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进入新学期,本人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深度学习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推进观念变革,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一)创新“教”的方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机械记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情境化教学氛围,贴近学生实际,释疑解惑,让学生懂得感恩,如何用心、做什么人等,要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教育留痕入人心的浸润教育。
(二)创新“学”的方式。课堂+、互联网+是新时代的教学类社会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特点开展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借助各关键时间节点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充分体现综合性、开放性特色,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用具体事实说话,厚植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行为,为学生成长奠基。
(三)突出学科育人特点。道法课就要上“活”,增强亲和力、亲近感,激发学生兴趣。德育来自课程,融于生活,指导生活。要让道法课不仅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道法课程,充分体现“生活、活动、生动”和“探究、体验、感悟”,明晰教学评一体的小学道法课基本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生活感知、深化认识,活动体验、激发情感,反思导行、培养习惯。
二、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知、情、意、行”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提升能力素质,就是要站位高、视野宽、理解深;提高专业素质,就要求教师熟知课程育人导向,明确新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党的教育方针是怎样细化为本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的,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三、踊跃参加研讨,在教研活动中成长
许多教学骨干和名师,都是边实践边学习成长,他们的体会就是积极参加校、县、市级乃至省级的教学活动,在研讨过程中汲取经验,快速成长起来。
几年下来,我们组织了小学道法课骨干教师培训,下一步教师们线下要走出去,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线上要利用好平台,抓住学习、研究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要强化学习意识,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研究的状态。一是扩大视野,博览群书,提高资源储备。二是善于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三是争做教学领头人,走在前面,站在前列。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要善于思考、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积极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