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裕, 张 亮, 胡广印, 周兴银, 刘红波, 许 萌, 宋崇梅, 刘如垚, 丁琪琪,武国兆, 汤永涛, 周传江, 聂国兴*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新乡, 453007;2.永城市水利局, 河南商丘, 476600;3.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8)
永城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商丘市代管,河南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被评为“千年古县”,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和安徽省两省的交界处,经纬度的范围为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 市境南起李寨镇麻冢集南端,北止条河镇种寨村北,长72千米;西起卧龙镇浑河集西端,东至苗桥镇黄药店村东,宽达62.25千米。 全市总面积为2020平方千米。 永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度相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千米的芒砀山群外, 大部分为平原地区。 全市地貌可分3种类型:黄泛沉积、剥蚀残丘和湖河相沉积低平地。
永城市全境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 永城市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91条,其中王引河、沱河、浍河和包河4条主要河流均属于淮河流域。 全市年平均降水总量15.87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35毫米,相应径流量2.699亿立方米。 本次永城市的鱼类资源结果可为该市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020年12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自8日至12日在永城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在永城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鱼类资源调查工作。
根据永城市境内的水系分布特征,在沱河、王引河等河流共设置21个样点,覆盖主要河流的干支流。调查过程中发现样点6的水为最近来水,未采集到任何鱼类。 因此, 此次调查共在20个样点获得鱼类样本。 调查样点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永城市鱼类资源调查采样点信息
本次鱼类资源调查采用现场采捕和走访调查两种方式。 现场采捕使用刺网、地笼、抛网等多种网具。走访调查的对象包括样点附近的居民、鱼贩、钓鱼爱好者等,具体访问内容包括鱼类物种、捕捞情况以及河流水量变化和水质情况等。
标本固定要选择鳞片整齐不脱落、 体表内脏无缺伤、发育正常的个体,标本还应包括雌雄、大小各不相同的个体。 首先利用数码相机对标本拍照,采集活体标本照片, 其次将样本的体表及鳃表面的污物用清水洗掉,然后用6%~10%浓度的甲醛溶液保存样本, 个体大的标本还需在腹腔内注射20%~30%浓度的甲醛溶液,最后详细记录采集地、日期、生境、捕捞渔具等相关信息。鱼类鉴定主要参考《中国淡水鱼类检索》、《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和《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各卷册等权威分类著作[1-4]。
经鉴定,此次永城市资源调查所获鱼类共5目15科29属30种。 在目级水平中, 鲤形目鱼类种类最丰富,共16种,占比53.33%,以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麦穗鱼(Pseudorasbo parva)为主;其次是鲈形目,共7种,占比23.33%,以乌鳢(Channa argus)、小黄黝鱼(Micropercop swinhonis)为主;鲇形目,共3种,占比10.00%,有鲇(Silurus asotus)、黄 颡 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斑 点 叉 尾 鮰(Ictalurus punctatus); 颌针鱼目和合鳃目物种最少,均只有两种鱼类,颌针鱼目为青鳉(Oryzias latipes)、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两种,合鳃目为黄鳝(Monopterus albus)、中华刺鳅(Sinobdella sinensis)两种,占比6.67%;在科级水平中,以鲤科为主,共14种,占比46.67%;其次为鳅科、虾虎鱼科各两种,均占比6.67%;沙塘鳢科、鳢科、斗鱼科、棘臀鱼科、刺鳅科、鮨鲈科、鲿科、鮰科、鲇科、鱵科、大颌鳉科、合鳃科各一种鱼类,均占比3.33%。 鱼类物种详细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永城市鱼类物种组成
斑 点 叉 尾 鮰 (I.punctatus) 和 大 口 黑 鲈(M.salmoides)属国外引进养殖鱼类,非我国土著鱼类,对其生活类型不进行讨论。 其余28种鱼类的生活类型划分见表3。 由表可知,本次调查所获鱼类底栖鱼类最多,有鲤(C.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棒花鱼(A.rivularis)等共14种,占比50.00%;其次为中上层 鱼 类,有餐鱼(H.leucisclus)、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等,共10种,占比35.71%;中下层分布的鱼类最少,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鲇(S.asotus)、麦 穗 鱼(P.parva)三 种,占 比14.29%。 按产卵类型划分, 其中产沉性卵的鱼类最多,有餐鱼(H.leucisclus)、棒花鱼(A.rivularis)、麦穗鱼(P.parva)等,共13种,占比46.43%;其次为粘性卵和漂流性卵,粘性卵有鲤(C.carpio)、鲫(C.auratus)等,漂流性卵有鲢(H.molitrix)和草鱼(C.idellus)等,两种产卵类型的鱼类均有5种,各占比17.86%;产于蚌内和产浮性卵的鱼类,均有两种,各占比7.14%,产于蚌内 的 鱼 类 为 兴 凯 鱊 (A.chankaensis)、 中 华 鳑 鲏(Rhodeus sinensis), 产浮性卵的鱼类为圆尾斗鱼(Macropodus ocellatus)、乌鳢(C.argus);卵胎生的鱼类仅青鳉(O.latipes)一种占比3.57%。 按摄食类型划分,以杂食性鱼类为主,有鲤(C.carpio)、鲫(C.auratus)、餐鱼(H.leucisclus)等,共12种,占比42.86%;其次为肉食性鱼类,包括鲇(S.asotus)、青鱼(M.piceus)、乌鳢(C.argus)等,共11种,占比39.29%;草食性鱼类有团 头 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 草 鱼(C.idellus)两种,占比7.14%;浮游植物食性、浮游动物食性与水生无脊椎动物食性的鱼类均只有一种, 分别为鲢(H.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圆 尾 斗 鱼(M.ocellatus), 占比均为3.57%。 按定居水体类型划分,静水定居型鱼类最多,有鲤(C.carpio)、鲫(C.auratus)、麦穗鱼(P.parva)等,共12种,占比42.86%;其次为溪流定居型鱼类,有餐鱼(H.leucisclus)、棒花鱼(A.rivularis)等,共11种,占比39.29%;江湖洄游型的鱼类最少,仅有5种,占比17.86%,有鲢(H.molitrix)和草鱼(C.idellus)等。
表3 永城市鱼类的生活类型与区系划分
动物区系复合体是指有共同地理起源, 发育于同一地理带内并与该带的生物条件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在一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一群动物[5]。 1985年,史为良[6]将中国的淡水鱼类划分为八种类型的区系复合体。 本文不对斑点叉尾鮰(I.punctatus)和大口黑鲈(M.salmoides)两种外来引进物种进行区系讨论。根据区系划分标准可将其余28种鱼类划分为4种不同区系复合体(表3)。 其中以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和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 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有乌鳢(C.argus)、黄颡鱼(P.fulvidraco)等,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有鲢(H.molitrix)和草鱼(C.idellus)、餐鱼(H.leucisclus)等,两种区系均有10种鱼类分布,各占比35.71%;其次为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有鲤(C.carpio)、鲫(C.auratus)、兴凯鱊(A.chankaensis)等,共7种,占比25.00%;最后为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仅有麦穗鱼(P.parva)一种鱼类,占比为3.57%。
永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度相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千米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市全境属于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 境内水域均属淮河流域。 本次调查所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5目15科29属。 鲤形目鱼类物种最多,共2科16属16种;其次为鲈形目,共6科6属7种;鲇形目共3科3属3种;最后是颌针鱼目和合鳃目,均各有2科2属2种,与邻近各县鱼类组成相似。按照鱼类栖息水层进行划分,永城市鱼类在三种栖息水层均有分布, 由此可以看出此地鱼类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从食性来看,以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草食性、浮游植物食性以及着生藻类食性物种数量较少。按产卵类型来看,永城市鱼类以产沉性卵类型为主,其次为产粘性卵和漂流性卵的物种,产卵于蚌内、产浮性卵的鱼类较少,卵胎生种类最少。
永城市整体鱼类种类一般, 较大河流有一定的鱼类资源量。有较为固定的小规模鱼市,除养殖鱼类外,有一定量的野杂鱼类。 各样点鱼类种类一般,但优于商丘市部分其他县。此外,大口黑鲈与斑点叉尾鮰两种常见国外引进种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应加强养殖管理和防范意识,避免养殖逃逸,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原有生态等不利影响。
经查询可知,永城市地表水资源一般,地表水做为供水水源的能力十分有限。 永城市内流域面积不大,汇水面积小,主要河流为浍河、包河、沱河、王引河, 这4条主要河流多接纳沿途工业及生活污水,整体水质较差,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失去供水能力[7]。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确立永夏矿区重点开发项目以来,工矿业近三十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由农业县发展成为重要的煤炭开采加工及粮食基地。 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永城市市地下水水质受到明显破坏,70%的浅层地下水水质为Ⅳ类、Ⅴ类甚至劣Ⅴ类水[8]。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 我们建议应通过加强人民群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等途径来保护和恢复永城市鱼类的栖息环境,具体如下:
(1)广泛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加大人们对节水的意识,把节水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2)减少煤矿开采,转而发展其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从根本上改善水生态环境条件。
(3)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快速恢复鱼类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