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信息化应用探究

2023-04-29 05:49梁伯然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审计国有企业信息化

摘要:集团型国有企业由于基层单位层级众多、业态复杂、体量庞大,在审计整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重重阻力。将信息化纳入审计整改中,通过信息平台落实审计整改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审计整改的长效化机制,对提升审计效果和审计整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立足集团型国有企业实际,通过定位审计整改痛点,探讨信息化在具体审计整改工作流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

DOI:10.12433/zgkjtz.2023241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作为自我监督重要环节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整改要求、持续推进整改势在必行。

一、集团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重要意义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成果运用的重要一环,集团型国有企业在开展下辖单位考核审计、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内部在财务核算、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购销交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整改纠正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是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和整体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

二、集团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现状

审计整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管理侧重点,集团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由于涉及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管理方式,在自上而下开展审计整改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一)管理层缺乏对审计整改情况的全面了解

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尤其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高风险事项,应严密监控。但由于审计报告下发后,审计整改工作主要由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落实,管理层无法对各单位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整体、及时了解,更难以形成阶段性、针对性的重点关注事项。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遗漏情况,造成管理风险。审计整改结果是企业内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如果无法整体掌握整改效果,就无法对整改结果作出客观评价,不能将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整改结果与考核体系挂钩,很难对整改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层层压实责任,推进监督问责机制,更不利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二)内审部门缺乏对整改工作的跟踪管理

内审部门缺乏跟踪管理,主要表现在未履行指导义务、未严格监督和未作出有效评价等方面。部分国企的内审部门在现场审计结束后,仅列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但未指出违反的法规制度,给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造成被审计单位无法洞悉问题本质、整改工作欠规范、拖延整改进度等局面。

在下达整改通知书后,无论是整改措施还是整改进度,都由被审计单位自行落实,内审部门缺乏整改过程的管控,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思想,容易导致被审计单位整改不彻底、随意推卸责任、整改浮于表面等情况,即使内审部门后续审核整改结果并要求对部分问题进一步完善整改,也会增加整改难度,造成时间、资源浪费。

(三)被审计单位缺乏正确的整改态度

部分被审计单位无视审计监督部门提出的整改问题,认为审计人员“不懂装懂”,审计整改“无中生有”,增加工作量,因此缺乏整改的主动性与配合度。审计问题所涉责任人员和部门为维护自身利益,以回避、推诿、拖延方式对待整改,无法做到从根本上剖析原因,导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甚至越堆积越多。一些被审计单位仅对整改通知中部分容易整改、未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进行选择性整改,故意忽略追回损失浪费等由于纠错难度大、战线长,被审计单位往往通过解释或承诺的方式避重就轻,导致审计整改效果不理想。

多数被审计单位缺乏足够的整改时间观念,拖延整改进度,影响了审计整改的严肃性和时效性。而且一些被审计单位整改仅仅就事论事,而非举一反三,导致相似的违规行为屡审屡犯,如采购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即使经过多次审计和要求整改,仍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信息化在集团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中的应用策略

近年来,审计署进一步明确审计整改的要求,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集团型国有企业迫在眉睫。通过审计信息化管理,打造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管理平台(图1),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内审部门、被审计单位提供系统化、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满足审计整改的实时查看、精准填报、超限预警、重点跟踪等个性化需求,从审计整改的沟通协调、计划管理、责任落实和结果运用方面,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审计的实效性。

(一)在审计整改沟通协调方面的应用

在审计整改信息化平台中,规划全部审计操作流程,针对审计整改,分别结合企业管理层、内审部门、被审计单位的使用需求,设定相应模块并权限隔离,实现不同层级间、各层级内部的流畅对接和沟通协调。结束现场审计后,在系统支持下,被审计单位和内审部门可就问题描述、整改意见等方面进行反复沟通和协调,直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借助整改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及时获得审计发现问题的初步情况及沟通过程信息,还能在系统中参与问题沟通,指导内审部门形成更具价值的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

(二)在审计整改计划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充分沟通协调后,通过系统下发及接收整改通知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内容直接在系统不同模块之间导入衔接,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其上传。根据企业管理制度规定的整改时限要求,系统自接收整改通知书的时刻即启动整改时间倒计时,提醒被审计单位应完成整改措施的对应时间进度,并在接近整改截止期时对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均进行预警提示,直至经内审部门审核确认整改完成。这种方式明确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责任,将时间节点、整改要求等直接体现在系统中,防止在整改过程中整改问题被遗漏。

(三)在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方面的应用

审计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分发至涉及整改的部门和个人,明确所涉人员的整改责任、应执行的整改内容和进度。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经由系统查看整改进度,各项整改措施及结果提交内审部门前,也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确认,以此引起负责人的重视,使其真正参与到审计问题整改中,实时掌握本单位整改情况。内审部门可以对整改情况实时跟踪,整改计划的落实效果和整改效率可获得提升。同时,内审部门可以在系统中形成量化、可执行的整改步骤及其标准,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步骤上传整改结果及证明材料,系统对照标准识别整改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协助内审部门开展整改验收工作,以达到审计整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在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同时接受各级管理部门(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层层落实责任,以确保整改工作顺利开展。

(四)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方面的应用

审计问题整改验收后,整体移入问题库,不再通过手工汇总方式进行问题及整改情况归档,使审计档案更加规范、完整。同时,经沟通协调后形成的审计问题都被赋予了问题类别、类型、涉及金额、风险程度等关键信息。进入问题库后,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审计类型、重点关注或高风险事项、历史遗留等不同维度,进行问题的分类整理和聚类分析,然后向企业管理层反馈,为被审计单位及领导者的考核、任免、奖惩和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以更好地激励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整改信息化平台中引入日常跟踪模块,帮助内审部门实现审计整改问题的持续跟踪。内审部门根据管理层关注重点或阶段性专项管理要求,通过系统选定需要跟踪的问题和要求反馈情况的单位进行下发,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在该模块中,既可以结合不同单位的特点,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同质单位之间的相互对照检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可以在同一单位中针对以往问题进行持续跟踪,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回头看”的方式,及时发现审计整改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避免整改不彻底、屡审屡犯情况出现。

四、审计整改信息化应用的价值

(一)改变传统内审整改管理方式

与传统人工操作相比,信息化能实现即时信息传递,既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也可以显著提升整改效果。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内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协同、查询和控制均通过系统平台完成,传统的内部审计整改方式获得了改变。原本的人工传达、汇总整改问题转变为系统直接发放至被审计单位,并在系统内自动进行归集、保存,可以随时查阅和引用。通过信息化平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责任部门均参与整改,企业管理层和内审部门人员均可通过系统随时获取相关信息,对整改工作进展实施针对性指导,在线监督和检查,避免因沟通不畅造成的理解偏差、相互推诿扯皮情况。

(二)增强内审整改的时效性

审计项目实施完成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应样本将在系统中钩稽衔接,完整信息全部进入整改程序。被审计单位整改中形成的每项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也将及时上传到系统中,以节约资料流转审核的时间。借助平台的实时监控,可以在整改问题过程中做到精准定位,更快地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避免反复调整和修改,大幅缩短审计整改周期。通过预警功能,对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起到提示作用,促进各层级根据各自的责任抓紧落实相关工作,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完成。信息化平台保存的整改过程信息和问题库,可以实现即时查询和汇总,减少人工统计和筛选、纸质调档等繁杂的工作量,提高各层级之间相互协作和反馈的效率。

(三)促进内审工作质量提升

通过信息化平台,内审部门不用再派专人前往现场跟踪整改情况,而是通过系统中的整改标准直接检验整改效果,提升了审计标准化程度。企业管理层可以主动查阅平台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内审部门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等。上级单位通过系统实时监督、指导下级单位整改的实施,加大对重点、普遍性问题的关注,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局面,确保整改始终处于跟踪监督状态,推动整改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审计信息化可以将所有审计问题进行整合并分类筛选,有利于内审部门准确、快速发现问题的共性和规律,就整改标准和目标进行充分探讨,并且形成后续内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有效指导内审工作开展。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审计整改机制变得更加规范、透明,可以更好地确保工作合规性管理,提升审计的权威性。通过内审部门日常跟踪并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整改情况,将防范风险、落实内部控制嵌入到各单位实际经营理念中,推动常态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增强审计效果。

五、结语

总之,信息化技术为集团型国有企业内审整改工作提供转型升级的契机。审计整改信息化平台,可以使管理层、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都能实时动态掌握整改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实现企业各层级之间的交互,形成监督、指导、执行一体化运作,有效提高整改效率和质量。通过系统自动分析识别高风险问题,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让审计成果得以有效利用。在后续使用中,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引入纪检、工会及各业务模块,打造更为完整的企业内部审计检查问题和整改数据库,分析可能存在的内外部风险,以风险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许梅. 加强国企内部审计整改标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01):130-132.

[2]朱宇龙.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3):35-36.

[3]吴晓亮. 大数据时代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策略研究[J]. 理财(审计版),2022(09):18-20.

[4]苑文露.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以A企业为例[D]. 山东财经大学,2021.

作者简介:梁伯然(1985),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审计。

猜你喜欢
审计国有企业信息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