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遗迹话商贾

2023-04-29 18:43:26
北京 2023年7期
关键词:京西马帮茶马

方言

山路弯弯,草色青青,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夕阳西下,天空中的红霞绚烂如火;村落之中,雨声和蝉鸣交织成曲。在太行山一路前进,耳畔能听见当地人所说的一些亲切又难懂的话,那便是山西方言。

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山西方言独树一帜—官话已经失去了入声,而山西方言却依然保持着这一古老的音韵特征。黄河以及数条山脉组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山西人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之中。但是,据研究显示,山西方言正逐渐向北京话靠拢,有淡化入声的趋势。这种语言变化的趋势,反映了京西古道的繁华和畅通。

太行山的余脉一路延伸至北京西山。在这里,有一条条交织成网的古老道路,见证了北京西山千年来的交通变迁,这就是京西古道。古时候,西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部落的交流桥梁,是西北风土与山川平原的交融之地。这些民族或友好交流,或相互争斗,在民族间的往来中,道路由马蹄、车轮和脚步不间断地“铺就”而成。这些道路主要分为三种,即商道、军道和香道,其中商道的作用最为突出。

北京的发展和繁荣与京西古道密不可分。元朝定都北京,要在其上建一座新城,煤炭是不可或缺的能源。由于西山是煤炭的重要产地,号称“乌金遍地下,百宝满山川”,京西古道便承担了运煤的责任,将煤炭从西山运输到京城里。煤炭的流通成为京西古道商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经济实力雄厚的晋商也在这些拉煤运货的商队之中。北京逐渐成长为繁华的都城,京西古道上车水马龙,山西方言也随着晋商们在京西古道上的不断往来而悄然改变,成为这段历史的独特印记。

马帮

“驼铃声声十里相闻,骡马嘶鸣缕缕飘传。”京西古道上驼队、马帮络绎不绝,载着重重的货物,走过了千年风雨。铜铃的叮咚声和驼马的嘶鸣声远远传来,如同历史的回音。虽然时光已经流逝,当年的景象已经消失,但我们仍能从古道基岩上留下的蹄窝中,感受到马帮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峰口庵西侧五十米,在灌木丛后隐藏着一条古道。穿过绿色的屏障,转过弯,拐角处显现出一片惊人的“蹄窝”景观。在这段山岗上,遍布着数百个形态各异的蹄窝,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峰口庵是大部分西山煤窑运出煤炭的关键通道,因此这里是京西古道上蹄窝最集中的地方。从前,载货而行的骡马为求稳妥,总是沿着旧日的蹄印踏行。日积月累,古道基岩上便留下了这些印迹。

沿着西山大道前行,仿佛置身于当年的马帮之中,风中不时传来阵阵茶香,为旅途增添了一抹风情。在古代,茶是中国独有的物种,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饮用,后来逐渐传遍四海。南北朝时期,西南边陲就开启了茶马互市,此后,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茶叶与游牧民族的马匹互通有无,其中离京西古道最近的一条茶马古道,就在太行山东麓。宋辽时期,在边境的榷场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茶马交易。那时,辽人已经养成了饮茶之风,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壁画《备茶图》就是生动写照。过去,顺着太行山东麓茶马古道,马帮将茶叶运出塞北,与草原民族进行交易。

京西古道推动了太行山东麓茶马古道的繁荣。从各地汇集到武汉的茶叶,经过河南北上,进入太行山茶马古道。在这里,京西古道为马帮提供补给,将茶马古道连接起来,使它保持畅通,最终成就了这条民族交融和文明见证的奇迹之路。

猜你喜欢
京西马帮茶马
基于AISAS模型的皮影营销研究——以京西非遗皮影园为例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6:04
踏寻马帮的足迹——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树古道考察记
香格里拉(2023年1期)2024-01-04 02:48:14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石材(2022年2期)2023-01-07 09:22:47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马帮“驮起”脱贫路
农民文摘(2019年10期)2019-10-12 07:03:10
茶马古道
黄河之声(2019年6期)2019-06-04 09:52:42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骑行“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