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 刘昊
摘 要:新媒体使人们的思维言行及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成为“团结稳疆”政策落实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本文阐明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通过剖析其特殊性,从整合传播主体、传播定位、传播符号和传播环境等角度开辟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60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及繁荣问题,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宝,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是继十九大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后再次把这一原创性论断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可以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新媒体使人们的思维言行及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团结稳疆”政策落实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载体,为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了新渠道。
1 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1.1 新媒体的内涵
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学界的观点众说纷纭,存在着“相对论”“传承论”以及“多维论”等多种说法,本文以“相对论”的角度对新媒体概念进行阐释。新媒体是相对于“旧”的媒介形态而言,是一个变化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数据分析载体,搭建出的一种开放、立体式的虚拟传播平台,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互联网平台的便捷使普通大众从以往仅接收信息变成能够传递信息,信息的接收源可同时成为信息的发出源,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新媒体时代是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也被称为数字媒体时代。
1.2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信息的传播媒介,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的收发与传播过程中更丰富多彩、便捷高效,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一,内容的丰富性与共享性。丰富的信息内容是新媒体时代彰显的最突出特征,新媒体由于门槛低、功能多样、容易操作,吸引了大量用户,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整合全球资源信息,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获得信息的难度大大降低。此外,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空限制,网络传播可实现全球共享。例如2022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冬奥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可以同时观看同一场体育赛事,充分凸显信息的共享性特征。
第二,传播的及时性与交互性。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运载容量,轻松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传递,实现全球用户“面对面”交流。新媒体时代的自由环境赋予了受众主客体平等的地位,运用新媒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也可评价他人观点,在这种状态下,受众主客体的身份可进行调换,既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在后疫情时代,全国各地为精准防控推行“场所码”“健康码”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大教育平台秉承“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理念推出免费在线课程,师生利用线上教学等新教育模式交流互动,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第三,传播环境的虚拟性。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是指其传播形式虚拟,而非传播内容虚拟。新媒体所承载的传播信息凭借数字技术具有更高的潜隐性,任何使用新媒体的用户都可以在这种虚拟的语境中交流传递信息,例如,用户可通过匿名的方式,以“游客”身份登录微博、知乎、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这样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可以在不认识对方的前提下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护个人隐私,但同时存在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
第四,传播的多渠道与个性化。新媒体从载体上可分为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从呈现形式上可分为新闻资讯类、音视频类和社区门户类,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国内市场上检测到的APP数量为232万款,拓展了用户接收信息的渠道。网民可以利用微博、抖音接受社会热点话题,并可进行评论、点赞与转发,利用QQ、微信相互交流的同时浏览朋友圈关注好友动态,利用澎湃新闻、学习强国的新闻类客户端关注国内外时事,还可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买遍全球。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可以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智能化推送适合其“口味”的信息资源,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所需内容。
2 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特殊性
2.1 意义
2.1.1 促进南疆地区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南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地理位置特殊,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为主,具有多民族共居、多文化共荣的鲜明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南疆各族群众提升“五个认同”理念,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国内外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各族群众只有思想统一,携手共进,才能共创日益美好的向往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意识”,就是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身份、中华文化的接受与认同。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各民族在不断交融中形成了独具匠心的璀璨文化,也鑄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定位就立足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之上,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融入到生产生活各方面,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环境,使各民族经济都取得长足进展,共创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2 加快南疆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南疆五地州位于新疆南部,即新疆的巴州、阿克苏、克州、喀什以及和田五个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较慢,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多,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南疆尤其在农村地区,出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文风俗等原因,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落后。随着“访惠聚”活动的深入开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在南疆落地生根,“访惠聚”工作队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新风尚,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人心,帮助当地村民扩大就业实现增收,按照“请进来”和“走出去”原则,为基层群众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远程授课,学习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组织基层群众“走出去”,到乌鲁木齐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提升就业增收能力,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2.2 特殊性
2.2.1 历史分和关系复杂要求培育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历史上各朝各代对西域的管辖范围和如今新疆区域的大小并非完全一样。回溯历史,“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中华文明注重“协和万邦”“和衷共济”,中国各民族团结融合,正是“和为贵”理念在民族关系上的生动体现。在历代王朝的历史演进中,“边患”是困扰中央政权的重大问题,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复杂的历史分合关系是边疆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影响民族团结的绊脚石。因此,加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便成为一项现实而迫切的使命。
2.2.2 特殊的地缘政治要求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疆地域辽阔,远离祖国腹地,地理位置特殊,与五国相邻且有着漫长的国界线,是祖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疆作为全国维稳反恐的前沿阵地及主战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相比祖国腹地地区,国家的安全稳定在南疆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中美博弈日益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腐蚀长期存在,极力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而南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特点成为“三股势力”重要的渗透目标。因此,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时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实现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
2.2.3 特殊的民族政治亚文化要求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某一特殊群体共有的政治观念支撑和价值体现,是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政治亚文化兼具双重性,一方面,政治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均衡和共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政治亚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成员对主流政治文化的价值认同,消解其合法性基础,从而诱发政治危机”。南疆地区的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亚文化,具有群体自我认同的特征,与主流政治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容。例如,南疆地区的部分群众有着浓厚的宗教情感,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妨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只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分清楚主次关系,牢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特征,就可以做到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感。
当然,边疆地区民族政治亚文化引起的“认同差距”就需要用中华文化共有的记忆来中和,进一步铸牢南疆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作用和价值观的引导功能,贯彻“团结稳疆”的指导思想,推进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2.2.4 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要求铸牢南疆基层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地大物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暂且不谈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就连同一地区也会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仅一座天山之隔,但各方面发展与北疆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一带一路”等多种政策的成功实践,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但不可否认差距仍然存在。南疆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资源短缺、医疗水平较低,这些因素依然是制约南疆基层群众凝心聚力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现实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切实提高南疆地区返贫规避能力,实现南疆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以新媒体为载体铸牢南疆基層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3.1 整合传播主体,提升南疆群众参与感
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要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整合各类传播主体,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的传播优势,集众家之所长,形成全民共同发力的传播新局面。新媒体的互动信息传递技术和层出不穷的各类平台给人们的思维言行及生活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得新媒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剧增,人们可通过新媒体平台以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等互动形式将获取的经过思考判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传播给其他主体用户,经过自我理解和交流传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可以优先将少数民族人才纳入新媒体的工作当中,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攻坚工程”的开展,南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能够用汉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宣传的少数民族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对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与群众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提升宣传效果,从而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2 整合传播定位,夯实南疆群众认同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分裂势力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幌子,恶意散播民族分裂思想,煽动民族情绪,挑起民族矛盾,严重破坏了南疆基层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整合新媒体传播定位,对夯实南疆基层群众认同感有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认同,根本是凝聚人心,其传播定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整合各民族政治文化、社会经济为支撑,不断提升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讲好新疆故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对新疆形象地提升有重要意义。喀什地区拉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护境保家卫国,他为救落水孩子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冰湖中以生命托举生命;政府和社会各界利用黄金8小时接力救助和田断臂男孩,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限救援;汉族医生马鹏程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在南疆阿克苏央塔克巴什村,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消除语言障碍,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群众解除病痛……这些真实生动的新疆故事,不仅能够让全世界了解新疆,更有助于各族群众不断培育、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民族团结成果。
3.3 整合传播符号,增强南疆群众获得感
象征符号的重要作用在于使“不能直接被感觉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层面的抽象概念,传播过程的具象化人格化是引发各族人民情感共鸣的主要方式,结合各民族经典符号予以表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熏陶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盘活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唤起南疆群众的家国情感与获得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南疆各地州的博物馆、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喀什人民广场、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各族群众在进行革命活动、屯垦戍边建设新疆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挖掘并宣传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南疆群众认同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添砖加瓦。除此之外,在多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新媒体的运用可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的形式进行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传播,充分照顾部分尚且不能熟练运用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讯息的覆盖面。例如新疆日报社倾力打造的石榴云APP,可进行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双重切换,一些不识字或者阅读不便的群众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信息搜集与交流互动,增强其获得感。传播符号的整合,生动形象并因地制宜地让南疆基层群众了解各族文化,这对于民族团结的促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3.4 整合传播环境,提升南疆群众安全感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媒体唯有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面宣传,方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多看民族关系的主流,不被逆流与支流所惑,各民族兄弟姐妹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而“石榴籽”则象征着“红红火火”“团结和谐”“凝聚统一”等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除此之外,新媒体行业要强化法治思维,知法守法,合理运用媒体监督权力,担负起责任义务,及时处理不良信息。例如,境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多数是通过利用南疆基层群众宗教信仰习俗,通过新媒体平台恶意宣扬极端思想,背离宗教发展的历史、传统和秩序,蛊惑基层群众从事有组织的罪恶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为此,政府和国内监管机构要及时过滤这些有损国家形象、挑拨民族矛盾、侵害群众利益的不良信息,为南疆基层群众的新闻扩散和意见表达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升新媒体使用的安全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创造良好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社,2022-10-25.
[2]许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2.
[3]张琪.新时代文化润疆之多维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3):96-99.
[4]沈艾娥.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策略[J].民族学刊,2021,12(05):10-16+107.
[5]张夺,王桂敏.略论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J].攀登,2021,40(02):14-18.
[6]維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