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2023-04-29 18:00
河南水产 2023年5期
关键词:虹鳟鱼卵鱼苗

张 翼

(三门峡市陕州区农业农村局, 三门峡 472100)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溪水资源丰富,适合开发冷水性虹鳟鱼养殖, 采用微流水养殖模式养殖成活率高,水产品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虹鳟鱼苗的培育是开展成鱼养殖的关键, 我们选择陕州区北湾生态园养殖基地作为虹鳟苗种孵化培育基地进行养殖试验,2022年11月29日引进虹鳟发眼卵3万粒,进行孵化和苗种培育,经陕州区渔政管理站水产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2023年4月底平均规格达到10~11 cm,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现将虹鳟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 基地条件与设备

陕州区北湾生态园养殖基地具有完善的苗种培育设施,良好的山泉水资源,交通便利,管理方便。

养殖基地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无污染,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基地先收集水源至蓄水池沉淀杂质与曝气增氧, 然后根据生产需要调解水量进入孵化槽及苗种培育池。 孵化水槽为长方形玻璃钢材质,长2.5 m,宽0.4 m,高0.4 m,定制孵化网箱5个,长、宽、高各为0.38 m,用于盛放鱼卵。 苗种培育池采用圆形玻璃钢材质, 直径3 m,高0.5 m,进水和排水系统独立。 基地安装1台3 kW增氧泵,每个苗种培育池独立供氧。

2 放养前准备

2.1 水质管理

孵化、 养殖车间水源采用三次过滤一次沉淀管理,一次过滤采用铁质4 cm2格栅,用于水源处拦截杂草、树枝等大块杂物;一次沉淀,沉淀池为“己”字形容量15 m3,二次过滤采用0.25 cm2塑料格栅,用于沉淀池拦截水草及野杂鱼; 三次过滤采用60目尼龙网袋, 用于拦截野杂鱼鱼卵及小型水生昆虫进入孵化池及养殖池。

2.2 设备消毒处理

在鱼卵、鱼苗放养前一个星期,做好水池、手抄网、水质滤网,防逃网、海绵、镊子、管件的清洗消毒,采用3 mg/L的二氧化氯泼洒浸泡消毒。

3 鱼卵运输和孵化出苗管理

3.1 鱼卵运输

鱼卵从外地购买。 鱼卵的运输, 采用特制泡沫盒,加冰保温,干法运输。 鱼卵到达基地后,由于长途运输,箱子内鱼卵温度10℃与孵化槽水温13.5℃存在差异,采用洒水平衡温差,经测量温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温差不大于±0.5℃),将鱼卵放置孵化网箱,为保证每箱投放均匀,用烧杯定量,每杯3800粒,每箱投放约6000粒。

3.2 鱼卵孵化管理

发眼卵为橘红色,卵径3~5 mm,仔细观察隐约可见淡黑色小点, 个别能够看到鱼体的蠕动, 无死卵、 破卵。 发眼卵入水孵化后, 保持水位低于网箱10 cm,每隔1 h用刷子清洗水质滤网及网箱网片,防止漫水跑鱼;每天早晚各一次用鸡毛和镊子配合,挑出发白死卵,防止水质污染影响孵化。

3.3 出苗驯化管理

经过6 d孵化,出苗率达到约60%,即可开始饲料驯化准备工作,采用北欧玛虹鳟V2号幼鱼饲料3 kg,经过粉碎过筛80目筛网备用,12月6日鱼卵孵化出苗成功。 此时出苗虹鳟均沉在水底,游动能力弱,以吸收卵黄营养为主。 至12月18日,期间部分鱼苗开始上浮开口。 经饲料驯化试验,即每隔3h饲料取量约2 g,均匀撒至水面,仔细观察上浮鱼苗的摄食反应,当上浮开口鱼苗约80%,每隔3 h取量5 g,均匀撒至水面,维持该投喂量10 d, 此后采用粉碎料配合虹鳟幼鱼V00号料,按照7:3,5:5,3:7比例,每隔10 d调料一次,每次增加2 g,投喂时仔细观察鱼苗摄食情况,实时做好调整。

3.4 及时分池饲养

第一次分池;当鱼苗期开口率达到100%,再经历30d左右的孵化箱养殖,待饲料调整完毕,根据鱼苗的密度状况,适时进行转池饲养,转池前、后各减少投喂一次, 一个孵化箱对应一个鱼池约6000尾鱼苗,调整投喂虹鳟幼鱼V0号饲料,投喂间隔4 h。

第二次分池:虹鳟鱼苗经30 d培育,鱼苗体长达到5~7 cm,每个鱼池约3000尾鱼苗,调整投喂虹鳟幼鱼V1号饲料,投喂间隔6 h。

第三次分池:虹鳟鱼苗经30 d培育,鱼苗体长达到10~11 cm,每个鱼池约1500尾鱼苗,调整投喂虹鳟幼鱼V2号饲料,投喂间隔每次8 h。 此时可转至室外大池饲养。

3.5 及时调控投饲量

虹鳟苗种经投饲驯化成功后, 即可转入正常养殖生产。 苗种投饲量按照不超体重的5%计算,1月4日经抽检895.2 g共计2122尾,规格0.421 g/尾;1月15日抽检692 g共计806尾,每尾约0.858 g。 投饲量根据单月抽检状况调整,每月月中增加调整一次,在总投饲量的基础上,增加1/5量。

4 疾病防控

4.1 虹鳟发眼卵孵化的疾病防控

主要为鱼卵到达基地后,采用400IU青霉素钾溶于20 L水中,洒水平衡温差过程中用于杀菌消毒。

4.2 苗种培育的疾病防控

因虹鳟鱼苗耗氧量大的特性, 杜绝停水体外消杀,主要以内服药饵预防为主,采用保肝利胆,添加多种维生素、大蒜素等提升鱼体自身抗力。

5 总结与分析

5.1 孵化注意事项

5.1.1 溶氧控制。 虹鳟发眼卵孵化过程中,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即使短暂停水,也会因鱼卵过于密集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孵化期间必须保证流水供给,孵化期间水中溶氧≥5 mg/L以上。

5.1.2 水温控制。 虹鳟发眼卵孵化的最适水温一般为9℃,因此水温应控制在9℃(±2℃),但因地制宜,通过长期观察,基地用水在孵化期间内,维持在13.5℃(±0.5℃)的恒温区间,保障了孵化水温的稳定,也获得了理想的孵化率,孵化期间死亡3468粒,孵化成活率88.4%。

5.1.3 水质控制。 发眼卵孵化期采用流水孵化,但孵化卵膜及死卵会污染水质,因此孵化期间,定时通过刷洗网片,挑拣死卵,可防止水质污染引起疾病。

5.1.4 光照控制,发眼卵对光照的抵抗力较弱,长时光照会导致死卵,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尽可避免强光直射。

5.2 苗种培育事项

虹鳟鱼苗培育过程中,鱼种对溶氧、水温、饲料等要求较高,鱼苗培育期间注意以下事项。

5.2.1 保障充足的流水供给,溶解氧≥5 mg/L以上。

5.2.2 保障较为恒定的水温。 基地室内水温可保持在13~14℃, 室外水温根据季节不同水温浮动在3℃以内。

5.2.3 保障定期药饵预防。 根据养殖生产规划,间隔15 d/用药1次,连续3 d,开展药饵投喂,用于增强鱼体自身的疾病抵抗力。

5.3 保障优质饲料供应

虹鳟鱼养殖需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优质饲料,选择优质饲料品牌, 稳定饲料供给, 适时调控投饲量,是苗种健康培育的关键。

猜你喜欢
虹鳟鱼卵鱼苗
鲤鱼卵和青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虹鳟人工繁育研究综述
小金鱼孵化记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小金鱼孵化记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虹鳟鱼的故事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
“借腹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