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沁
能够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对比传统的审计工作,在审计样本的选择方面,大数据技术更具科学性。传统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对信息进行抽样和筛选,然后进行分析,来自审计人员的主观思想以及其他的客观因素等都是本过程中的难点,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较大。然而,应用大数据技术之后,审计工作对全部样本进行审计,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收集、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保证了审计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降低了审计的风险性。
促进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通常需要审计单位为审计部门提供开展现场审计的工作场地,此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被审计单位能够及时反馈其信息给审计人员,通过智能化审计平台对信息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明确数据的疑点,能够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用非现场的持续审计代替传统的现场事后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监督。
突破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对于很多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及其所属行业,人工审计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审计从业人员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与行业之间实现审计工作,提升所得信息的全面性与广泛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从宏观角度提升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数据的收集更加便捷 以大数据为背景,在审计数据的获取方面能够通过远程途径实现,同时查看更加直接。通过审计平台,与被审计单位或企业有关的信息都能够被更方便地调取并公示。这为审计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与工作量,并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审计范围变得更加全面 对传统的审计工作而言,在数量巨大的样本中抽样审计,精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影响工作的有效性。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审计样本的容量在大大提升,审计速度也明显加快。通过采用数据先行的模式,审计工作可以把精力聚焦在实际问题上,借助数据和网络技术的分析,使评定结果更加全面。
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审计工作来讲,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得到保障,然而,开放的网络也会给审计带来更多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不同的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信息缺乏共享,导致数据有可能缺失。而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有待提升,尤其是云服务与云储存技术可能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而导致风险,如果因此泄露与国家政府有关的信息,后果十分严重。
缺乏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政府部门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财务与审计方面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必须精通大数据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基层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急需提升知识水平。此外,大多数会计、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采集筛选分析、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所知甚少。审计部门在学习培训方面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是现有的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依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增加大数据在会计及审计领域应用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财会领域,可保证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在整理与收集财务数据方面,大数据对于数据的核算主要依靠人工智能,从数据收集到整理再到分析,速度更快、更精准,节省人工成本。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生成的财务报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审查的力度,及时弥补相关数据漏洞,为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完善大数据审计风控管理 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对大数据的使用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和风险,需要政府进一步健全涉及审计和电子政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电子数据的使用越来越规范,审计工作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展开。与此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审计指南与准则,明确操作方式,统一审计标准。在处理相关审计数据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数据的全面性进行检测,另一方面还要对数据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把关。并且,审计机关要对平台系统进行定期的评估与检查,从而更好地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等。
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队伍公司内部应不断完善审计管理制度,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增强团队的综合能力,将内部审计工作与公司的组织发展相结合,提升管理链的价值,使之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成为公司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发掘和创新能力。总之,企业应重视培养和吸纳高素质人才,促进公司人员结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开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审计模式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司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大數据技术,强化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功能,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天健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