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废水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2023-04-29 18:00丰爱秀于美波于盟盟
河南水产 2023年5期
关键词:环沟排污口沉淀池

刘 梅, 刘 欣, 丰爱秀, 于美波, 于盟盟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山东日照 276826)

当前池塘淡水养殖产生的废水存在着污染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过多鱼虾病害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养殖效益[1]。底排污技术是指在养殖的池塘中于池塘底部修建排污孔, 并且在池塘周边建设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 主要作用是对池塘底部环境进行改善并有效处理废水, 实现池塘水体的循环利用,提升水体利用效率而减少养殖成本支出。 以底排污技术为基础,完善各项设施构造,加强对鱼粪残饵的高效收集, 将各种养殖废弃资源应用到其他农业或养殖中,实现经济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1 池塘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构成

1.1 池塘构造

底部排污池塘的建设要与池塘养殖场主体建设保持一致, 根据地形和养殖鱼类的品种来确定池塘面积、形状以及深度。 池塘建造选择背山向阳,鱼池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3∶1,鱼塘底部锅底形,坡度0.2%~7%。 鱼池面积667~2000 m2,面积过大,管理困难。 面积过小,容易出现死角,不利于水体循环。

池塘底部设置3个排污孔,具体为砖混结构漏斗状排水口,设置拦鱼网、排污竖井、抽水泵,还要集中建造三级过滤沉淀池,在排污孔、排污竖井、沉淀过滤池之间都埋设300 mm直径的PVC排水管确保相通,还要为池塘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保证水深控制在1.5~1.9 m。最后底排污系统建造过程中应防止带水安装, 避免因为落差太高达不到建设要求影响排污系统的实际污水排放效果。 同时整个排污系统的安装,需要先对池塘进行清塘,在池底最低处进行系统安装,再完成排污管埋设和排污口修建等工作, 其中底部的排污口所处位置应为池底最低处,方便集污。

1.2 鱼粪收集

该治理模式中增氧机推水和漏斗形状的排水口设计能够在池塘底部形成涡流, 一些鱼粪和残饵在涡流的影响下会在鱼池中央深处的排污口迅速集中并通向排污管道。 在循环水的落差作用下,鱼粪和残饵会自动进入到鱼粪分离装置, 在实现鱼粪和水分离后排出养殖水体[2]。

鱼类收集系统主要安装鱼类粪便固体液体分离装置、电子阀门、开关等,将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从池塘排污口经管道进入收集系统,大颗粒的粪便、残饵通过流速减缓装置沉积。根据池塘情况开启电子阀门,将沉积的粪便输入固液分离装置中, 通过静水沉淀反应将鱼粪和水分离,完成收集和发酵。最后鱼粪收集也需要相应的集粪沟构造, 需要按照水沟的最大洪水量来科学设计集粪沟的宽度、深度以及坡度,集粪沟应有统一的水流方向指向, 且路线需要经过底排污池、 固液分离池、相关池塘排水口以及自身排出口等多个地方,也可以结合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建设晒粪台,因地制宜的对各种养殖废弃资源进行利用[3]。

1.3 生态净水系统和鱼粪发酵

鱼粪分离装置中首先进入的是养殖尾水, 上部清水经两级净化池中的浮游动植物、鲢鳙鱼、虾蟹、底栖动物等形成食物链,对水质进行初步净化。 之后再借助循环泵进行水流回抽到池塘, 对养殖水实现循环利用。 在固液分离装置完成鱼粪和水的分离后,得到的肥水还需要进入到生态沟渠中, 被其中的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充分吸收,完成有效利用。 末端需要和两级净化池连接通过过滤坝进行连接,最后再到漏斗池塘中完成重复回抽,实现污水零排放。经过固液分流装置得出的鱼粪还需要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到沼气发酵池中,完成厌氧发酵,得出的沼气可直接应用于厨卫和发电,满足养殖场运行需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另外一些排污后产生的养殖废弃物还可以利用滴灌系统进行处理, 其中上清液能够用于水生蔬菜的滴灌和树木农田的灌溉, 鱼粪堆积进行腐熟可直接作为农家肥[4]。

1.4 三级过滤沉淀池结构

沉淀过滤池采用砖混结构,主要由过滤池和蓄水池两部分构成。其中蓄水池底部和排污管的出水口需要保持相通,由水泵抽水到过滤池内。 还需要在过滤池表面安装栅板,并用孔进行相连,水因为抽水泵的压力自下而上流动,经过栅板进入到沉淀池中,而残饵和鱼粪则会被栅板阻挡在池底。过滤池中上部还会设置相应的尾水上清液排水管,并将排水管和池塘的环沟系统相连通,对环沟实施微生物净化,确保进入到池塘中的清水符合养殖要求。在每次排出养殖尾水后,需要在各级沉淀池中进行逐级处理,以微生态制剂EM菌为手段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培养有益细菌。利用过滤沉淀池对养殖尾水进行水质科学处理后,再将其排入到生态环沟中实施自然净化,最后供养殖池使用,实现池塘养殖的生态环保。

2 池塘养鱼废水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管理技术

2.1 日常管理

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养殖期间各项投饲管理工作需严格落实“四定”原则,利用30%~32%粗蛋白含量的配合饲料,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总量为鱼苗重量的2.5%~3%, 也可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将投饲次数调整为2~4次[5]。增氧机正常运行,并根据池塘水质变化、气候来合适调控设备的开机时间与时长,其中水质调节主要是利用底质改良剂以及益水宝, 定期开启排污系统进行生态治理,对养殖数据做好记录。生态环沟也要定期应用生物底质改良剂, 维持池塘养殖中环沟水体菌相和藻相的平衡。

2.2 加强重点部位水质监测

该生态治理模式中底部排污系统运行后, 池塘底部污水会通过排水沟进入到过滤沉淀池中, 经过三级过滤沉淀池的处理再进入到由净水系统和鱼粪收集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环沟中接受处理, 之后将自然净水重新注入池塘, 对其他生态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形成了水体封闭式的池塘循环养殖[6]。 为了确保该生态治理模式能够发挥良好的排污作用和环保效益,需要对一些重点部位加强水质监测,包括生态环沟、养殖池、进水口等,对磷、氮、氨氮等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在生产中一般每15 d排污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每7 d排污一次。 排污需要先拔开排污孔插管再运行抽水泵,平均排出量为2~3 m3,可根据污泥水排出的性质和总量对排污时长进行合理调整, 正常来讲5~6 min排污即可,高温时间段需要排污10 min。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池塘养鱼存在残饵、鱼类排泄物、水生生物尸体等物质,污染池塘水质,影响养殖效益,释放出的磷、氮、钾等元素也容易恶化水质,造成鱼塘缺氧,甚至引起生态环境的污染。 为此要以底排污技术为基础,建造一种科学生态治理养殖模式,通过各种构造的合理搭配并加强日常池塘养殖管理, 对粪便、残饵等污染物进行集中收集,对池塘水体进行净化实现重复循环利用, 构建健康环保的鱼塘养殖模式,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环沟排污口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直击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十四五”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牛鼻子”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河南省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布设研究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
河南省2014年入河湖排污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