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晨曦, 鞠晨曦, 吴坤杰, 赵良杰, 彭新亮, 伦 峰, 郭旭升*
(信阳农林学院 水产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为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应该不断更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将目标定在实现人生价值和满足生活需要上。 新农科背景下,本科水产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 掌握水产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继续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实践精神;能在水产、水族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渔业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专业教育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一懂两爱”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 因此,完善现有育人体系、推进水产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丰富教学内涵, 符合当今发展政策要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三全育人”的战略目标。
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是水产学科专业基础或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思政育人理念已经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中, 但在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 思政育人的内容和方法还不够充分。 尤其是劳动教育这一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更是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 影响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思政育人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效融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目前主要针对授课教师进行监控督导,且重心偏向理论课堂教学监控,忽视了实践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实践实验教学的设备及设施、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缺乏相关的监控力度, 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对于学生劳动素养方面更是关注不够,没有形成对学生劳动能力、 态度和习惯的全面评价和指导。 这些问题导致了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劳动教育的管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 劳动教育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操作规范的传授, 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劳动教育的方法也往往单一化、形式化,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或示范、 学生模仿或操作的方式, 缺乏探究性、创造性和合作性的劳动活动。这些问题导致了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浅薄、 方法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也无法保证劳动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 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指标往往模糊不清或缺失不全, 不能反映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成效。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实践实验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水平、 操作规范遵守情况、 安全意识培养情况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或定性标准, 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更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也不能促进思政育人的有效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水产类理实一体化课程实际情况,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融入以劳动育人为特色的思政育人改革与实践的动因。
水产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劳动素养, 是具备“三农”情怀和“爱农、懂农、践农”理念,是扎实掌握水产类专业理论知识和能解决水产动物繁育、 生产等关键技术等实践技能, 胜任水产养殖领域的生产技术管理、养殖工程规划和设计、技术服务与推广等工作,合格的日常生活技能和一定的劳动创新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水产类理实一体化课程实际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
制度保障对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3]。 因此,要建立健全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考核大纲等教学文件,规范劳动教育的管理流程。要加强对实践实验教学的监控力度, 定期检查和评估实践实验教学的设备及设施、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培养方案修订、一流课程培育、优质教材编写、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基地优化、教研室重构等措施,狠抓学科与专业内涵建设[4]。要加强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关注和指导, 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及时了解和评价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成效, 并根据教学实践情况改进劳动育人机制,促进劳动教育成效全面提升。
考核评价是促进高校大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建立健全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劳动育人环节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课程考核为手段,解决学生对劳动环节不重视、不落实的问题。 要科学地结合学生培养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政内容的一部分加以补充,并进行过程化考核。 要采用多元化、多样化、正向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手段, 综合评价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操作规范遵守情况、安全意识培养情况、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效。 要以激励和奖励为主,以惩戒和处罚为辅,树立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和成就感, 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水产类专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社会需求, 劳动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操作规范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 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比如水产养殖工程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等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劳动教育的方法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或示范、模仿或操作等方式,还要采用探究性、创造性和合作性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探索、创造、合作中体验劳动乐趣,提高劳动能力。 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具有较好的结构和逻辑, 劳动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能仅仅在单个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 还要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构建劳动教育线索,让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接受系统而深入的劳动教育。
实现这一目标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水产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课程设计项目任务, 进行多门水产类课程的综合与交叉运用,这一方法既可以巩固水产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加强学科课程间的相互联系。 劳动教育以项目化形式展开,更加强调经验获得的教育过程,和真实的发生发展、实际的体验与感受。以项目式任务驱动开始,从真实专业情境出发,将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劳动技能、实践操作、情感体验、价值升华等方面综合融入课程项目当中, 让高校水产类专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体验了水产类技能、体会到了劳作的不易、感受劳动情感认同。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实现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中劳动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 提高水产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推进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劳动教育理念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强化教师在推动思政教育中的关键地位[5],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和对“劳动育人”的践行会极大影响学生的自主判断和劳动认知。 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分析、运用劳动教学与水产学科的有机结合方法, 尤其是水产类理实一体课中对实践有着更高要求的前提下, 更应该意识到课程劳动环节对实现水产专业课程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劳动育人观念, 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 教师自身对劳动实践是热爱的,对劳动育人是精通的,以身示范,才能传递劳动价值,在满足水产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后, 将育人功能和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
高校在本科水产类课程改革中如何融入 “劳动育人”教育,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校应该在水产类理实一体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 “劳动育人”教育的要求,将劳动实践环节充分纳入课程设置,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应积极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专业劳动实践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应完善“劳动育人”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教育效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战略和行业的重大需求, 实施新农科建设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