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人才,利用合理科学的评价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讨论了新时代企业青年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了企业应如何培养和评价青年人才,指出了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和评价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对企业培养青年人才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青年人才;人才培养;评价
DOI:10.12433/zgkjtz.20232949
一、新时期下对企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青年人才是指具有活力、有创新精神、技术精湛、思维开阔、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等特质的优秀员工,他们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综合素质。青年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等方面至关重要。同时,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职业前景,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
新时期下,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善于解决分歧和问题、善于化解分歧和问题的人。他们有能力化解重大摩擦,抵御重大风险,摆脱重大阻力,化解重大分歧。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忠诚可靠,如果思想不纯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样的“人才”即使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不能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所用。
新时代的人才重视行动。因此,要大力培养有政治动机、坚定、勇敢、负责、诚实的青年人才,为有意愿、有能力、有能力的人才提供机会和舞台。
新时代的人才在业务上应是行家里手。如果光有一腔忠诚,但工作上不思进取,能力平庸,必然难当重任。所以,新时代的青年人才在业务上要肯学肯钻,具备专业精神,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
二、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评价内容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评价是指对青年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表现和成就进行评估和衡量。这种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如背景评价、政治理论素养评价等。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包括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人才培养机制应与企业战略部署一致,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合理安排员工的职业生涯。企业应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资金、技术指导等,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业务和发展计划。同时,应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和考核评价,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和晋升制度,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导师制,采取适当的培养形式,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等措施,培养出更多具有潜力和能力的青年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通常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决策中,对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背景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作出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背景评价流程中的重要的一环,其主要是对青年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等方面。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在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背景评价主要涉及对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环境、技术变革趋势、员工队伍素质和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分析。例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和计划。
具体来说,背景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比如:如果战略目标是技术创新,那么人才培养就需要侧重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以便提前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3.市场竞争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人才,以保持竞争优势。
4.技术变革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变革,企业要不断更新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
5.员工队伍素质和结构:企业根据现有员工的素质和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以便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二)政治理论素养评价
政治理论素养,主要是对青年人才的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觉悟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评价。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年人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状况。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政治理论素养评价涉及员工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认知和遵守情况,以及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政治理论素养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选拔和培养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员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政治理论素养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包括考试、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水平。
政治理论素养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企业选拔和培养优秀员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和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薪酬福利等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青年人才生活保障水平偏低,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职业发展通道狭窄:企业内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晋升机制,导致青年人才在工作中缺乏成长和发展机会。
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工作作风:如果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工作作风不当,可能导致青年人才缺乏信任和支持。
(二)评价不科学导致培养精准性缺失
企业青年人才流失现象中,评价体系不科学导致培养精准性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很难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部分青年人才在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激励,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企业没有精准地针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培养,导致青年人才缺乏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企业只是盲目地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而不考虑青年人才的需求和特点,容易导致部分青年人才缺乏兴趣和动力,工作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企业中,文凭认证规则、轻技术、重专业是常见现象。在目前的人才培养和评估体系中,大多侧重于文凭和专业知识的评估,而忽视了工作中更需要的技术技能,导致青年人才的技能发展缓慢,加剧了高素质科技人员的短缺。
四、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策略和建议
(一)精准定位评价目标
明确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明确定位和发展战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和招聘要求,让青年人才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周期等,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注重人才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评价青年人才时,企业应注重人才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而不仅仅看重人才的现有能力和经验,通过了解青年人才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更好地为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从而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二)健全人才晋升渠道
建立完善的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企业应根据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建立完善的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让青年人才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具体来说,企业制定明确的晋升标准和流程,让员工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让员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晋升。
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企业应关注青年人才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为青年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管理路线、专业路线、技术路线等,让其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
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企业应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通过定期组织内外部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让青年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积累更多的人才储备。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青年人才对企业的期望不仅仅是薪资和福利,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仍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力,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同时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企业青年人才应具备忠诚可靠的政治素养,业务上应具有专业精神、行动力等素质和能力,企业应通过加大力度建设企业文化、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注重人才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关注青年人才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等策略建议,培养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晓博.关于水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20(02):84-85.
[2]关青青.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国有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9):11-12.
[3]邓志勇.论国有企业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4):83.
[4]杨琼.提高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20(15):119.
[5]唐福勇. 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N]. 中国经济时报,2023-08-30(002).
[6]陶婷婷. 厚植青年人才沃土 服务健康中国建设[N]. 上海科技报,2023-08-30(001).
[7]黄孟霓.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模型构建[J].企业文明,2023(08):110-111.
[8]钱鑫,祁明霞,王湛杰.青年科技专项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企业文明,2023(08):112-113.
[9]吴学高,窦洪源.天津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工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求知,2023(0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