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报》小学语文六年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专号参考答案

2023-04-29 00:44:03

第5~7版勇闯字词关

字词拼写

毛毯玻璃衣裳彩虹马蹄豆腐

稍微点缀窥视幽静文雅伏案

笨拙眼帘单薄模糊花蕾恰如

恍然愁怨美德喜鹊鸣蝉纪律

山崖渡口铁索日寇副食石榴

子弹抡起贯彻下棋悬崖沸腾

山涧冰雹屹立喜悦迈步屈服

政府外宾一盏栏目汇集爆炸

宣告检阅制度坦克距离隆重

发射凛然疙瘩棍子裁剪筹办

橡皮雕刻跺脚颓然沮丧趴着

抽屉谜语高尚氧气倾斜揭示

斑点干燥沙漠磁场因素强盗

培养咆哮嗓子沙哑揪住瞪眼

呻吟废话熄灭掀起困难糟糕

皱纹凉棚苔藓草坪甘蔗瀑布

增加缝隙谚语袖子斗篷缩小

发疯瓦蓝柜子喧闹甩手叫嚷

大蒜酱油嘴唇蹦跳天涯夜莺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矿产

慷慨贡献滥用基地目睹巍峨

琴弦锦旗曝晒谱写盲人纯熟

琴键一缕陶醉郑重拜见出租

厨房毡帽害羞撒种束缚刺猬

伶俐窜改搁置错综澄碧浮萍

荡漾瘦削瞬间凝视骤然投掷

陡然湿淋淋 后脑勺汹涌澎湃唉声叹气

呜呼哀哉悔之晚矣全神贯注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排山倒海威风凛凛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

自作自受跌跌撞撞心惊肉跳断断续续

一望无际 大步流星

字词运用

一、惊叹 困难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汹涌澎湃

神秘 幽静 梦想

二、1.C 2.A 3.C 4.B 5.C 6.B

三、1.暴 彬 噪 破 优 拦 2.(1)推想

(2)设想 (3)猜想 3.(1)技高一筹 (2)沧海一粟

(3)居高临下 (4)排山倒海 4.示例:天籁之音

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5.曼 裁 高 斩 作 惊

乎 睛 (1)高山流水 (2)画龙点睛

第10版 勇闯句子关

一、1.A 2.B 3.B 4.C

二、1.姑娘说,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这,太像杂技了。 3.这件雨衣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不能不盼望着穿上它。 4.示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圆月就像明净的玉盘。

三、1., ; , ; , 。    2.示例:山林里一片幽静,只听见阵阵松涛声,只听见哗哗的瀑布声和山鸟的鸣叫声。 3.示例:他痴迷地盯着书,细细地品读书中的内容。他有时开心地笑了,有时又深深地叹气,仿佛与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每读完一个故事,他就陷入沉思,似乎是在回味。 4.示例:流动的血液 浓密的头发 明亮的眼睛 甜蜜的絮语 5.示例:妈妈,我希望您能同意我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一是长时间学习,我感觉很疲惫,踢球可以放松身心;二是踢足球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三是劳逸结合,能使我更好地学习。 6.示例:疲惫不堪的身体——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皮椅上,抽着烟斗。他看起来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看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那儿。

四、示例:袁隆平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12版 勇闯课文关

一、1.× 2.√ 3.× 4.× 5.√ 6.× 7.√

二、1.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闰土 2.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3.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英勇顽强、宁死不屈 4.示例:渴望自由 憧憬未来 关心大众

三、1.B 2.D 3.C

四、1.水天相接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波涛汹涌 2.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联想到三幅画面:第一幅是“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第二幅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他感受到乐曲旋律从舒缓柔和到气势逐渐增强,再到高昂激越。 3.因为兄妹俩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美妙的琴声,盲姑娘陶醉在琴声中,也有很多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第14版 勇闯国学关

一、1.水村山郭酒旗风 怜子如何不丈夫 2.孤苦 喜悦 3.九曲黄河万里沙 自天涯 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4.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5.位卑未敢忘忧国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6.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7.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拊掌大笑 然之 赞许

二、1.A 2.B 3.B 4.C 5.B

三、1.(1)心志,情志 (2)一会儿,不久 2.你弹得真好呀,就像流水一样浩荡。 3.C 4.示例: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5.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终身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第15~16版 阅读欢乐谷

一、1.ACD 2.B 3.“结结巴巴”说明作者突然发现站在自己身边的就是鲁迅先生时,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一定是”说明作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站在自己面前的肯定是鲁迅先生;“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作者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先生,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

二、1.不矛盾。因为“焦灼”表现出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复仇的心理,“快乐”表现出战士们想到即将与敌人大战一场的兴奋。两者相结合,表现出战士们消灭敌人、保家卫国的热情,因此不矛盾。 2.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 乐队也够奇特的 3.第8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作者听到《黄河大合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表达出作者对《黄河大合唱》的喜爱之情,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表演合唱/演唱《黄河大合唱》 部队出征/奔赴前线 昂扬的斗志

第17版 勇闯阅读关

一、1.示例:(1)受益良多 (2)只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使每堂课都受益匪浅。 2.示例:迷途时的逆耳忠言 痛苦时的暖心安慰 3.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亲情 友情 学识 4.示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示例:我认为人生还需要储蓄善良,因为用善良的心对待他人,最终也会收获他人的善意。

二、1.松 竹 梅 2.3 4 每个竹节里都有生长分裂的细胞 竹节间配备了充盈的营养成分 7

提取关键信息/圈画关键词 高风亮节、虚心文雅

3.BCD 4.不好。画线句子把“竹子”比作“动力飞车”,把“竹子的每一节”比作“车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的每一节都有生长分裂的细胞,能帮助竹子生长,直观地解释了竹子生长快的原因。如果删去,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竹子生长速度快的原因了。

第18~19版 表达展示台

口语交际

一、1.D F 2.示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示例:亦涵,如果你在演讲时表情再丰富些,在情感激昂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加入一些动作,你的演讲会更精彩。/琳琳,你在演讲时声音要洪亮,姿态要大方,眼睛看着大家,与听众有眼神的交流。这样,你的演讲就会很出彩。

二、示例:老师,咱们周末举行一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怎么样?很多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年纪又大了,干起体力活来有些费劲。我们去帮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然后跟他们聊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乐。另外,这项活动还能锻炼我们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老师,您放心,我们会把作业先完成好,保证不耽误学习。

三、1.B 2.示例:绿化带让我们的小区环境更优美,走在小区里,人们的心情也会更愉悦。如果把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会破坏小区环境,而且驶入小区内的车辆增多,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增加。 我同意将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这样改造后,小区的停车位增加了,居民停车也会方便许多,就会减少乱停车现象,缓解小区内的交通压力。

四、1.(1)B (2)C (3)A 2.示例:我认为练习书法首先要培养对书法的兴趣,初学时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字帖来临摹练习。在练习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多练习,多观察汉字结构,反复临摹,这样才会越写越好。 3.示例:练习书法,可以培养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磨炼坚强的意志。

习 作

一、1.√ 2.× 3.√

二、B

三、示例:1.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分类投放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本校全体学生 2.路灯下的故事 我变成了一个路灯,每天都会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各种新奇的事。 详写洒水车趣事、环卫工人的汗水、风中的垃圾袋。 虽然我不会移动,但看见我所在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我很开心。

四、略

第20版 勇闯表达关

一、示例:1.(1)少年强则国强 (2)亲爱的同学们,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当今少年,肩上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要加倍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杨明,你在演讲时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要大方;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妈妈,参加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可以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带去温暖和快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让我变得更有责任感和公德心。妈妈,我知道您担心我的安全。这次活动由班主任带队,我和同学们路上也会互相照应的,您就放心吧! 3.家长 智能手表和手机上的游戏太多,孩子们长期使用,会沉迷于游戏中,静不下心来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应该远离智能手表和手机    学生 智能手表和手机可以让我们和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并且可以查阅资料,很方便,所以我觉得学生在学校可以使用智能手表和手机 4.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代表作有《玄秘塔碑》。

二、1.B 2.示例:我们的友情虽不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般轰轰烈烈,也不像“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那样缠缠绵绵,却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房,让我不再孤独!朋友,有你,真好!

3.示例:(1)落实‘双减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课外补习多 (3)提升课堂效率,减少课外补习,减轻学习压力。 保障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4.略

第21~22版 全国最新期末真题精选

一、1.喧闹 汇集 荡漾 瓦蓝 基地 生态

宣告 澎湃 2.D 3.B 4.B 5.C 6.C 7.示例:(1)画家 我要用色彩来描绘美丽的故乡 作家 我要用文字来描写壮丽的山河 (2)李航听得入了迷,故事讲完了,他还瞪着眼睛,呆呆地望着讲故事的人,直到同伴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他才如梦初醒。 (3)植物和动物都会通过生物钟帮助自身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 8.(1)千里莺啼绿映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到牵牛织女家 日暮客愁新 (2)捐躯赴国难

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 (3)稻 麦 黍 商 角 羽

二、(一)9.瞄准目标 解救目标 D 猎手本应击落东方白鹳,而他却只是开枪把金属鸟夹击落,放走了已经瞄准的东方白鹳 10.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手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D 11.B 12.这是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既让人从整体上感受到鸟儿们惊恐的样子,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瞄准的东方白鹳奔跑和飞翔的艰难,更突出了鸟儿的惊恐。 13.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地震撼和征服了猎人的心。最终,猎人心中的爱被唤醒,所以他击落了金属鸟夹,放走了东方白鹳。

(二)14.笔 墨 纸 砚 15.一 二 16.(1)√

(2)×

三、17.略

第23~24版 综合自测新题

一、听力材料:

人工智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面对气候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一些科学家寄希望于目前火热的人工智能。

要应对气候变化,首先要有对天气的准确分析和预测研判的能力。但这并非易事,而人工智能恰恰可以在气象预测领域大展身手。

2023年4月,中国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风乌”,首次实现在高分辨率上对核心大气变量进行超过10天的有效预报。从预报精度看,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模型,“风乌”的10天预报误差降低19.4%;从预报时效看,全球范围内最好的物理模型有效预报时长最大为8.5天,而“风乌”达到了10.75天。

从“风乌”的实践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应用于气象领域,从大数据中挖掘规律,能为生产生活提供更准确、更实用的天气预报。气候变暖将让极端天气更频繁,人工智能可用于改善气象灾害警报系统,实现提前和精准预警,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去根”,即针对气候变化原因采取各种减缓措施。不少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只要人类社会的化石燃料消耗不减少,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实现更精准、稳定、有效的减排。人工智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辅助工具,越来越多地被整合到工业系统和家居生活的能源管理中,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一剂药方,那么它也有局限和副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本身就是耗能大户,会增加碳排放。当它与人脑同时工作时,人脑的能耗仅为机器的0.002%。

1.B 2.人工智能与人脑相比,耗能过大,会增加碳排放 3.示例:在保障亮度的情况下少开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二、4.奋战 无私 屹立 目睹 别出心裁

沸腾 5.B 6.C 7.D 8.示例:(1)爸爸生气地责备:“你怎么把集邮册给弄坏了呢?” (2)宽广的海洋——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是那么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仿佛给蓝绸子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3)开始发试卷了。从老师的口中,我久久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我的内心忐忑不安,只觉得耳朵发热,脸上火辣辣的,手心却冒着冷汗。我心乱如麻,如坐针毡:“难道我这次没考好?……也许老师想给我一个惊喜?”

9.(1)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 (3)江清月近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湖楼下水如天 汤汤乎

三、(一)10.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越乌蒙 渡金沙 1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12.夸张 比喻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二)13.B A C 14.是人们大苦中的大乐。

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 唱秦腔要用生命的底音。

15.(1)√ (2)√ (3)× 16.作者用《梁祝》和《金蛇狂舞》与秦腔作对比,从侧面烘托出秦腔的朴实无华又韵味深长,表达了对秦腔的热爱和赞美。 17.示例:农忙时节,暴雨将至,农人们忙着收割农作物,要在大雨来临之前抢收,虽辛苦也要大吼一段秦腔,鼓舞士气,激发干劲。

四、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