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性视阈下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建设

2023-04-29 00:44韩音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管理制度教师

韩音

【摘 要】在法治时代,提升教师队伍管理水平需要学校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但是刻板的制度与鲜活的教师不相协调往往导致制度失灵。为解决这个矛盾,文章从分析管理制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价值取向入手,通过明确教育活动的特性,指出必须建立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人文化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价值理性 教师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1-12-03

崇尚规则的权威是当今社会的鲜明特征——优化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必须告别“人治”,实行“法治”,持续深化制度建设。各级学校纷纷应时而动,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尤其注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新时代应建立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人文化的教师管理制度,将制度的规范与人文的灵活有机结合,使管理活动高效而富有温情,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增强学校宝贵的凝聚力。

一、现代管理制度中的价值取向博弈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只有被成员接受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取向直指人们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反映人的行为倾向,体现人的思想信念,相同的价值取向最能引发人强烈的共鸣。因此现代管理者只有明晰制度构建的价值取向,使之影响被管理者的思想,为被管理者所认同,这样制度才能落实、才有生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以下两种价值取向:

一种是工具理性,指“主体在实践中把达成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其它各种可能的结果都一一列入考虑、计算,并根据成本最小、成效最大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目的的态度、方式”[1]。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作用下,人们崇拜技术,强调效率。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18世纪西方的工业革命相关,人们见证了“科技改变生活”,享受着物质丰富带来的好处,对科学和理性的追求不断高涨。在管理上,工具理性表现为非常强调制度的“刚性”,把活动及其制度,甚至被管理者——人,都视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以事为中心”。

另一种是价值理性,指“有意识地相信一定行为的无条件价值,不计其后果为何都要去完成它的态度,是立足于某一信仰、理想的合理性”[2],它与工具理性相伴而拓展。工具理性带来了社会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经过反思,人们发现这并没有必然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等现象出现,甚至引发了“意义危机”,由此人们开始把目光由“工具”转向“人”,强调重视人的作用,关怀人性的世界。在管理上,价值理性表现为比较突出制度的“柔性”,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需要体现人文性要求,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目的”。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博弈在学术界从未停止,其实单一强调某一方、忽视另一方势必都会造成社会混乱:过度强调工具理性让人感觉生存迷茫,过度强调价值理性又步入了“世外桃源”。只有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选择适宜的方式,管理活动才能取得成功。

二、人文——价值理性视阈下教师管理制度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选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致力于让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因此,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博弈发生在教育领域时,针对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握教育发展的潮流,在协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时更加注重价值理性。诚然,教育活动需要在工具理性的指向下,追求一定的现实目的,例如满足教师谋生的需求,提升教学实践的效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生产力”等。但是,与其他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不同,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发展、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提升,整个教育活动中,从管理者、实施者到教育对象都是人,所以对于这项始终聚焦于“人”的活动,完全可以去除功利性色彩,坚持“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这与价值理性所倡导的不谋而合。我国不仅有着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而且日渐形成愈加浓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所以时代呼唤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必须从工具理性主导的“驭人之术”转变为价值理性主导的“成人之道”——弘扬人文精神,树立人本观念,肯定人之为人的价值,坚持人文性的价值取向。

(二)價值理性视阈下教师管理制度的人文塑造点

在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中融入价值理性要求的人文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个人利益得到尊重

教师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前者指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后者指教师的情感需要、人格尊严、自我实现、人生追求等。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往往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强烈的自尊,因此尤为重视自己的精神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和满足。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制订、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普通教师的正当权利,特别是精神需求方面的权利,这是人文思想的基点。

2.团队精神得到重视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价值理性指导下,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中的人文性不仅体现于个人,而且还应体现在人群,也就是团队。当个人利益得到保护,教师实现了自尊、自立、自强时,管理制度还应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引导其做好社会人,在团体中尊重他人、协助他人、成就他人。这样每个人既能获得自由发展,也可以顺其自然地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团队整体发展。

3.学校文化得到彰显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3],因此在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中发扬人文精神就必须让优秀文化尤其是反映学校气质的文化通过制度得到保障,在制度中得以彰显。这对教师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只有文化的融入才能形成制度的精神内核,进而引导全体成员认同学校的价值理念,实现个体价值追求与学校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赋予严肃的制度缤纷的人文气息。

三、价值理性视阈下现代教师管理制度的实践策略

坚持价值理性,彰显人文色彩,是现代教师管理制度的选择,如何真正使之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考验着学校的办学智慧。在此,笔者以人文思想为指导,结合本校的办学实践,对价值理性视阈下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肯定教师价值,在岗职安排中成人之美

当一位教师选择了为之工作的学校,这既是在选择取得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的依靠,更是在选择提升精神境界、促进生涯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对于特别重视精神价值的教师,这种选择既是他对学校的承诺,也寄托了他对学校十足的信任与期待。因此,学校要在管理中体现对任职教师的珍视,首先就应当注意在岗职安排上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肯定教师个人的价值,以成人之美、人事相宜为目标。教师的发展权益得到保障,工作中才能增强安全感,才能确认学校给予的是美好的远方与未来,教师可以放心施展才能,发扬首创精神,进而实现“美美与共”式的双赢。例如一所好学校应该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优势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教师可以成为优秀班主任、特色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等,每个目标都有清晰的成才通道,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位教师一到学校就能适应良好、顺利发展,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难免有迂回曲折之处。对此,学校管理时应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坚持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不应只看短时间重结果、不重过程地否定某位教师,毫无人情味地放弃,而应该及时给予教师帮助和调整的机会,与教师协同找到适宜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为实现“美人之美、人岗匹配”的目标而努力,这才能够既解决个别教师的当下困难,又为学校长远发展积蓄新生动力。

(二)保障教师价值,在管理服务中给人关怀

在价值理性的指导下,学校管理层在设计、执行制度时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活动。管理层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所有者,而是协助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者,因为教师是学校的实践主体,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成长,在创造学校历史。因此为保障教师更好发挥个体价值,作为服务者必须“以师为本”,充分考虑教师需求,包括在细节上周全安排、精益求精,让教师充分感受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为助力教师尽展其才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撑。例如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应该给教师设定诸多使用限制,囿于把设备器材“看摊式”地管好,而应积极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以方便教学工作为原则,可以要求相关人员为教学提前准备好所需仪器,并且随时准备为教师提供帮助,纠正实践中“物的管理”重于“人的管理”的现象。还有学校实行由学生测分的教师教学考评制度时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在考评结果的公开问题上要慎之又慎,因为考评不是为了批评揭短,而是为了让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了解教学情况,以助后期扬长补短。一味公开可能挫伤某些教师的自尊心,适度保密反而能默默激励考评情况欠佳的教师加强改进,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体贴与温暖。

(三)提升教师价值,在师资培训中促人发展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也应该是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殿堂。在教育综合改革走向纵深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厚积底蕴,勇于创新,得到足够发展,才能秉承初心,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师资培训制度作为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搭建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拓展视野、加强交流,是助推教师获得进步、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培训,学校还应该立足校情、学情,结合国情、社情,精心构建符合本校教师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成长赋能。例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构建了系统化的“六度”培训制度,即岗前培训,加快新手教师适应“速度”;立足课堂,保障教师培训“效度”;比赛评选,激发教师学习“热度”;名师示范,引领教师发展“高度”;延展内容,拓宽教师素养“广度”;教育科研,推进教师研究“深度”。六位一体的师资培训体系满足了学校各年龄结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让教师从不同渠道享受优秀的文化资源,渐渐树立独立的探究精神,获得严谨的治学方法,形成宽容的人生态度,让教师的职业生命更加丰盈。

(四)凝聚教师价值,在隐性环境中与人和谐

价值理性主导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不仅要从个体角度肯定、保障、提升教师价值,而且还要培育教师发展共同体,增强凝聚力,为此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隐性环境对教师的影响。隐性环境是指那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教师产生作用和影响,并引起其行为发生变化的氛围。总体而言,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需要形成和谐共生、互助共成的隐性环境,使教师在隐性环境中感受到人文管理的柔性与舒适,具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的人际环境,如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等;二是学校的文化环境,如校史传统、学术氛围等。

其一,从人际环境角度看,在制度的制订上可以专门拟定学校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例如拟定关于加强教研组或备课组建设的意见,以此鼓励团队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在制度的执行上,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对待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不给教師盛气凌人的压力,带头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提升管理的认同感,增强学校向心力。其二,从文化环境角度看,建设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应注重融合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与文化思想,让制度成为传递学校精神的有效载体,例如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在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烙上了“公能”办学理念的印记,通过教师管理制度塑造“公能”之师,形成教师和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让教师自主、向上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并轨同行。

在新征程的奋斗道路上,我国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其中教育及其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实践来看,适应当前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仍在探索之中,与教育强国相匹配尚有差距。广大教育者可以交流、携手,倡导价值理性的管理思想,在科学的制度建设基础上守望人文精神,以人文的力量激活教师的价值追求,引导教师恪守立德树人之责,协力实现学校整体提升,优化内部治理,最终让教师管理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让教师的发展与学生、学校的发展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高艳萍,何美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趋向研究: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为分析框架[J].科学社会主义,2009(5):42.

[2]同[1]43.

[3]袁正光.什么是人文[M]//尤炜.引领:做有思想的教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1.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管理制度教师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