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刚
摘 要:中美贸易关系是两国双边关系的重要方面。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因素包括利益集团、产业地理、智囊机构、国会、美国的对华战略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各种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分析,以使人们对这一重要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便于使国内的相关部门和企业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利益集团;对华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20
中美两国在资源、经济结构及市场等方面的互补性,使得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互为双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在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双边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受到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21世纪以来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几种重要因素做出分析。
1 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
利益集团是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并一起行动的组织。美国利益集团数量、种类较多,在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中有着重要影响。主张自由贸易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在海外有投资的大企业集团、转口贸易集团、农业集团、进口商和消费者,而倾向贸易保护的利益集团有工会组织、夕阳产业利益集团、环保组织和意识形态组织等。利益集团主要是通过国会、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施加影响。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手段主要有直接游说、政治捐款、反倾销诉讼及利用社会舆论等。此外,利益集团还展开多种多样的院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议案听证会上发表观点;二是面向公众策划专门的公关活动,向公众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影响舆论导向,制造舆论基础;三是邀请公职人员参加特定的公关活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四是利用公共传播媒体为自己的利益大造舆论。
利益集团对美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不仅包括对政策决策主体的影响,还包含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利益集团的组织能力也是构成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关于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利益集团使人们的注意力从人权问题转移到两国的双边关系问题,从而推动了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立法。
当然,利益集团的影响并非没有边界,而是受到诸多限制:其一,受到法律限制;其二,单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受到抑制。
2 产业地理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
美国的产业具有高度的地理集聚的特征,如交通运输制造业集中于中央西北区,大豆产区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区,信息产业集中在硅谷一带,油气资源集中于得克萨斯州等中南部地区。美国对华贸易对不同产业利益的分配性影响,导致相关产业的对华贸易政策偏好。产生基于产业地理上的选区利益是美国贸易决策较为重要的动力之一。产业地理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可以利用美国产业地理政治的这一特征,尽可能地在美国扩大对华贸易的地理支持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国内不同的区域要区别对待,加强与对华出口产业集中区域的经贸合作,而对那些对华出口敏感地区则采取必要的贸易报复措施,以增加对美博弈筹码。
在美国,产业地理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地理与国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产业地理向国会施加政治影响力,并展开游说,以最大程度地影响国会的贸易政策;另一方面,国会制度也反作用于产业地理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对国会施加影响,产业有必要通过产业之间、产业与行业之间的结盟,以获得最广泛的支持。为了应对产业压力,国会与行政部门、独立机构展开互动。
3 智囊机构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智囊机构或者智库独立于政府之外,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影响,如外交关系委员会、胡佛研究所、卡内基基金会、大西洋理事会、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囊机构通过对国会议员开展游说、出席听证会等方式来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政府与智囊机构常常进行合作,政府需要智囊机构的智慧、信息、智力支持,而智囊机构则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制定产生了影响力。如在2000年,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尼克松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兰德公司等8家智囊机构就通过参议院的听证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反驳反对者,支持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最终促使国会通过了这一议案。
4 国会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会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国会影响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途径:
其一,通过法律或否决立法建议;
其二,批准国家条约,授权参加贸易谈判;
其三,批准预算和拨款方案;
其四,对贸易政策进行评估、审议、监督和调查;
其五,通过举办听证会、发表演讲、在媒体上发言等方式左右公众舆论,从而达到影响对华贸易政策的目的。
国会经常把美国对华贸易与政治问题挂钩,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此外,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总统一般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对华贸易政策,还要考虑国会的态度,并对之施加影响。
5 美国对华战略影响对华贸易政策
在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中,美国的对华战略对贸易政策具有支配性,而对华战略是服从于美国国家整体利益的。
(1)1949-1972年,美国实行对华“遏制”战略。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处于敌对和严重对抗状态。美国不承認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把中国经济隔离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
(2)1972-1979年,中美关系恢复时期,美国立足于国家战略,联合中国制衡苏联,与中国缓和关系。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转向与中国合作和开放,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中美贸易开始迅速发展。
(3)1980-1989年,美国希望中国向西方全面开放,向资本主义世界靠拢。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以合作和发展为主题,对华的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4)1989-1992年,美国从对华实施全面制裁政策,到对华的“接触战略”,对华贸易政策的基调也从制裁转向合作。
(5)1993-2000年,从“接触战略”到“全面接触战略”。克林顿政府初期,对华贸易政策成为其“施压”的手段;后期,合作和发展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题。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6)“9·11”事件后的对华贸易政策,具有接触加遏制、合作加防范的两面性。“9·11”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之间的贸易量飞速增长,对华贸易逆差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了消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要求中国主动限制自己出口,以实现两国贸易的平衡。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战略立足于两国关系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要求中国承担负责任的领导角色。这一时期的对华贸易政策表现为施压和摩擦增多,压迫人民币升值。
当中美关系总体上平稳时,经济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一致,贸易政策的制定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本身;而当两国双边关系出现危机时,贸易政策就让位于其他政策。美国正确的对华贸易政策不仅满足两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也有助于两国在政治和其他领域内的合作。
以上只是对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各种较为重要的因素做了简要的分析,由于篇幅有限,并未对这些因素展开论述,还有些因素限于篇幅尚未涉及,留待以后再作探讨。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每一个因素均可独立成文做深入细致的讨论,本文将它们归纳在一起意在引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论题的关注、讨论,因为这与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走向世界都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胥丽.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93.
[2]梁碧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均衡机理[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101.
[3]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均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51152.
[4]刘建华.试析产业地理政治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20(4):107.
[5]李巍,赵莉.产业地理与贸易决策——理解中美贸易战的微观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