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海峰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及影响。但是,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不足,整体的编制水平有待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较差,环境变化时预算调整不及时,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企业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宣传,选取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密切关注内外部经营环境,完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33334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内部信息资源充分使用,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管理的最小化,逐步提高综合实力,使企业实现长久发展战略目标。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企业需要积极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也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安排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成本、利润、价值等一系列的核心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预算管理经过企业改制后,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无法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所以,积极解决和处理全面预算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具有现实意义。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的预算评估和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投资、财务等一系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并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
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各部门认知不够
第一,为编制预算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当前,一些企业为了制定预算而编制预算,只是将编制预算当成目的而开展。编制的预算只是作为年初向决策层、上级主管提交的例行报告,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
第二,无法理解全面预算的“全面性”。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行为,必须经由决策层进行组织和指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包括全方位覆盖所有业务范围、全程跟踪管理流程、全员参与预算的理念。特别是全员参与的理念,很多部门领导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导致编制的全面预算要么不符合实际情况,要么编制的是财务预算。
第三,基础数据不够。全面预算编制需要足够的基础数据,没有数据的支撑,很难编制有指导意义的、可以作为工作目标又可以实施过程控制的预算。而基础数据不够,更多地源于各个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的不重视,上报基础数据都是敷衍了事。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第一,预算编制的数据失真。一方面,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在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时,数据直接来源于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一些业务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随意更改经营数据,导致预算管理部门的最终数据准确性不高。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是一项较为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预算管理部门所面对的数据数量较为繁杂,需要对其整理、分析以及加工等,而在人工整合数据中也可能存在失真现象。
第二,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编制手段,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传统的理念与方法的影响,企业在预算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弹性不足的情况。在预算编制环节中的随意性较强,而且预算编制内容也未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因此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不强。
(三)全面预算执行问题
全面预算执行是落实预算编制成果的重要步骤,也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但一些企业在预算执行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优化。
一方面,预算执行系统建设不完善。企业的发展轨迹始终前进,这意味着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都在逐渐扩大,数据量直线上升,预算数据边界也在拓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预算执行管理,但预算系统建设显然迟滞,且未从业务预算开始实施源头控制,往往依赖于财务台账登记事后控制,难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执行中时常发生预算超额或预算不足情况,处理延迟,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
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监督缺失。从现状来看,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小组处于静止状态,只发挥了事前预算编制计划制定、事后全面预算总结作用,尚未发挥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督作用,再加上预算管理系统的数据延迟,更加大了预算执行监督的难度,直接降低了执行质量,难以彰显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价值。
(四)企业信息化应用不足
企业在预算编制的数据采集与预算执行监督等环节中都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践中,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足。
信息化系统没有有效的集成,数据信息无法共享。大多数企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通常,企业的财务系统与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独立存在,并没有将多个信息化系统端口进行有效的连接,因此数据共享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较窄,运用信息化系统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表格制作等基础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如大数据技术的监控功能,无法对企业预算工作形成全方位监控。
三、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目标和思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明确目标和思路。全面预算编制前,决策层必须明确近期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思路,这样预算编制工作才有导向性。比如,企业当前目标究竟是抢占市场份额,还是开发新产品提高竞争力,或者需要保障现金流。不同的战略部署使得编制出来的预算方案截然不同。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定期举行内部培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注重全员参与,所以必须强化各部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各部门主动参与,而不是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同时,为了保障基础数据符合要求,定期举行培训,告知相关人员编制全面预算需要哪些数据,该如何做。比如,销售预算,当前战略目标所定销售额是需要降低价格还是需要授予客户更高的信用额度。如果需要降低价格多少?提高客户的信用额度需要多少?这些数据其实都需要销售部门制定。如果依靠财务部门闭门造车编制预算,全面预算的可行性较低。
摆脱旧有财务理念,加强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导向性理念。传统的财务理念是“量入为出”,但是,全面预算与以往的财务工作不同,应该是“量出为入”,即先提出战略需求,预算出资金需求及资金缺口,然后制定计划研究如何弥补资金缺口。通过各部门讨论决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销售量,还是降低生产成本或是扩大企业融资规模。
“量出为入”的预算制定理念,既能达到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同时又使各部门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达到考核部门业绩的作用。所以,全面预算管理更注重的是目标管理,看作一个详细的公司发展目标的规划。销售部门要达到多少销售额、财务部门需要达到多少筹资额、生产部门要达到多少产量等,为各个部门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同时,对各部门实施预算工作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保障各项目标按时按量完成。预算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为最终的奖惩提供依据,这就是“过程控制”和“业绩标杆”。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应当强化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做好预算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专业人才的比例,对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全面落实整改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预算认识,加强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主动参与编制工作,为预算人员及时提出准确的数据信息。企业积极构建业财管理系统,加强业务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确保业务端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财务管理系统中,预算人员从信息化系统中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和材料,对关键节点的工作合理有效的分析,勤于分析总结工作,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改善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企业合理选择预算编制的方法,充分调动领导层、中间管理层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基于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编制的弹性,企业还应持续调整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三)优化企业预算执行管理
企业建立预算监控制度实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
一是采取合适的预算控制措施,找到预算偏差原因,总结归纳引起预算差异的关键内容,联合财务部门和归口部门分析消除预算差异的措施。二是柔性调整年度预算指标。如果在预算执行中出现较大差额,且在后续的执行上难以自我消化,企业就必须对年度预算指标调整,将新的预算指标合理分解至后续的预算年份中,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三是详细记录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适时给出预算评价,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经营计划完成情况联合,为后续预算考核提供事实依据。
形成全面预算执行反馈机制,重视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分析结果,根据问题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式,以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这是对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思考环节,也是后续预算考核评价阶段的数据主要来源。而对于数据执行反馈,需要正确区分预算指标偏差是否较大,再向具体层级反映,确定是否采取干预措施。
(四)运用信息化体系预算全过程监督
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基础,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应当树立业财一体化发展的意识,针对财务与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端口连接,将所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都纳入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在数据传递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企业还应当积极拓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各预算主体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同时,企业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预算监督部门对预算工作开展监督与考核工作,将监督和管理的结果整理并最终形成报告,从而为企业优化预算管理体系与流程、预算分析、调整预算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五)密切关注内外部经营环境
企业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预算编制,并非所有的变化都要调整方案。当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预算编制基础已不存在,继续执行原有预算编制,会产生较大偏差,必须合理调整。企业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把控内部的变化情况,保证预算编制的有效性。企业要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不可过于频繁,将调整的重点放在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企业要严格遵守预算调整的程序,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谨慎审批,确保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作用。企业在调整预算时,要与各部门沟通,避免忽略一些细节性问题,保证预算方案的严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分析市场的变化状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和执行,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同时对执行过程监督和控制,选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深入内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1):36-37.
[2]李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探究[J].纳税,2020,14(02):279.
[3]白冰茹.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20(08):123-124.
[4]闫宏.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