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晨曦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而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设计由原先的课时教学转变为单元教学,而大概念任务群是实现单元教学的基础,它提倡整合单元目标,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知识点较为割裂的缺陷,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更直观、整体的认识。
基于大概念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通过一些课堂活动、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而非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大概念任务群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整合单元核心知识,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大概念也称为“大观念”,指的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背后的概念或更核心的思想。基于大概念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通过知识迁移形成一张知识网,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促进知识迁移,活化知识脉络,很好地整合学科内外的知识,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进行设计的,每个单元通过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章的组合,使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认识、了解、强化某一语文要素,领悟、感受一种精神或价值观。真正通过大的单元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确定每个单元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应参考课标找到知识与技能相关的能力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确定单元目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所选文章皆与祖国大好河山相关,《富饶的西沙群岛》带领学生赏海疆之美;《海滨小城》则聚焦南国风光;北国景色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展现得淋漓尽致。基于此,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就是“赏祖国风光,爱中华河山”,课标定位是“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通过欣赏语言文字,感受祖国之美”,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的壮美山河”,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习作时尝试围绕一个内容去写”。根据课标定位、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设置。
第一,认识“饶、瑰、参、栖”四个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刺、鼓”三个字。
第二,借助学习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西沙群岛在___,那里有___”的句式介绍西沙群岛的基本信息。
第三,精读课文,品味文字,利用表格梳理海底生物的特点,用“我最喜欢___因为___”的句式,选择喜欢的海底生物进行描写。
第四,利用宣传手册进行拓展,在展示、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通过分层目标,在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西沙群岛美丽景色及各种各样海洋生物的了解,感受祖国山河,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巧设驱动任务,提升综合能力
确定教学目标后,应该通过哪些课堂环节与教学活动推动目标的实现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碎问碎答”式,教师不断抛出一些细碎的问题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西沙群岛的海水都是什么颜色?有哪几种鱼呢?整堂课的节奏掌握在教师手中,不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课堂环节也被细碎的问题分裂得支离破碎,很多学生在一堂课之后并没有搞清楚本课目标是什么,自己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大任务为主,再辅以简单的问题进行过程推动。
在进行具体的任务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本课需要认识“饶、瑰、参、栖”四个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刺、鼓”三个字。掌握字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文章,找到全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设置以下任务:通读全文,了解西沙群岛的基本信息;精读片段,了解海底生物的主要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教師应有意识地搭建一些支架,比如回答问题时的句型、一些词语方面的提示与指导等,通过支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抓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其参与度和成就感。
学习任务一旨在让学生熟悉文章大意,通过简单的“西沙群岛在 ,那里有 。”的句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行文写作时,是围绕一个主题去写的,第二段写五光十色的海水、第三段写各种各样的珊瑚、第四段写成群结队的鱼儿、第五段写贝壳和海龟,这些都是西沙群岛的事物。跟着课文学写作,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当理解了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时,也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学习任务一:
做一个介绍者:西沙信息我介绍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填写表格。
2.依据表格,介绍西沙群岛。用“西沙群岛在 ,那里有 。”这样的句式。
学生通读2-5自然段,完成任务一,已大致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便开始精读课文,探秘西沙群岛的神奇生物。
学习任务二是“做一个推荐官”。要求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海底生物,描述海底生物的特点,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海底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海底生物的照片或视频,比如像花朵和鹿角一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身披铠甲的大龙虾等。通过图片与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感受奇妙的海洋生物,同时帮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任务二:
做一个推荐官:海底生物我推荐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海底的生物各有什么特点,在书上圈一圈,选择关键词语在表格上写一写。
2.借助表格,推荐你最喜欢的海底生物,说说为什么?
学习任务二不仅通过精读训练使学生了解奇妙的海洋生物及特点,而且有一项小的附加任务:说说喜欢海底生物的原因。这项任务主要训练学生搜寻自己已有的积累,通过事物特点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对词汇积累量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用四字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对词汇积累量较少的学生,要求可以变得简单一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踮起脚,够得到”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鱼的“多”,教师采用了一个分组任务,学生推荐完海底的鱼之后,再进行小组推荐,每组推荐一种鱼,不仅检测了学生的听课情况,也再次让学生体会到鱼的种类之多,最终文章以一句话概括为“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种“分—总”的结构,也可以在这里渗透给学生。
任务一与任务二通过通读与精读训练,学生已经大概掌握了文章内容并了解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而任务三则是利用宣传册,让学生宣传西沙群岛。这项任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的要求。
学习任务三:
做一个宣传员,海底可爱我宣传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海底生物,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它的样子或活动,向大家宣传海洋生物的可爱吧!
在课上完成任务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说和写为主,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任务三也可以放在课下完成,让学生真正制作一个小的宣传册,用彩笔将像花朵和鹿角的珊瑚、布满彩色条纹的鱼、有着扇子的鱼及浑身长满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的鱼生动形象地画出来,并配以文字介绍,从而真正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美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自评互评,提高参与
除了设计有趣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评价的教学就没有反馈,学生和教师都不会进步。教师不应只纠结于考试成绩,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进步,而是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关注学生的成长。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进行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比如,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可以制作一张评价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度等进行打分,再交由同桌打分,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自评、互评评价表的追踪了解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又如,在完成任务三,也就是完成宣传册制作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式选出别出心裁的宣传册进行展览,让被选中的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灵感。这样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巩固课上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完成课下任务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师先行,群策群力
利用大概念任务群进行教学设计时,最关键的一点是确定单元核心概念,不仅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结合课标找到语文要素方面的突破口,这样才可以科学、有效地设置教学目标。而这需要教师了解大概念任务群,并予以重视。教师要意识到大概念任务群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研究课标、研究教材、集体教研、群策群力,真正将大概念任务群融入平时的备课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而非将知识无意识地割裂,这对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要使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尤其是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实践和积累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立足“大单元”,更要建立“任务群”,不论是单篇还是多篇,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一切的学习活动都要依托“任务群”,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情境任务的实践体验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体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