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索,动态提升

2023-04-24 04:21马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互动型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马勇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语文学科偏重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的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灵活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融入互动型的教学元素。随着教学的变革,互动型教学方法崭露头角,这是一种注重课堂有机运转的动态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能力实现动态提升。由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互动型教学方法的内涵,利用有限的课堂创设动态的活动,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互动型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14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学生面对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往往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会对周遭的事物形成截然不同的新的认知和态度,这大大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塑造学生良好认知和情感的学科,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由此,语文教学过程更应当尊重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索更加契合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应当朝着更加自主和开放的方向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活动。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当引入具有活力的“互动型”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有效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互动型教学理念概述

互动型教学,是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的集体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学生及其他媒介,他们之间通过合理的交流、互动,产生动态的认知,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体系。互动型教学正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视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空间,而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平等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首先,互动型教学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索潜力。互动式的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拥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机会,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这种形式契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他们感受不到束缚,能更加自主地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他们充分发挥探索知识的潜力,增进探索知识的能力。

然后,互动型教学拓展了知识容量,让学生有效掌握更多的知识。互动式的课堂上,不仅有师生,还有其他重要的媒介,如信息化技术等,而在良性的互动中,这些媒介能够帮助师生拓展课堂的知识容量,促使课堂更加高效充实,学生对知识也能够更快地吸收,培养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

1.教学主体互动,促进动力萌发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关键主体,任何课堂行为都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双重互动基础上的,教师引导和鼓励,而学生学习和探索,他们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课堂主体。而互动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双主体,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有机运转,让教与学的参与者都实现提升。由此,互动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教与学的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也能够让教师更轻松地引导课堂,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互动型教学方法,首先应当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让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地融入课堂,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萌发,让他们沉浸其中。

以《雨的四季》为例,该篇散文细致描写了不同季节下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雨是自然的精灵,带来生命的活跃。而雨又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又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事物。在学习时,学生可能难以发现也难以理解生活中最自然的雨会有如此不同的神韵,因此,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教师提问:“雨是有颜色的,而且每个季节都不同,你们发现了吗?”而学生则会产生疑惑,纷纷表示雨是透明的,并没有颜色,并举实例证明。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和想象,“春天雨后,小草是不是变得更绿了?夏天雨后,荷花是不是更粉嫩了?秋天雨后,田地是不是更金黄了?冬天雨后,天空和大地是不是灰蒙蒙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开展激烈的讨论,并且对散文中所描写的雨的颜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心境和印象,是对雨的热爱所展现出来的真切体会。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偶遇下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窗口观察雨中、雨后的天地,引導他们去倾听、观察雨落下的状态,继而在深入的观察中理解散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而这种理解是基于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教师没有刻板地让学生坐着听,也没有纯粹地灌输散文的思想,而是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自主品味其中的内涵,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2.情境演绎互动,促进情感领悟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目标,创设具有一定形象化意义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并且获取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活动。情境创设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特点较强的形式,不仅有知识与场景的互动,同时也有情感与思想的互动,更加可以融入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互动模式。由此,在互动型教学中,情境互动是经常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语文是一种偏向理解和体验的文学类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而不仅仅是单纯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学习必然需要体验和领悟才能够真正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让学生切实掌握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情境演绎互动,利用这种多维度、综合性的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对文本中情感的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使得初中生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情感的重要意义。

以《台阶》为例,该篇文章是描写中国传统农民特质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来呈现“父亲”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用前后状况的改变来烘托出“父亲”思想的变化,极具反思意义。而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很难去理解文中“父亲”的思想和行为,在不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去学习课文,是很难理解其深意及情感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演绎,推动知识与情感的互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情感,理解真意。比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去查询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父亲行为的意义,而后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不同角色在特定行为下的思想,如父亲“总”说台阶低,冬天农闲时父亲砍柴卖钱,等等,通过互动体验,学生能够真实理解父亲看到他人台阶高的心情,也能够理解父亲坚毅的目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达到思想上所追求的东西,“父亲”倾尽了一生的精力。情境互动下,学生能够与知识互动,而教师也能够在情境中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促使课堂互动更加有效,这样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意蕴。

3.合作探究互动,促进思维提升

合作探究是学生开展知识探索的有效方式,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他们思维相互激发、有序提升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协同合作,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观点,也会为观点的异同而争辩,还会为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而质疑、验证与合作。由此可见,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互动形式,它更多的是倾向学生思维的互动,同时也包含学生语言、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利用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并实现深层次挖掘,使得他们对于知识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更加广阔、多元的思维能力。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本就充满突破性,他们渴望探索未知,排斥陈规,想要突破思维的束缚,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利用合作探究互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能量,促进他们提升多元的思维,增进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思维的有效增长。

以《最苦与最乐》为例,该篇课文是一篇立意鲜明的议论文,阐述了作者所认为的最苦与最乐的事情,而对于不同的个体,最苦与最乐的事情必然是不同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经历有限,因此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最苦”与“最乐”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实现合作。比如以“我言最苦与最乐”为主题,学生经过研讨和探究,得出自己认为最符合主题的结论,并且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看法,经过激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会触发不同的思维,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苦的,而有的学生认为起早贪黑地劳动是苦的,还有学生认为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苦的,等等,立场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所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互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交流能力逐步提升,使得他们从语言、思想和行为上实现了互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4.信息技术互动,促进知识拓展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课堂已经吸纳了很多优秀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能,这是信息技术在当今课堂上有效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互动也是互动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功能,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产生更好的课堂体验,使得课堂时间被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实现有效拓展,纳入更丰富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互动,让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拓展和互动作用,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吸收知识,提升能力。

以《苏州园林》为例,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展示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审美理念,是中国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而不同的地区园林风貌别具一格,单单学习苏州园林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效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技艺的精巧及建筑设计的独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信息技术,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不同的园林景观图片、视频,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各处园林的独特之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探索的主题,比如以“你能够发现的苏州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的特点”为主题,学生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书写反馈,使得课堂成为人机互动的灵活课堂。借助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上不仅能够拓展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板书,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能够让他们开拓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思考范围,这样就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知识空间的拓展。

5.读写实践互动,促进能力提升

读与写是两个动态的学习行为,阅读不能只停留在“看”上,而是联动着思考、理解和品味,写作也不能只依靠“想”,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去体验、感受和感悟。由此,读写既是实践,同时也是需要依赖实践去实现的,所以,在互动教学形式下,读写实践也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形式,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思想,通过实践改善思想,这都是读写实践互动的本质特征,它是学生各种感官的互动,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互动。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读写实践,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综合互动,形成优秀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名著导读环节以《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纪实作品为主题,而这部纪实作品不仅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这是了解历史、理解事实的重要依据。而对于这部作品,要想深入地了解和品味,单凭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写实践,在实践中推动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明确的时间线和发生的事件,同时结合不同的事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出对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读写实践互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互关联,不仅能够更好地将阅读转化为知识,更能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互动型教学是一种视课堂为有机生态链的教学方式,它重视参与课堂的每一个角色,尊重角色间的充分互動,并且给予每个参与者适合的互动形式,让课堂真正成为新型的动态教学过程,而不是传统的刻板束缚的活动过程。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课堂教学成为促进教育态势的核心环节,由此,课堂更加应当正视教与学的主体角色,发挥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特性,塑造一个极具动态、充满效能的新型课堂。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阶段,是他们思想和行为发生巨变的阶段,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学习的特点,利用互动型教学方法,将课堂打造为“互动下探索,动态化提升”的灵活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不断发展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喜成《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教育观察》2019年第37期。

[2] 陈从芳《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文学教育》2019年第12期。

[3] 范慧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20期。

[4] 王小元《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互动型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让学生思绪飞扬
网上网下互动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