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新容见生机

2023-04-29 18:43:26
北京 2023年7期
关键词:水村山门举人

宗教

一间面南背北的古寺,大半房屋已毁,只剩下一座山门,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山门上方,砖雕精美,石额上刻着“灵泉禅寺”四字,字迹依然清晰。从寺庙残存的柱子中,可以想象出当年的规模。曾经,这间寺庙供奉了佛祖、菩萨、金刚,还有关公,与皇家寺庙不相上下的规格,彰显了它的尊贵。

灵泉禅寺,位于灵水村,始建于汉代,明代弘治年间重新修建。它是有文字记载的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可惜如今它已荒芜不堪,只余一座山门、一棵古槐、两株银杏树伫立在风中,仿佛是这座沧桑的古寺用它的方式向世人表达着慈悲与祝福。

灵水村是一个宗教文化的奇迹,佛、道、儒、天主四教在这里和谐交融,各自展现出神奇和魅力。其中最为奇特的是一座元代的天主教堂,它屹立在山野小村中,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灵水村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四教合一”的独特宗教文化,或许是因为它重视文化的传承且思想开放,既能吸收各种宗教的精髓,又能包容各种信仰的神灵。

举人

灵水村的名声,来自于它“举人村”的称号。这里只有200多户人家,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明清两代,灵水村有22人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2人登上进士;到了近代,有6人毕业于著名的燕京大学。这个深藏在山林中的小村子,却有着惊人的文化积淀。学子们怀揣着理想和抱负,专心致志地求学,在书海和知识中成长。

走进一处宏伟的五进大宅院,看见它由五座四合院组成,南北相连。它是清代山西知府刘懋恒的故居,虽年久失修,仍不掩气势。在后门上,能看见有一根松木梁被火烧过,留下了黑色的痕迹,引人注目。据说,这是刘懋恒为了避免引起非议,亲手放火焚烧自己的一半房屋时留下的痕迹。

刘懋恒的为人,正如这火痕一样,令人敬佩。灾荒之年,刘懋恒和其父刘应捐出粮食,在村里搭起草棚,给饥民煮粥。他们的善行被村民铭记在心,直到现在,每年灵水村在立秋那天,都会全村同煮同食粥饭,以此纪念刘氏父子,祈求丰收平安。

灯笼横竖成行,通明的灯火伴着乐曲,村民与游客在迷宫般的九曲黄河灯阵中欢快地“转灯”,这是灵水村流传了七八百年的民俗—元宵节转灯。“文脉兴盛、人才辈出。”领队人唱颂着祝词,带着欢快的人群一同迎春祈福。

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灵水村也与时俱进地发展着。《北京通史》记载,刘增广是灵水村最后一位举人,他倡导创办了北京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体现了灵水村的创新精神。如今,灵水村正在整理、修缮古建,让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石磨、辘轳、水井与参天古树,带着岁月的痕迹融入到新时代中。

民俗

传说,古村“爨底下”之名由此而来:村中韩姓居多,“韩”与“寒”同音,当年村民们离开山西,来到京西安家,将村落命名为“爨底下”,寓意躲过严寒。由此传说可见,爨底下村民敬重传统民俗。

这里曾经繁华喧嚣,如今却是一座宁静秀美的小山村。昔日,村子里的人们在春节到来之际,总要向护佑着他们的山神焚香磕头。每逢上山猎取生灵,他们必先向山神祈祷,恳求庇佑,但回来之后村民却不敢进山神庙,唯恐山神因为见到自己杀了他的子民而发怒。这种山区独有的风俗,别具一格。

村子中还留有不少名胜古迹。爨底下雨水多,地势低,村民为了防洪水而建龙王庙。庙里除了龙王像,还有其他诸神佛像,两边山墙前端刻有墨画碑记,记录了捐资者的姓名。这些民俗促进了人情的融洽,十分富有地域特色。

猜你喜欢
水村山门举人
举人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4
《水村图》及其「二进宫」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30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24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08
夏日雨后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保健与生活(2018年1期)2018-04-20 03:15:47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
中州建设(2017年3期)2017-07-05 12:52:45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9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