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社群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2023-04-27 18:21:07赵李媛季守成马昭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红色文化

赵李媛 季守成 马昭

摘 要:红色文化含有丰沛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以《觉醒年代》为例,采用Python、ROST软件分析其在青年网络社群的传播现状。提出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关注青年需求,创新宣传理念;加强新媒体监管,培养话语领袖,开展多平台宣传;打造红色IP,发力对外传播,提升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策略,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网络社群有效传播。

关键词:青年网络社群;红色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27

1 研究背景与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并強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沛物质文化。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其自身的动力与活力,广泛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精神关照之中。信息媒体时代,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青年作为网络社群环境中的最活跃、最庞大的用户群体,推动网络多元文化的频繁迭代,使之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并体现出具有本群体鲜明特点的话语风格体系与内容消费方式。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涌现出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创新的表达表现形式,通过文艺领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生发强大感召力,激发民众时代的使命感,构建了一方非常重要的思想阵地。如,2021年火爆“出圈”的建党百年献礼剧《觉醒年代》,豆瓣评分高达9.3,剧中的台词、故事情节也在微博热搜上频频上榜。在当下较为流行的青年网络社群B站上,围绕《觉醒年代》展开了大规模的二次创作。不少青年观众在观看《觉醒年代》后特地到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等全国各地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文化展馆“打卡”。与此同时,各媒体平台、网络社群也积极应用新媒体、媒介技术红利,自觉或不自觉为红色文化传播、IP化做出努力和尝试。时下流行的网络弹幕、微博超话、视频片段剪辑也为青年人在追剧的同时交流观点提供了新方式。如爱奇艺视频网站,《觉醒年代》首集播放量53.4万,弹幕数超过上千条;官方微博粉丝13.8万,超话3.4万帖子,其中13.1万新青年,激发青年观众“边追剧边学史”的热情。

以青年社群需求为中心的网络传播环境对传统严肃的红色文化适应性、创新性生产与传播提出新的挑战。梳理现有成果可知关于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研究,已在价值意义、文学批评等方面形成一定关注。部分研究者也关注到红色文化在青年社群中传播的特征、融合方式。如何把红色文化弘扬好、继承好、利用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如何优化红色文化在社交网络情境下的构建、传播,以实现守正创新、价值强化引领的功能,让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方阵地,成为现实出发点。将以《觉醒年代》为例,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探索新时期青年网络社群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梳理《觉醒年代》剧情,并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影像化表达情况,探索其是否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完成史实与艺术融合;通过搜集各媒体平台、网络社群的相关数据,关注其粉丝数量、超话、评论、弹幕,甚至是二次创作的情况,了解其在青年网络社群中的传播现状。

2 《觉醒年代》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影像化表达

《觉醒年代》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开端,描绘了1915年到1921年间,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民众民智未开。《觉醒年代》正是基于上述史实,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李大钊、陈独秀、赵世炎等人深入工人中,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声援学生参与五四运动为剧情。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和初期,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的故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渲染,完成了真实历史向影视作品合情合理的转化,有如下特点:

首先,叙事结构上全景式的历史铺陈。《觉醒年代》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多层次立体性还原伟大历史。主线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契机,汇聚北大一批同人编辑各展所长,将新文化运动迅速推向全国;辅线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氏兄弟等革命青年在新文化运动的引导下,各自追求真理的艰辛过程。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剧情,艺术地再现了一代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随着广泛深入社会底层考察国情,逐渐成长,认识到从根本上改造旧中国,除了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还要联合团结工人力量。以多视角多线索的全景展示马克思主义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而酝酿、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其次,人物塑造上英雄人物与平凡人物的生动展演。《觉醒年代》中刻画人物,除了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杰出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还有平凡而又光辉的“小人物”。如,葛树贵在历史的资料里只有寥寥数语的记录。在剧中用不少篇幅描绘了他作为具有觉醒意识的工人阶级代表,是如何在思想上、行动上一步步成长起来。此外,还有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痛失青岛等地,一夜白头、忧国而亡的郭心刚,也参考了历史人物原型郭钦光。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无论是普通劳工、莘莘学子,还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绽放出他们独有的光辉,尽己所能,用行动和信仰挽救国家于危难。

最后,情节语言上生活化与诗意的相互营造。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与政治》一书中提到“世界祛魅”。“祛魅”是指价值多元化时期,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在文化态度上,被引申为对于崇高、典范、儒雅文化权威的消解,祛除“卡里斯玛”的神秘光环。《觉醒年代》采用“祛魅”的手法,摆脱了以往该类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存在着样式化片面化、模式化和概念化的问题,并未一直着重刻画他们的高光时刻,而通过生活化、充满烟火气与幽默性的情节和语言,丰润细节,展示了这些英雄人物性格品质的多面性,刻画出一个个立体丰满、独具个性、有血有肉的形象。《觉醒年代》中李大钊会和长辛店工人们一起包饺子,会蹲在屋子里盘炕;会因为工资全部资助学生囊中羞涩没钱买肉,而一本正经“忽悠”孩子们“吃肉的坏处”。陈独秀在学界、社会上是学贯中西、雄才大略的先进知识分子,但也刚愎自用,以至于被大儿子称为“封建大家长”;他会在为《新青年》杂志招股成功后,像个孩子般倒在雪地上撒欢打滚;会记得两个儿子喜欢吃炒花生、炒南瓜子的口味。剧中的每个角色“祛魅”却又“返魅”,成为实实在在立得住的人物,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3 《覺醒年代》在各青年网络社群中的传播现状

“社群community”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Ferdinand 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会》一文中提出,指任何基于情感、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等形成自然协作关系的社会共同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长,网络社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学者的研究也转向了青年网络社群的研究,使得社群界定越来越广泛。青年人聚集在各新兴网络社群中,以匿名、交互的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社交诉求。

为了了解《觉醒年代》在各青年网络社群中的传播特点及现状,根据不同社群的功能、特性,选择关注豆瓣的评论内容、微博的超话数量、话题内容、粉丝数量、阅读量合B站的二次创作内容、弹幕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

截至2022年11月,豆瓣上有超过429万人标记已看过《觉醒年代》,评分也由开播的83分涨至目前的93分,短评更是高达158万条。在微博上,《觉醒年代》官方微博粉丝数138万,超话34万帖子,其中131万新青年,有“安利大赛”“二创产出”“史料科普”等板块。其中话题量最高的是“觉醒年代yyds”“看决心年代查资料”,阅读次数最高达13亿次,讨论次数306万次。在“Z世代”聚集的B站,官方UP“电视剧觉醒年代”粉丝数46万。其中视频点击量最高的是由UP主木鱼水心制作的觉醒年代系列视频,其播放总量、弹幕数量超千万。青年群体是追剧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网络意见的主要表达群体,对于该剧的评论带有强烈而又个性的鲜明色彩。

为进一步分析《觉醒年代》在网络社群中的高关注内容,利用Python引用Requests模块,通过视频网站开放接口取得弹幕的方式,并使用Rost软件分别对豆瓣排名前20阅读量高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B站点击量排名前20的视频弹幕文本进行频率分析。选取内容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分别将相关评论、弹幕文本导入Excel表,获得总数118万字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发现:首先,不同的平台因定位和功能,其用户对《觉醒年代》中的红色文化内容和传播方式略有差异,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特点。豆瓣侧重于围绕剧情、人物以图文方式开展评论。文本主要由“共和”“北大”“道德”“工人”和几个主角人物等中心语义构成,整体反映对《觉醒年代》讨论的焦点。B站的视频除了解说向和史实科普,还有一些剪辑剧情的视频cut,在弹幕文本也凸显出“萌”“燃”“梗”的特色。其次,因为三个网站都有“超话”“小组”“评论区”等互动评论板块,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的兴起,各媒体平台会对用户精准画像、精准推送和营销,对《觉醒年代》兴趣爱好相同的青年可以聚集在此,各抒己见,呈现出了圈层化的趋势。最后,不少传播者会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有选择性地对《觉醒年代》的剧情或者相关红色文化进行再加工,进行二次创作。如段子、小视频和表情包的兴起,呈现出娱乐化和年轻化语态的趋势。各个媒体平台都能依靠自身定位功能,充分满足了当代青年群体对剧情和历史交流互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讨论学习。当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快速性,其中也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关于《觉醒年代》对剧中女性角色描写的讨论,引发出“女权”话题之争;一些所谓科普历史的传播者在二创中“夹带私货”等。

4 结语:红色文化在青年网络社群传播策略

4.1 深挖红色文化,关注青年需求,创新宣传理念

传播要取胜内容需为王,优质的内容才能最能打动人。要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年网络社群中的创新传播,首先要回归到红色文化本身,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与故事资源,立足其本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整合。同时,在“碎片化”“简洁化”“娱乐化”的海量信息时代,关注青年被群体认同、展现自我个性的社交与心理需求,紧贴当下青年网络社群“萌”“燃”“梗”流行元素,创新宣传理念。主流媒体平台应围绕红色文化进行多层次的开发,构筑多元立体的内容生态。在形态和展现上以通俗化、精品化、生活化以及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开创红色传播新风尚,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正向教育与引导的功能。

4.2 加强新媒体监管,培养话语领袖,开展多平台宣传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高速,舆论空间纷繁复杂。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需要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为了更好地把控信息传播,主流媒体不仅要熟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和规律,还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舆论引导,尤其要培养青年网络社群“意见领袖”和“大V”,以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威的话语,将红色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以理性思辨和理性表达融入社群互动。同时还要形成多媒体平台联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媒体矩阵体系。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青年网络社群建构发展的正向性。

4.3 打造红色IP,发力对外传播,提升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历史事件、红色地标、榜样人物。各地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有机联动,打造品牌文化IP。可以过网络新媒体推动中国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转型,利用青年网络社群越来越多国外受众加入的趋势和契机,以他们更熟悉、更容易理解的表达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真正做到“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链接: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6/c448334-32551867.html.

[2]聂莉.主流文化在青年社群传播中的裂变与再建构——当传统纪录片遇上二次元B站[J].青年探索,2020,(04):3139.

[3]翁旭东.打破次元壁:网络社群视域下红色文化生产传播的策略、实践与转向[J].东南传播,2022,(10):5155.

[4]滕国鹏,苏比努儿·艾日肯.网络红色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引导——基于B站二次元文化的裂变效应[J].北京青年研究,2022,(01):2633.

[5][德]马克斯·韦伯,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9.

[6]Howard R.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M].Haper Perennial,199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红色文化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8: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5:00:49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0:3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