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大力发展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转变与升级提出几点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运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本身的业务进行丰富,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到银行办理业务。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的生产与经营目标与原则,能够看出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出发,进一步论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影响,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的,依托云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了资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等业务,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在原有的金融行业中加入互联网因素,让原本的金融行业变得更加便利、高效。例如,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分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所以互联网金融是由传统的金融业衍生而来的新领域,它的基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中,金融契约如股权、债券的定义等传统的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相较于传统的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传播范围更广,参与的人更多元化。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业并不仅仅是精英所熟知的内容,而是任何人都能参与的领域。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受到了学术界及金融界的普遍重视,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也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助力,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商业银行需要对原有的业务种类进行丰富,不仅能够提升本行用户的业务满意程度,而且能够扩大商业银行的用户群体。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将互联网金融的思想贯穿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全过程之中,此举的优势在于能够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商业银行产品的推陈出新,使更多新产品能够引起市场上的广泛好评,这是商业银行生产与经营所取得的成果。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农民、工人以及城镇中标准收入以下的人群,这一部分的人群是该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在明确互联网金融的适用人群之后,需要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制定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这样既能够扩大互联网金融的销售范围,又能够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契机。而当前各大城市之中的部分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的销售中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层次化发展的问题始终存在,而这一问题会制约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层次化发展。
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出发,进一步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业务流程方面、客户服务方面、风险管控方面,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优化对策,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而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
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
就目前来看,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是指受成本、效率等因素影响,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会急速下降,甚至个人都可以生产经营。同时,随着商品的销售成本的降低到一定程度,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都会售卖一空。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即使存在一些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能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匹敌,有时甚至更大。换句话说,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亚马逊网站的运营形式就是该理论的有力证明。二是梅特卡夫定律。该定律是由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卡夫特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也就是说,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互联网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关系。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变化上,对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践证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全面管理。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网点式服务相比,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方式可以轻松打破地域限制,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信息范围和业务范围更加全面。二是基于过往交易数据挖掘形成新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现行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传统的银行信贷大多基于抵押物或担保的方式,然而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则创新性地以历史交易数据等多个指标,建立了不同的信用体系。三是基于客户体验的灵活产品设计。得益于云储存、大数据处理等互联网技术,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日益发展和普及,传统商务方式下很难获得的交易和消费记录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保存,从而为细分顾客市场、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四是碎片化时间和资金管理。随着我国5G网络的全面铺开,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经济资讯、办理银行业务,而类“余额宝”形式的理财产品发售也使碎片化资金管理成为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业务流程方面
对于客户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体验比线下窗口业务更加便捷,且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出现机器故障及错误的概率较低。因此,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流程能够为商业银行的用户群体,提供便捷的服务,极大缩短了业务流程,例如,阿里小贷创建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能够看出此举的积极作用在于极大的缩短了此项业务的流程,这是互联网金融的突出优势。从这一角度说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较为积极。
(二)客户服务方面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方面的影响,是以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传统金融的模式,互联网金融更加关注的是对用户的画像的数据分析,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通过公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多人性化以及匹配性更强的服务,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与层次。在此背景下,一些银行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表现为客户流失严重、中收渠道受到挤压、资产业务竞争加剧等。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的根源在于新金融势力凭借平台优势垄断了客户信息,银行对客户信息获取的渠道被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以阿里小贷为例,此项金融业务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为本公司积累一定数量的客户,当客户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产品偏好等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在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够明确商业银行用户的需求,从而快速掌握用户的行为特征,其中包括用户的资产、用户的抗风险能力、用户的行为、用户的需求点以及信用等级等的关键性的指标,这些都是客户服务方面需要具体突破的点。
(三)风险管控方面
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创新点,也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为此,商业银行需要注重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尽可能避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运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本行线上平台潜在的风险管控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条款越来越复杂,线上金融平台数量的增多,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管理而言,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挑战。
(四)营业营收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在存贷业务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直接表现在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上。就目前来看,当下银行在存贷差日益收窄的情况,在转变盈利方式、发展中间业务需求方面日渐紧迫,盈利能力持续走低。下一步转型的重点是发展轻利差业务和拓展中间业务,以摆脱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降低业务风险。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代表余额宝,在2013年上市之初,年化收益率曾经超过7%,利润水平非常高,这样的利润让传统商业银行固有的优势日渐降低,并且正在被互联网金融吞噬。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会不断壮大,也会不断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都会日渐萎缩。借助电商平台,银行希望通过改善客户体验加强拓展中收的客户基础,并培养客户在平台消费或交易的习惯,以丰富拓展中收的渠道来源。
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为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完善的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从产品策略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是需要以全新的形式,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让金融产品的用户产生购买的冲动。其次,只有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金融产品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销量。而如何深入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业务的发展,是接下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项目,金融产品需要求新求变,才足以应对金融市场的猛烈冲击。
(二)关注和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转变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承认差距,认清自身实际和竞争优势,积极转变发展观念,适当调整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此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应时代发展,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银行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培养和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格局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
(三)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提升银行风险管控的能力,办理流程的大众化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因此,结合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为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营销方式的支撑。
商业银行应制定可持续营销的阶段性战略,一方面能够显著扩大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路径的探索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当前国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出台了关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利好政策,互联网金融的主打产品主要集中与存贷款业务、钱币以及纪念币收藏,部分金融机构可利用新媒体工具扩展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销路,实现消费群体规模以及数量的增加。
(四)加强内部培训,建设专业团队,拓展业务渠道,创新业务流程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无论是商业银行或者中央银行,对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今后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内部从业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促进商业银行人才整体素质提升。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进行助力,那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金融领域人员的培训机制,不但要提升金融领域人员的职业素养,还要为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加强内部培训,建设专业团队,就能够突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中的积极影响,并为金融领域输出大量的专业人才。在电子商务交易量与日俱增的今天,银行原来担任的角色正在弱化,互联网企业的高新技术频出,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使得商业银行原有的结算功能被屏蔽,同时客户的相关信息也很难再轻易获取。大数据时代,不能掌握信息数据,就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最终掌握大数据,掌握数据来源和信息流,就要组建并创新电子商务平台。
(五)创新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调整经营战略
创新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优化对策,可以有效消除商业银行中金融产品种类失衡的问题。当然,金融产品的失衡问题在全国的大部分城市呈现出一种普遍化的趋势。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金融产品需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方可有效消除商业银行中金融产品种类失衡的问题。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相较传统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价值和优势,商业银行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时,要结合自身实际,考虑是否和互联网金融合作,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从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向智能化网络银行转型,从而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经营环境下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管理的优化对策,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聂鋆怡.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21(21):2.
[2]黄进炎.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策略研究[J]. 经济视野, 2021(2):2.
[3]孙继森, 陈怡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