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2016-12-07 11:30陈明
新闻前哨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顾教学

陈明

[摘要]本文回顾了笔者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做法主要有:了解当今时代学生的特征和喜好;完整呈现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 结合我国几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发展轨迹;对党报理论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此外,清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一些高校学者的真知灼见,可为他山之石,以作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教学 回顾

[基金项目]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X2015002)

一、将抽象的理论讲通俗 学生越来越爱听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了10年的年轻教师,教学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的过程。10年前,学院建议开设一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选修课,院里把开设这个课程的任务交给了笔者。笔者当时确实很忐忑,因为在当时,本人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一些了解,但是不深入。而且,自己本身对这门课还有一些小小的“偏见”,看名字就想,这样的课程,学生会喜欢吗?即使是必修课,学生都会有想法,何况是选修课。按照学校的规定,一门选修课选课人数达不到30人,不能开课。和几十门实用性强、趣味性强的专业课相比,这门课会有人选吗?……可以说,当时自己有无数的疑问和担心。

十年走下来,一路风雨兼程。这个看起来很“枯燥”的课程,不但在学院里生存了下来,还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0年来选修此课程的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平均每年选修的学生人数超过100人;10年来5次获得学生评教优秀,其他5次评教为良好;以此课程为基础的教研获得校级教研项目等。

1.了解当今时代学生的特征和喜好。

新闻传播一个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首先要搞清楚传播的受众是谁,他们的喜好如何。上课也是如此,上课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播”的过程。要把你的课程内容有效的传播出去,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当今时代的学生的特征和喜好。否则,你不了解学生的情况,照本宣科,即使学生选修了你的课程,他们也不会听你的讲授,你的传播效果也是零。十年之间,上课的学生从85后变成了95后。90后甚至95后这一批的学生,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获取异常的便捷,对当今的流行热点了如指掌,任何课堂上讲授的信息在百度上就可以轻易获取。这种情况下,课堂内容就要随之做一些调整,以更新,更好的形式去传播课堂内容。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如果需要举例的话,笔者会列举一些最新的媒体案例和热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如讲到马恩论新闻的真实性,可以谈到每年评选的“十大假新闻”,以及近期发生的一些热点的虚假新闻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探讨这些新闻失实的原因。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果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笔者也会适当的加进去。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我校是民族高校,学校有56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比例超过70%。作为民族高校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更要时刻遵守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2.完整的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所处的时代。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新闻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门课程,很多高校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讲授者剥离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单纯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任何人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当中,因此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早期到晚期,这个阶段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时期,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疯狂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起义暴动在欧洲诸国此起彼伏。马克思的《资本论》发现了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这本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成为19世纪人类最为伟大的两部著作。在不断的新闻实践和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相继提出了自由报刊、工人报刊、党报的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成为当今21世纪许多国家党报组织,运作的指南。尽管其中一些部分,可能还需要完善。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马恩生活在19世纪,我们不能用21世纪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正如他们那个年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无法预测到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一样。完整的呈现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所处的时代,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不再是在接触一个个100多年前的“出土文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一生在不断的为全人类的解放上下求索,新闻思想的光芒照耀古今。

3.全面回顾我国几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

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新闻发展轨迹,使得学生有着更加直观的认知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是课程讲授的重点。由于现在的学生已经是95后了,对于之前六七十年的事情很多已经没有直观的认知。笔者在课堂上专门讲授了我国几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新闻思想,并把每位领导人在新闻领域的重要事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罗列出来,系统全面的向学生讲授和梳理。如毛泽东新闻思想部分,讲述建国初期的媒体的建设成就报道,支持抗美援朝报道,以及要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这些都和当时的时代重要事件,以及我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联系起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实施舆论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宣传必须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人们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旗帜鲜明坚持不懈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胡锦涛同志的新闻思想则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提出媒体要“三贴近”,要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等。几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中国当时所处的大时代,大事件,大方向相结合,学生听起来,就会更加容易有条可循。

4.对党报理论等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对于党报的性质和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以及我国几代领导人都有论述。这些论述的逻辑联系在哪里,呈现出那些特征,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和讨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是政治中心、组织中心;党报的使命是阐述党的政治纲领,监督党的领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列宁认为,党报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毛泽东从阶级角度分析新闻业,认为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强调了党报的党性原则,以及舆论引导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则指出,党报媒体要三贴近,创新方式方法,更好的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这些讲话,让学生自由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生逐步意识到,100多年来,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党报的理论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理论指明了党报基本的性质和原则,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我国几代领导人,对于党报的指示,都是紧密的结合中国国内国外的环境,与时俱进的提出新时代的媒体传播特征和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我党党报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

二、学习最新研究成果,丰富讲课内容

10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学经历,有收获和体会,但感到更多的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外出开会中,一直在思考。国内诸多高校专家学者的多年实践和思考,给笔者解开了这些困惑,也为笔者改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钰教授,近期提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新思考,他认为教学有5个着力点:第一,讲清楚马克思的形象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讲清楚新闻和政治的关系;第三,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第四,讲清楚中国国情和问题意识;第五,讲清楚全球传播与文化自信[1]。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把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作为必修课的高校。在2005年,范敬宜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就开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去讲课,该课程覆盖本科、硕士、博士。10多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

10月上旬,笔者去信和胡钰教授交流,胡钰教授回信说上学期这门课程请了人民日报的同志来做过几次讲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法不一样,本科生以讲授为主,硕士、博士生以讨论为主。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董小玉教授提出了其自身的改革思考:第一,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现实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把马克思新闻观教育同社会整体观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第三,把课堂讲授和视觉影像资料的观摩相结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第四,把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相结合,扩充学生视野[2]。

西南民族大学的冯剑侠老师,提出了重实践,参与式教学,设计“口述历史”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采访老人,讲述新中国的故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

这些专家学者长期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第一线,理论高屋建瓴,具有极高的高度和广度。其思路和做法,值得笔者今后学习和借鉴。

注释:

[1]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着力点》,《现代传播》2016年第7期

[2]董小玉:《全球传播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改革的思考》,《新闻大学》2012年第3期

[3]冯剑侠:《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方法初探》,《新闻知识》2016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回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