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国, 赵黎明, 白雪飞, 沈小明*
(1.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德清 313200; 2.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郑州 450008;3.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浙江德清 313200; 4.德清昊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浙江德清 313200)
宽鳍鱲 (Zacco platypus) 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ea)鱲属(Zacco),产地为日本长崎,为东亚本土小型鱼类,分布十分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喜群居,常栖息于水流较急、砂石底质的浅滩河段[1]。 随着对我国多水系宽鳍鱲分子系统学研究和标本重新检视对比,将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的长鳍鱲-尖鳍鱲物种复合体分离出来,宽鳍鱲的分布范围被修正为从日本到浙江之间[2-5]。 颊部追星聚合成盘状、体侧婚姻色呈斑块状融合的形态特征是其区别于长鳍鱲-尖鳍鱲物种复合体的重要鉴别特征。 在繁殖季节雄性鱼颊部、臀鳍条上具发达的追星,臀鳍第一至第四分支鳍条延长,呈现鲜艳的婚姻色。 大致以长江为界,宽鳍鱲可分为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 北方种群眼部上缘具红色斑块,南方种群缺失。 成体规格随纬度升高逐渐加大。
宽鳍鱲杂食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种群数量较大、味道鲜美,是南方部分省份山区特色小型经济鱼类之一。 伴随山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游客对山区溪流性鱼类需求猛增,宽鳍鱲成为山区渔旅餐饮特色菜之一。 同时,因其雄鱼具有鲜艳婚姻色,极具观赏价值,其原生观赏鱼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扩大。 国内外对宽鳍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年龄结构[6-7]、胚胎及早期发育[8]、游泳运动能力[9]等方面。其人工繁育已有业者尝试开展,其中仿生砂石底池塘自然繁殖技术效果较为理想,人工授精技术尚未实现稳定规模化育苗。 宽鳍鱲山区养殖模式主要为水泥池流水养殖,因水温偏低、病害多发等原因,养殖效益不佳。 近年来平原池塘宽鳍鱲养殖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池塘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
池塘面积以667~2001 m2为宜, 长方形, 水深1.5 m,塘埂坡度1∶3。 进排水按短边对角线设置,进排水口用80目的滤网包裹。
增氧采用水车式增氧机, 功率按667 m2配置1 kW。 自动投料机按每2001 m2配置1台。
苗种投放前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池水排干后,按1500 kg/hm2生石灰加水化开后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或强氯精。
消毒7 d后开始进水至80 cm, 并施加氨基酸肥水膏等生物肥料进行肥水,培养有益藻类、枝角类等浮游动植物, 保证苗种下池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使水体呈现出“肥、活、嫩、爽”的状态。 投苗前应测定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放养密度在150000~225000 尾/hm2, 要求鱼种规格均匀,无病无伤,活力良好。 苗种放养时间为6月中旬,放养规格应大于3 cm。 放养前1 d,使用VC全池泼洒。 放养第2 d用聚维酮碘全池消毒。
苗种放养第2 d开始投喂,全长5 cm以前采用粒径0.5~0.8 mm、蛋白含量40%以上的膨化饲料投喂,日投喂量为鱼总体重5%~8%,每日3次。全长5 cm以后投喂粒径1.0 mm以上饲料,日投喂量为鱼总体重3%~5%,每日2次。
苗种放养后,每周加水15~20 cm,至水深1.5 m。7~8月高温期间, 每半个月加注新水1次, 每次20~30 cm。 保持水体透明度40 cm以上, 溶解氧大于6 mg/L,pH值7.5~8.0,氨氮值0.2 mg/L以下,亚硝酸盐值0.01 mg/L以下。
以预防为主,每隔半个月以生石灰、氯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次。 每月投喂7 d添加维生素和大蒜素的饲料, 增强免疫力。 养殖中后期可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对底质和水体净化。秋冬季重点加强对水霉病以及车轮虫等寄生虫病的预防监测。
在平原池塘的日常管理中,养殖人员应坚持早晚两次巡查, 密切关注鱼群的动态及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鱼并镜检,确诊病因对症下药。 做好养殖池塘日志,记录3项管理工作。
宽鳍鱲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高,同时具有极高的观赏鱼开发价值,是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优良品种。 建立完善健康高效的平原池塘宽鳍鱲养殖技术,对渔业三产融合发展、渔民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对宽鳍鱲的养殖经验较少,要加大对宽鳍鱲平原池塘养殖技术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