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中国历史人物做个辩论擂台排行榜,你会发现排名最靠前的人,除了墨子,就是孟子。
一
行走江湖,孟子第一件事,就是向社会推行仁、义、礼、智、信。但儒家的“仁爱”并不受君王待见。《孟子·滕文公下》记事,戴盈之被孟子推销搞得实在疲了,主动跟孟子说:我们国家为减轻全国民众负担,准备减税,只收十分之一,并将关税撤销。只是,我打算明年才推行这一政策,怎么样?
孟子当即回应: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人天天到邻居家去捉鸡,弄得村里鸡犬不宁。村人看不下去了,对此人说,你干这种事缺不缺德,小人嘛!此人说,那我就不天天来,改一月捉一次,等明年才按新规定捉,总可以了吧?
说到这里,孟子怕戴盈之没听懂,忍不住说出正确答案:他早知道捉邻家鸡这种事不道义,马上停止就可以,哪里还用得着等到明年?
二
战国的诸侯王爱好争霸。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国际关系乌烟瘴气。
孟子反对国际争霸战,《孟子·公孙丑上》记事:孟子说,以武力加仁爱,可以做霸王,霸王必家大国大;以道德加仁爱,可以做慈王,慈王家与国还可以,但不一定大。比较而言,霸王不如慈王。为什么呢?凭武力将别人打服,别人都怕你,口服心不服。要将天下人长久压服,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下地方太大,霸王也总有鞭长莫及处。相反,宽容、包容别人,让别人自己想通,被你的人格魅力征服,别人才会口服心服。
话是这么说,听进去的不多。被连年战争搞烦了,孟子开始给历史算命,希望后世出个慈王能安定天下。
《孟子·公孙丑下》记事:孟子到山东去,路上碰到充虞。虞问:“你跑到山东去干吗?看你这副什么也没准备的样子!前些天听你说,做人要厚道,不怨天,不尤人。今天你怎么也打算听天由命了?”
孟子答:“研究历史可以推断出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周公以来,七百多年了,论年数是超过了,但算时势则才刚刚到,做事慢慢来,不要着急!时势没到,你去平治天下,想去找死?时势一到,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你这个人啊,怎么就看不出我正在为这事做准备呢?”
这段对话,铿锵慷慨。留下两句名言:一、其间必有名世者;二、舍我其谁。两千年后,毛泽东在城南书院读到这段话,感奋而起,给去日本留学的罗章龙赠诗:“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