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名住在北京的法国人在写给法国文学家纪德的信中,这样描绘北京和紫禁城:“它是世界天文中心,超越时空,是绝对的存在”,“它是美妙的抽象,是心灵最终摸索的石阵,这个世界最后的几何聚合点”。这名法国人的真名叫阿列克西·圣-莱热·莱热,但人们更熟悉他的笔名圣-琼·佩斯—曾荣获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作家。当他书写这些信件时,他正担任法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秘书。
圣-琼·佩斯在中国度过了五年,这里激发了他的灵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在这里写下了《远征》(即《阿纳巴斯》),正是这首诗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他居住在西山桃峪观中,这是他的友人贝熙业为他介绍的地方。他将这里的风光和他游历过的中国各地的山水风情,都融合到了诗篇中,使得他的诗歌留下了中国文化深刻的印记。
在妙峰山,一场盛大的庙会正在进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都穿着各色各样的节日服饰,盛装出席……锣鼓声此起彼伏,人群中充满欢声笑语,常有掌声雷动。圣-琼·佩斯对此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大地上很多可闻可见的东西,我们周围尽是活生生的事物!纪念古树的露天喜庆,为一片水潭而设的公共祭典……近山口处的立杆梢头招展的祝圣的幡旌……”妙峰山就在圣-琼·佩斯的住处桃峪观附近,那里有上千年的玫瑰栽培历史。或许,他有时会瞥见玫瑰花瓣随风飘舞,如同他的灵感一样无法捉摸。
圣-琼·佩斯凭借着惊人的想象力和飞跃的思维,在桃峪观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化为笔墨。如今,走进他的故居桃峪观,冥冥之中,仿佛还能看见这位不朽的诗人用诗篇将这里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