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宁力
摘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学习,从而获得不同于传统语文学习的经验。美丽的图画和珍贵的书籍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解读、品味、推测和理解。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高效建设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思路设计探究中,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學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以惯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进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领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生的理解、阅读、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和意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较高,教学目标高质量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的教育影响力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高效课堂运转下去。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再只是向学生们传授语文知识,而是更注重他们语文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能保持与初中生的交流,根据他们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得到发展,也能让他们对于语文学习有更强的自信。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形式,促进语文高效课堂升华
新课改后,多种教学形式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新型教学方式,随着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质量。如在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了解了陶渊明的事迹以后,有的学生表示不认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观点,他们认为入朝为官,为百姓解决生存问题也是好事。而有的学生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必须坚守底线,且陶渊明本就高傲,坚持本心更重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观点,为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可组织一场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否正确”为主题的辩论会,每组挑选出五名学生担任辩论手,其他学生观看,每组辩论手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教师为裁判,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1]
(二)以“循循善诱”教育思想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
教育思想家孔子曾主张“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其本质是以“问”导学,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终顺利解决学习问题。在现代教育中,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值得教师推崇。我们知道,启发性强的问题往往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点燃他们的求索愿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探讨之中。而无效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化,难以激发深探兴趣,这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故而,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合理科学地设计导学问题。教师可层层递进,先了解史料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等基础性信息,逐渐迈向分析史料的前因后果等具体内容,最终探寻其内涵与深意,以及史料给予当代人的立场、观点及启示。教师的设问、提问、点评、解答要具有开导性和启发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找出难点,确定重点,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语文作为综合、开放性的学科,人们往往对同一现象存在不同的观点,有时史料对同一个事件也有着不同的记载和观点。为此,秉承“论从史出”的理念,教师可借助辩论会来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客观求实的品质被塑造,同时使其史料实证素养得以形成。[2]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体系”,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虑,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更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来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以创新教学方式和思想,最终成功打造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翠平.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04).
[2]杨太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1711-1713.
[3]欧阳伟红.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