业立足“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创新升级、行业运行整体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规划良好的局面。

(四)智能电网及生物质能产业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形成的具有信息化、交互化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我国智能电网整体规划,2020年年底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智能电网的引导提升阶段,初步形成智能电网的运行控制体系。智能电网发展侧重于设备智能化及建设以特高压为主导的电网体系。虽然目前特高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和生活用电量不断增加,特高压电网建设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始于2004年,与其他新能源发展趋势相似,呈现出初期发展速度慢、产业规模小的特点。随着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发电投资增加,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纷纷启动建设,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展现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创新高。截至2020年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952万千瓦,预计2025年的装机规模将高达 5000万千瓦左右。

三、相关建议

从目前发展现状可知,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着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现象;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产业链缺乏有效供应保障;核心技术缺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专业人才支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加速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应当以政策为出发点,从新能源产业所需的技术、材料需求以及配套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并积极行动,配合好建议的落实。

(一)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原材料开采和技术创新的保障工作

在原材料开发方面,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或增加原料开采点位,以保障新能源产业原材料储备。同时,加快推进对部分新能源关键战略材料的海外布局,设立海外基站,保障新能源产业链原材料供给端的自给率。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从企业和高校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给予新能源企业行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使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或科研机构新能源项目的资金支撑,鼓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参与到新技术的研发中,从源头处加强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

(二)建设新能源产业平台,完善绿色金融融资体系

政府部门、新能源企业及金融机构要携手建设好新能源产业平台,共同完善绿色金融融资体系。要以政策为主导,利用更多的渠道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满足新能源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或绿色金融产品促进新能源企业合理融资,例如,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实现绿色资产证券化,为新能源产业的价值实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开展绿色并购、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业务,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形成稳定的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为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降低风险,通过与政府部门协调配合,为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提高企业贷款额度。或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更加灵活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从而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此外,金融机构要适当调整信用结构,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转型项目的信用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结构。

(四)加快人才培养和专业人员引进工作

在人才培育方面,要协同高校及科研机构,完善绿色产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新能源和绿色领域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工作,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开展国际化交流,整体提升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一诺.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对策分析——评《低碳金融:可再生能源产业融资机制与创新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23,422(02):2.

[2]周天舒,迟东训,艾明晔.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22(07):59-65.

[3]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J].上海质量,2022(07):5-6.

[4]马健瑞,赵蕊.“双碳”背景下促进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22(07):42-49.

[5]王青.碳中和引领光伏行业发展[J].电气时代,2022(05):14-15.

[6]金秋实,王晓,倪依琳,等.“双碳”背景下光伏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22,50(Z1):44-50.

[7]马健瑞,赵蕊.“双碳”背景下促进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22(07):42-49.

[8]杨俊峰,李博洋,等.“十四五”中国光伏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1

(12):57-62.

[9]余少祥.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9.

猜你喜欢
双碳核电新能源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26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5:56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财经(2021年10期)2021-06-18 19:29:20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决策(2021年5期)2021-06-10 09:04:11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中国核电(2020年2期)2020-06-24 03:33:28
核电链接
中国核电(2017年1期)2017-05-17 06:10:16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