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金融业发展潜力及策略选择研究

2023-04-29 00:44赵凌云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4期
关键词:金融行业改革创新低碳经济

赵凌云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金融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较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将绿色金融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信贷资金快速融入绿色产业,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碳交易推动企业自发减排形成良性循环。但目前在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经验、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增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行业;改革创新

DOI:10.12433/zgkjtz.20232406

多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负担,长此以往,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是一个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全球金融业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我国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要实现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在这种新的气候治理模式格局下,以气候目标为导向,在多个层面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在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进一步挖掘低碳经济下金融业发展潜力。

一、低碳经济下金融业发展现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提出后,陆续出台各种政策,“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是低碳经济发展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也将绿色金融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升服务水平。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并非只要加大投资力度就可以实现。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以银证保多种方式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金融创新模式。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40%,已经超过20万亿元,且大部分资金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列出了更翔实的绿色金融发展支持框架。一方面,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包括发展绿色信贷,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发挥保险费调整机制作用。鼓励符合标准的绿色产业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来获取支持,同时促进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绿色融资领域的发展,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促进国际绿色金融规范性、一致性,有条不紊地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促进可持续发展。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也强调加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把“绿色”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我国多个省份印发的“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更是将绿色金融视为当地金融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在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导下,金融业将继续围绕“双碳”目标,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在创新中释放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动能。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绿色发展进行全局性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绿色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持续平稳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质”与“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金融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一)信贷资金快速融入绿色产业

随着“双碳”目标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绿色信贷的重要支撑领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银行扩大担保对象范围,优化信贷流程,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的信贷准入条件。以绿色信贷为例,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绿色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省级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32、4.74、8.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3%、31.3%、58%。

(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自从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围绕低碳转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行动。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制度和金融产品服务。面对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更好地满足绿色产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持续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低成本、长周期资金。2021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首个“碳中和”绿色金融专项债券。截至2022年10月13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56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的资金将专门用于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重点绿色领域及重点低碳项目建设。

(三)碳交易推动企业自发减排形成良性循环

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是企业之间通过市场手段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平衡企业个体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积极建设绿色项目库、企业碳账户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同时研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有机结合的模式,为金融服务减排降碳事业提供技术支持。2022年6月,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上线推出“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和“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综合评价企业和个人的绿色低碳表现,增强企业和个人减排降碳意识。

三、低碳经济下金融机构策略分析

(一)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

2022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为推动碳金融产品规范发展提供相关依据。202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用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配额支持煤炭安全生产、煤炭储备、煤电企业煤炭供应保障等领域。同年7月,我国正式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为了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需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重点工作。具体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持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有效预防气候金融风险,并不断完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同时,还应鼓励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管理中,准确地“识别绿”,更好地“服务绿、引导绿”。

(二)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应给予更多支持,提供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费用补贴为主的绿色金融激励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投资。通过建立绿色担保基金或委托专业机构为绿色信贷提供担保,并对金融机构评估绿色低碳项目风险提供方法指导等。落实绿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丰富“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太阳能、风电、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为高耗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进行节能改造、技术升级,同时协助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三)进一步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经验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程度与政策制度环境存在差异,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模式,其改革路径与发展侧重地方特色。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可以复制和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经验,持续增强地方绿色金融能力建设。通过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区域,在局部探索形成适应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绿色转型具体发展模式,为确定绿色金融发展目标、统筹绿色金融发展步调、谋划绿色金融发展重点方向提供依据,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有效、可复制的经验。近年来,我国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六省(区)九地创新试验区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11.7%;绿色债券余额达两千余亿元,同比增长41.18%。

(四)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激励和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是绿色金融实现重大突破、更好地服务于“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绿色金融领域投入更多资源,结合项目风险特点开发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诸如“碳汇贷”“减碳贷”“CCER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以银行业为例,2022年,银行业将积极推进创新,不断拓宽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服务内容,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绿色信贷推动了金融信用体系的升级,信用与环境挂钩的趋势给全球的信用主体带来了信贷格局变化。中国工商银行聚焦绿色融资项目创新,首批开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碳中和”债等各类绿色债券的投融资业务,并发行100亿元“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成为在首家发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的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碳账户”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排放核算的可量化。金融机构通过碳信用体系量化企业或个人的碳减排行为,准确获取企业或个人的碳排放绩效,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基于碳减排绩效的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在支持个人减碳方面,华夏银行为客户提供高速通行不停车的绿色出行服务,中国银行与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消费分期业务,推动更多实体加强碳减排举措。此外,部分银行以支持绿色消费为抓手,深入挖掘绿色金融业务,如广发银行推出“新能源车主卡”,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穗环保卡”等。

(五)提升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及时跟进产业技术、环保领域政策、环保标准等,完善企业整体风险评估体系。金融机构借助碳账户,将碳排放纳入信贷审批决策和贷款定价等信贷管理,探索碳效率贷款、能效信贷、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证券化等产品,鼓励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碳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引导保险机构将碳减排等因素纳入其投资决策体系和保费定价机制,探索基于碳账户的贷款、债券相关碳效率分析,形成经济、科学、便捷的信用碳效益评价体系。一方面,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可持续发展公司等相关服务和绿色债券市场、碳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完善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对ESG相关报告和透明度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以此形成积极的、持续优化的趋势。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速稳定的同时,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高质量运转的关键力量,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战略。在追求“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供给和需求显著增加,呈现飞跃式发展,绿色金融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然而,在赋能行业“减碳”过程中,金融业也面临着诸如有效降低高碳企业转型压力和转型风险等问题,金融系统要加快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惠及大中小型绿色企业。

参考文献:

[1]李慧.金融赋能绿色发展[J].科技与金融, 2022(06):5-10.

[2]李国辉.碳中和愿景催生 绿色金融大机遇[J].中国金融家, 2021(06):58-60.

[3]王双.双碳目标下我国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的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 2022(06):67-71.

[4]张甜甜.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 2022(11):100-102.

[5]张洁.“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 2022(09):81-93.

[6]王祯祯.夯实绿色金融发展支撑[J].新理财:公司理财, 2022(10):25-27.

猜你喜欢
金融行业改革创新低碳经济
浅谈智能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意识自治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