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之医,救民之命。”这句话看似是对一位医术高超的仁医的赞誉,但若是真用来夸赞医生,却不太妥当,因为它原本是《温泉颂》中对温泉的美誉,用以赞美温泉的功效。可是,“济世之医”这个称号却被赋予了一位法国医生,他就是贝熙业。贝熙业在北京西山温泉一带,为普通民众免费看病,因此,将他与《温泉颂》联系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比喻—这句话,仿佛成了温泉周围的民众对贝熙业的感激之词。
贝家花园碉楼东门楣上,悬挂着一块1936年雕成的汉白玉石匾,上面铭刻着“济世之医”四个字。这是贝熙业昔日悬壶济世的见证。其实,贝家花园整栋别墅,都是贝熙业的功绩的见证,一砖一瓦,都讲述着他的故事。他不只救治百姓,还致力于改善中国的贫弱局面,尤其是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前线的战士送去救命的药品。
这条“驼峰航线”,起点是贝熙业在北京市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的住所,终点是海淀区阳台山的别墅“贝家花园”。地下交通员会从这里接收药品和器材,交给八路军,他们再越过门头沟的妙峰山,把救命的物资送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和晋察冀边区的战地医院。许多药品都到了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手中,用于救治伤员。这条线路长40多公里,途中要穿越日军设立的许多关卡和哨所。贝熙业一开始凭借法国国籍和使馆车牌,避开了日本人的检查。后来因汽油缺乏,他竟然改骑自行车送药。当时,他已是暮年,却不惧风雨,将自己的个人安危置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抗争之后。
当时,贝家花园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据点。在这里,贝熙业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沉默的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怕任何困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遗憾的是,由于时局原因,他最终还是无法在中国安享晚年,只能乘坐客轮回到法国。直到多年后,他的儿子贝石涛才有机会重返北京西山,探访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贝家花园,梳理他当年的足迹。
隐匿在西山的绿荫中,贝家花园这座中西融合风格的建筑与各种树木浑然一体,相互衬映,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画面;阳光穿不过茂密的枝叶,只能在碉楼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显得这栋老楼更加历经风雨。有时候,碉楼上会出现一个白发苍苍的异国老人的身影,静静沉醉在西山的美景之中。这个老人就是贝熙业,他最初在这里建造别墅,只是为了给女儿治疗肺病提供一个清静的地方。当时的他肯定不会想到,在未来的十多年里,这里将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京西情报联络站的一个重要站点。
幽静的山林里掩映着奇峰异石,难得一见游客的身影。贝熙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他的深情厚谊和无畏牺牲。他被习近平主席誉为“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国朋友”,被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和敬仰,是真正的济世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