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图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3-04-29 00:44李咸莹杨静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回顾基础教育展望

李咸莹 杨静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20年的实践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取得了丰硕成果。用软件CiteSpace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前沿。结果如下:发文量的增长速度由缓慢到迅速再到缓慢;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分散,各机构、研究者之间合作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问题与反思、课程改革、继承性变革、核心素养、新世纪、基础教育重建论;研究前沿集中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课程”“农村基础教育”“高师院校”;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回顾  展望  CiteSpace

21世纪初至今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李梅园(2015年)回顾了上海市“两期课改”的历史沿革与主要经验,并对当前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思考。徐洁(2020年)指出了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点的新一轮课改在继承“国家意志”的基础上凸显新时代个体发展的“个性化”特点。薛继红(2016年)在修订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方面、特色化课程实施、多元课堂教学、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学者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项贤明(2019年)回顾了基础教育课革抽象理念多、本土化不足、行动策略少、教师主动性不足、学生缺位的问题。殷世东(2014年)提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检视课堂生活,分析文化阻滞因素,唤醒文化自觉,转向文化育人。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0年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解析现状,梳理脉络,分析热点和前沿,为今后在该领域研究找到突破口提供依据。

一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可视化分析:一种由学者陈超美等人开发的软件,是JAVA的Cite Space V.5.7版本可视化图谱软件,可绘制作者、机构等的合作图谱,关键词的共现图谱。

(二)数据来源

为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近二十年的发展状况,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词:“基础教育”AND“课程改革”,文献来源“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检索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2020年,通过人工二次检索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共得到454篇。

(三)研究过程

在Citespace软件上导入从中国知网上导出的Refworks格式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数据转化得到聚类图谱,并对图谱进行分析,解释数据规律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热点与前沿。

二 结果分析

(一)文献总体分布

通过检索出的文献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5年属上升期,其中,2004年和2005年发文量最多,这个时期明确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改革理念;2006年—2011年比较平稳,2011年—2020年逐渐减少。

(二)期刊总体分析

2000年—2020年,核心期刊发文量:教育研究18篇、教育发展研究17篇、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篇、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篇、中国电化教育3篇、中国高教研究2篇、中州学刊2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篇、江西社会科学2篇、南京社会科学1篇。

(三)机构合作网络

以2000年—2020年为时间轴,切片选择5年,以研究机构为节点,选择每个切片出现频次前50的机构,其它参数选择默认值。在科研方面大学比中小学实力更强,研究机构更多、成果也更多,中小学研究者很难看到成果的发表。

(四)研究热点

时间轴为2000年—2020年,切片为7年,关键词为节点,选择每个切片内出现频次前30的关键词,选择关键词聚类,采用LLR算法,其它参数选择默认值,节点数184,连线数254,密度0.0151,共生成聚类25个,从节点大小和频次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3次、课程改革179次、基础教育124次等比较突出。

0号聚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众多学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反思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齐军(2013年)深入地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邢红军(2012年)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迷失了方向,李孔文(2013年)提倡“中国模式”,于舒曼,朱成科(2012)提出要关注理论研究、方法论体系、具体问题等方面,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有新的思路、进展和成果。

1号聚类:在改革过程中,动力是教师,评价成效的关键是学生。汪承萍(2008年)提出重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艾兴(2015年)提出建立针对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张德成(2006年)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柳夕浪(2011)提出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获奖成果”。[18]

2号聚类:在改革过程中改变、继承什么,如何创新,都需要在探索中寻找答案。陆安(2014年):提出从教育的源头去汲取充足的养分,程良宏(2015年):建议从教材改革入手,王光明,甄祎明(2020)构建了KDU课程模式。

3号聚类:2010年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评选促进了成果的体现。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奠定基础。

4号聚类:在教育国际化中,借鉴芬兰教育成果形成本土特色,培养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的学生,给教育决策者提出了新要求,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出了新挑战。

三 研究结论

通过可视化计量软件,对在中国知网上筛选的文献进行发文数量、合作机构、研究者、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分析,得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热点、前沿。

通过研究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存在几方面的不足:相关发文量趋势在下降,持续的相关研究变少;质性研究多于量化研究;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经验、政策等,而缺乏对区域、个案的研究。

后续研究可以根据前人的成果入手,分析热点与前沿,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中找支撑,从问卷、实验中得数据,使研究的结果和内容更加丰富。

1.李咸莹(1995.4-)女,学士,四川会理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2.杨静(1993.3-)女,学士,四川平武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回顾基础教育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