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章慧 李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是适应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建设要求而计划打造的空港口岸智能化物流监管应用系统。本文将分别阐述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建设目标、难点问题和建设意见建议,为未来该平台的立项申请、实际建设、功能应用等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空港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口岸;智慧物流;营商环境
DOI:10.12433/zgkjtz.20232943
口岸物流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智慧物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双枢纽空港平台”)是适应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建设要求,为充分发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双枢纽”优势而计划建设的口岸智能化物流监管应用系统。该平台为北京打造“一市两场”国际空港物流枢纽体系、优化北京口岸营商环境、激发北京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
(一)双枢纽空港平台是提升北京口岸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托
目前,首都国际机场使用的口岸物流监管系统是2012年开发的,功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卡口智能化水平低,车辆出入园区卡口需要人工制卡刷卡,通行效率较低。二是监管区域物流作业尚未实现无纸化,如预约查验、区港联动、转场检查等,企业还需提供纸质单据;又如退运退库、库内巡库、弃货管理等海关业务,监管过程中仍需以纸本方式管理。三是无法实现全流程的货物追踪和信息共享。货物入库分拨的物流节点较少、管理粗放,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货物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四是缺少必要的企业客户端应用,缺少手机客户端、数据查询和统计、应急人工录入等功能,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此外,大兴国际机场使用的系统上线时较为仓促,一些适应智慧口岸发展的功能未能得到满足。双枢纽空港平台在需求编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上述问题,完善了查验和提交货预约、区港联动、海关监管等模块功能,卡口将采取光学识别车牌方式,物流节点也计划由14个细化至46个,企业客户端功能将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而大幅提升北京口岸的智能化、信息化、无纸化水平。
(二)双枢纽空港平台是北京市提升城市对外开放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北京市口岸信息化建设情况较全国其他城市缓慢。如:天津市打造“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青岛市建设“云港通口岸生态服务平台”,为港口智慧码头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实现口岸货物物流环节的精准化追踪和管理;郑州市打造“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口岸功能全流程无纸化,推动郑州口岸航空物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深圳市推出“中国(深圳)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线上办理查验、预约等功能,全流程作业无纸化。此外,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在加紧推动口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口岸,提升城市对外开放竞争力。双枢纽空港平台建成后,不仅可以实现物流环节追踪、无纸化、业务预约等功能,还可以根据北京市机场的特点,增加两场分拨、京津冀数据互换等更多智慧口岸功能,实现对其他城市的赶超。
(三)双枢纽空港平台是优化北京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
2023年3月底,世界银行正式采用“世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简称B-READY),取代过去的“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简称DB)。该评价体系的“国际贸易”标准中仍将“电子系统和服务的协同性”作为重要指标,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外,“港口口岸管理系统”也是重要的指标评价标准,包括简化程序并降低合规成本、提高透明度、执法统一性等内容。双枢纽空港平台建成后,企业可以实时了解货物动态,机场海关等口岸管理单位执法标准也可通过系统实现最大程度的统一,满足世界银行评价标准要求,为推动北京口岸营商环境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四)双枢纽空港平台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重要补充
双枢纽空港平台可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北京口岸实货监管环节形成互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可被看作办事大厅,进出口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可通过“单一窗口”开展企业备案、监管证件申请、运输工具和舱单数据申报、报关单申报、税费办理等业务;双枢纽空港平台可被看作办事大厅以外开展相关口岸货物物流管理业务的指挥中心。如果缺少双枢纽空港平台作为支撑,就会使合规单证数据与实际货物情况无法形成一一对应,造成口岸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破坏口岸的营商环境。
二、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一)力争形成北京空港双枢纽的特色和竞争力
目前,全国具有双机场的城市有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成都(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等。双枢纽空港平台的建设,应突出北京特色,形成独有的竞争力。北京口岸较上海、成都等其他城市,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国际航线优势。按照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TAMCC)航空业务部的统计,首都机场共有国际航线132个,港澳台地区航线4个。随着大兴机场复航,北京口岸的国际航线将会更多,适合发展转运、通运、过境货物等国际中转业务。二是具有区位优势,北京口岸地处京津冀地区,是华北机场群的核心,同时与二连浩特、满洲里、丹东等边境口岸和韩国、日本等国家距离较近,是东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海陆空铁交通发达。三是具有产业优势。北京是全国最早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文化产业、医疗产业、电子科技等产业发达,与航空保税、航空运输等北京口岸功能契合。
双枢纽空港平台的建设应充分发挥优势。一要探索两场国际中转,形成两场合力。目前,全国所有机场的国际中转业务均在本机场内开展,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公路距离仅70余公里,在过境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若通过双枢纽空港平台实现途中监管全程可控,则可以探索开展两场之间的国际中转业务,使两机场国际航线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达到“1+1>2”的效果。二要探索提升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竞争力。双枢纽空港平台的建设重点在于通过系统设置、功能设定,推动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执法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统一,实现北京空港口岸物流管理一体化。在实现两场统一的基础上,双枢纽空港平台可加强京津冀三地机场的合作,力争实现三地机场的系统融合,从而推动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口岸物流管理一体化,形成国内国际竞争力。三要更好地发挥南北查验平台和保税区作用,形成产业特色。为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北京在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和亦庄开发区设置了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查验场地,同时,中关村和亦庄在积极申请建设综保区,但是,这些场地和区域远离两机场,在途监管和物流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建设双枢纽空港平台,可以提升这些区域的转场检查、在途监管等口岸物流通关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力争提升北京智慧口岸的整体水平
《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双枢纽空港平台需要把提升“智慧口岸”水平贯穿整个建设过程。一是要积极对接智慧口岸先进理念。海关总署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开展“智关强国”行动,实现通关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民航局提出《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双枢纽空港平台建设应充分加强与海关、首都机场集团等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满足相关智能化监管需求,带动整体口岸智慧化水平提升。二是探索应用智能化技术,双枢纽空港平台建设中需积极利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口岸作业全程数字化、海关监管全程线上化、企业办事全程交互化、场景化。三是探索赋予智能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双枢纽空港平台应兼容和使用安全智能锁、无人驾驶货车等新设备,实现货物在途监管、区港联动、口岸分拨等物流环节可视化,提升口岸物流的管理效能。
(三)力争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一是实现口岸一站式公共服务,通过平台即可满足口岸物流监控关务申报、仓储运营、交提货等作业需求,避免口岸监管单位各自重复建设自有系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贯彻便捷办事理念。通过平台建设,避免企业办事多头沟通,减少排队、调度时间,降低企业的运营人力和时间成本。三是实现业务办理阳光化,所有办理流程线上可查,业务办理更加透明、公开、公正。四是探索实现两场执法标准化,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统一应用双枢纽空港平台,从系统层面确保业务流程、执法标准基本统一。
(四)力争增强宏观决策支持能力
双枢纽空港平台作为口岸物流管理系统,掌握着北京空港口岸进出口货物信息,通过加强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为北京市政府、海关、民航等部门提供强力的宏观决策支持。一是探索实现货运量变化预警功能。双枢纽空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掌握北京口岸特定企业、商品、启运国等的货运量变化情况,对货运量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等异常情况发出预警,政府部门通过预警及时联系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配合解决。二是探索实现口岸物流通关时效分析功能。双枢纽空港平台通过细化的口岸物流操作节点信息,分析物流通关用时较长的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压缩物流通关时效相关工作。三是探索宏观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我市空港运行的总体情况与趋势,为营商环境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难点
(一)两机场管理模式不同导致建设需求不统一
首都国际机场既有一级库也有二级库,而大兴国际机场只有一级库没有二级库,且大兴机场综保区正在开展“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建设,导致两机场物流管理模式不同,进而使得双枢纽空港平台的物流节点存在差异,给双枢纽空港平台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影响了执法统一性等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壁垒弱化平台数据分析功能
一些口岸运营企业从数据安全角度出发,对平台数据安全性提出质疑,担心数据提交平台后导致生产信息、客户信息等商业机密泄露,对数据对接有所抵触而形成了信息壁垒,导致平台相关大数据分析功能无法实现。
(三)制度限制导致特色功能难以推进
两机场间国际中转业务是双枢纽空港平台的特色功能,该业务要求国际货物可以在两机场间通过卡车运输,而该段运输属于过境货物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过境货物监管办法》对过境货物的启运国做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定,蒙古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柬埔寨等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很多国际中转业务量较大的启运国,不在过境货物启运国范围内,对两机场间国际中转业务带来了局限。
(四)企业惯性思维影响平台推广应用
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企业习惯原有的业务开展流程,如提交纸质单据开展查验预约,赴现场办理卡口放行卡制卡,对线上查验预约、放行制卡等便捷措施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影响了平台未来的推广应用。
四、建设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的相关建议
(一)在尊重实际基础上尽可能实现执法统一
由于两机场业务量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业务辐射面不同等,管理模式和理念存在差异属于正常情况,在双枢纽空港平台建设中应符合实际。一方面,在确保主要流程、数据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允许两机场的系统逻辑有所不同,最大程度地实现执法统一;另一方面,对于创新业务,若同样适用于两机场,可以联系海关、首都机场集团等口岸部门协调复制,实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二)强化数据安全功能
一是双枢纽空港平台可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对接,平台相关应用模块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内予以展示,实现一口对外,降低企业对接难度和数据安全疑虑。二是限定平台数据分析功能使用人员,仅限定地方政府、海关等行政部门特定人员使用,缩小使用范围。三是优化数据安全措施,减少数据导出功能,加贴用户水印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安全。
(三)开展两机场国际中转试点
在过境货物监管启运国的限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可以选取国家试点开展两机场国际中转业务。若效果较好,再由地方政府部门向海关总署申请政策,扩大启运国限制范围。
(四)做好试运行和培训工作
平台建成后,应充分进行试运行测试和培训,一方面是查找系统问题和漏洞,确保平台运行顺畅无误;另一方面是通过试运行,帮助企业适应新系统和流程,充分感受新系统的便利功能,积极使用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