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最好的教育做好

2023-04-24 08:06:05王志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语文

王志红

摘 要:越来越多的教育案例显示,决定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并非智力因素,而是思维模式。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理论成果显示,凡是在各个领域中达到专精的人,思维模式必定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语文学科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成长型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05

一、产生背景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成长目标着眼,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什么呢?那就是科学、健康的思维模式。著名女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她的长达数十年的“成长型思维”研究表明,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专注于成长而非成绩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全面发挥潜能的机会,她的旨在探讨“成长型心态”的力量突破性研究成果使她获得了首届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研究奖。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思考与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时,理应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思维模式,将全球最好的教育做好,培养学生一生向前奔跑的能力。

二、主要做法

卡罗尔·德韦克曾说:“顶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达到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具备成长性思维模式,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为分数而学,也能获得分数;如果教师具备成长性思维模式,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为分数而教,也能赢得分数高。培养成长型思维,最重要的是关注师生成长而非成绩,成绩只是成长的副产品。

因此我们有意识、目标明确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将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引入语文教育中,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教师汲取

1.科学引领——“成长性思维”培养与观念更新相结合

德韦克长达数十年的“成长型心态”研究表明,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成长远比成绩更重要!

欲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师、家长的某些不当的育人方式方法,如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盲目攀比,随意断言,空洞赏识,过分帮扶乃至挟持,等等。既要尊重孩子认知水平的局限,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潜质;既要给孩子留足自我发展的空间,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既要帮孩子设计进取路径,又要学会耐心等待。我们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要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八种思维品质:志存高远,勇于行动,坚韧不屈,积极乐观,承担责任,善于合作,不断成长,谦虚谨慎。九种思维模式:面对不懂,学会全方位思考“忽略了什么”;面对放弃,转变思考方向“尝试别的方法”;面对错误,学会反思“我学会了什么”;面对失败,坚信人生没有“失败”只有反馈;面对困难,思考“要多付出时间与精力搞定”;面对成绩,思考“专精没有天花板”;面对伙伴成功,思考“我怎样像他一样”;面对自己不擅长,思考“通过刻意练习一定能提高”;怀疑自己不聪明,一定想到“大脑如同肌肉,也会成长”。

我们的目标是相信科学训练,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拥有变得更好的力量!

2.内化提升——“成长型思维”培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这种为人师的生命状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本来就是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原生态生活。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成长型思维,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如果每位教师能拥有成长型思维,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是高效轻松又愉悦的。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教师一直在学习与践行。《驱动力》《有效学习》《自控力》《刻意练习》《终身成长》《成长性思维训练》等书籍,是每一位教师的精神食粮。大家采取共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每周的“晚8点聊书”,教师们在这段时间里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感悟与困惑,交流自己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除此之外,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一个方向、确立一个课题,使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目标明确而不盲从。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收获的是专业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命状态。

(二)教育实践

1.课堂渗透——“成长型思维”培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仅靠专业课程的引领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依托文本有机渗透这些方面的内容。如教学《新来的王教师》时,我们通过文中鲜活的案例,告诉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人的潜能无限。

在深入挖掘教材后,我们发现有百余节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我們把它们进行了分类、整理,重点篇目附有教师的详细教案,并推出了示范课,积极探索成长型思维培养进教材、进课堂的有效途径,使课堂这一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2.阅读浸润——“成长型思维”培养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阅读可以产生“替代韧性”。“替代成长”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虽然读者没有经历主人翁的痛苦与喜悦,但是与作品主人翁的心理是同步的。因此通过阅读使读者的灵魂得到滋养,得到丰盈,得到提高。

阅读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迅捷之径。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事例,为孩子的镜像神经元提供了极好的模仿素材,书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染。更可贵的是以自助成长为特色的阅读活动可以很好地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

(1)在绘本阅读中培养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为他们推荐绘本50余种,让他们在图文并茂的故事中感受成长型思维。比如阅读《小火车头做到了》时,将助人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让孩子拥有幸福感与自信;在阅读《长颈鹿不会跳舞》时,引领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推荐他阅读各种名著。比如阅读《安妮日记》时,让学生感受安妮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不怨天尤人,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写作,从而感到唯有积极向上的生命是鲜活的。荐读《野性的呼唤》,感悟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重合。小说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家畜狗写起,这只狗经历了数次无生死的波折,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不违背尊严底线就不放弃“生”,最终超越了自己变成了狼。巴克的成长过程,就是最好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示范,读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很容易产生替代性成长、替代性韧性。

(3)在伴读手册中培养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有抓手,有引领,我们将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编写了“成长型思维伴读手册”。每本伴读手册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从阅读策略到读写结合;从文本内容到思想内涵、思维方式等进行引领,把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与自主阅读有机融合,开辟了“主角印象”“看得见的成长”等板块,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3.环境影射——“成长型思维”培养与宣传阵地相结合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倡导的是润物无声。因此,我们通过词汇影射、环境影射、身份影射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成长型思维”的氛围中,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论语》中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章节装饰楼道,制造这样一种环境氛围,就是在用环境影射;让学生熟记并理解这些章句,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就是在利用语言影射;讲述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学生要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是身份影射。此外,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班级微信群、公众号、橱窗、板报等媒介开辟“成长型思维”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教育中师生身上的点滴变化,利用语言文字,把对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当中,正面引导,积极渗透,相得益彰。

4.多元发展——“成长型思维”培养与语文要素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堂内外,教师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不同层次的、具体的作业形式,创新参与、展示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在作业的设计中提倡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使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挑战自我,甚至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培养其驱动力、自控力。

5.创新载体——“成长型思维”培养与活动体验相结合

将成长型思维有效渗透到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让成长型思维的培养落地生根,是我们激发调动学生求学上进的动力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赋予学生一生向前奔跑能力”的根本保障。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一书中讲:一个成长型思维教学的课堂,一定是一个乐观的课堂。培养一个乐观的人,首先有一个乐观的大脑,写感恩日记是培养乐观的大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在每天放学前开设十五分钟的日记课。日记内容可以包括:今天感恩什么?今天收获什么?今天改变什么?今天感觉怎么样?在长期坚持中,学生收获的是一个丰富的、健康的、快乐成长的学习生活。

联邦快递日,这是自主、互助习得课,同学们在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做到四个自主:时间自主、内容自主、方法自主、团队自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学习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只有在自悟自得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学生驱动力体系。

6.单点爆破——“成长型思维”培养与刻意练习相结合

背诵课文、背诵古诗词、背诵文言文是一些同学的难题。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向同学渗透《1万小时天才理论》,强调通过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使自己的技能达到世界级水平。为了提升同学们的专注力,我们采用陈琴老师的歌诀体素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口动、眼动、脑动、手动、心动的背诵练习中提升专注力,从而让记忆像肌肉一样成长。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刻意训练之后,学生的生命状态改变了——原来我也行!

7.强化过程——“成长型思维”培养与有效评价相结合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其思维模式是可以慢慢改善与培养的,其中改变评价的语言,弱化对“聪明”的称赞,强调“努力”的过程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德韦克教授在研究中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停止“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种低端的赞美,因为它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来源于先天因素,自己凭借这份天资就足够了,努力与否都不太重要,这是一种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过程与付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正所谓面对孩子的成功,万万不可夸聪明,夸挑战,夸改正,夸他努力的过程。孩子语文“很棒”“很好”,究竟“棒”在哪里,“好”在何处?教师要有具体的关注、过程性的欣赏,这样有针对性的鼓励才会有效激励学生,才会有效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

8.心中有爱——“成长型思维”培养与细节教育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发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谁也不知道你是教师,你却成为真正的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被看见,当教师及时用文字捕捉稍纵即逝的“特写镜头”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心理上就能够得到满足,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特别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实用。在每天记录的“细节”中,教师将对学生的努力与高期望结合起来,是促进成长性思维形成的催化剂,正确的反馈与表扬,对于强化学生的成長性思维,强化努力与坚持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而错误的表扬与反馈,会让学生螺旋式坠入固定型思维模式。

两年来,我校教师用文字记录“细节”达30余万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具有温度的语言中感受到被认可的幸福,从而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教师每天我手写我心,让大脑得到锻炼,使自身对问题思考的敏锐力、观察力都有所提高。

有资料显示:决定孩子学习好与差的因素,教师的教占6.32%,学校的环境占12.07%,学生的学习方法占22.41%,学生的学习情绪占59.2%。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动力系统装备;有了良好的动力系统,学生的人生自然会有所成就!让我们沿着以上路径,在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扎实推进,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拥有一生向前奔跑的能力,拥有变得更好的力量!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美]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2] [美]玛丽·凯·里琪《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

(本文系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14521LX11)

猜你喜欢
成长型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在创造中生长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成长型课程体系初探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
中国水利(2015年16期)2015-02-28 15:14:47
创新成长型评价与中职应用文教学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