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悦涵
[诗词]
一、触摸自然。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唐〕孟浩然 〔宋〕苏 轼
移舟泊烟渚, 黑云翻墨未遮山,
日暮客愁新。 白雨跳珠乱入船。
野旷天低树, 卷地风来忽吹散,
江清月近人。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点拨 这三首古诗词极富画面感。《宿建德江》描写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奇丽景色的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二、革命岁月。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点拨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诗。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颈联描写了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战斗历程;尾联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美好环境。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唐〕刘禹锡 〔唐〕杜 牧 〔宋〕王安石
九曲黄河万里沙, 千里莺啼绿映红, 茅檐长扫净无苔,
浪淘风簸自天涯。 水村山郭酒旗风。 花木成畦手自栽。
如今直上银河去,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一水护田将绿绕,
同到牵牛织女家。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两山排闼送青来。
点拨 《浪淘沙》(其一)描写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和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表达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江南春》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书湖阴先生壁》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四、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春 日
〔唐〕孟浩然 〔宋〕朱 熹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胜日寻芳泗水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无边光景一时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闲识得东风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万紫千红总是春。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点拨 《过故人庄》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春日》前两句写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的景象;后两句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借春天美景表达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回乡偶书》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
[文言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点拨 这两则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名人名言、谚语]
一、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意思: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意思: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意思: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二、农家谚语。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点拨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引用这三句农家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要赶时候尽量长的意思。
[传统文化常识]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