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
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对《古从军行》这首诗大致是有些印象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实则是对当时的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加以讽刺的一首诗,只是为着避讳在标题加了一个“古”字。全诗哀怨扑面,肃穆苍凉,悲多于壮。
这首诗的作者正是李颀,字群玉。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少时,家本富有,因结识富豪轻薄子弟而倾财破产。后隐居颍阳苦读十年,在三十五岁那年,也就是公元725年考取进士,一度任新乡县尉,多年没有升迁,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东川,被人称为“李东川”。
就算年轻时因与人交游倾财破产,李颀也没有因此而少与人来往。他一生交游甚广,后来更是因诗结缘,与当时的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綦毋潜等关系密切,往来酬唱频繁不断。他擅长七言歌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边塞诗风,奔放豪迈,慷慨悲凉,响亮整肃。如《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飘扬含茹,血脉贯通,情思豁然,有尺幅千里之势。众多诗句中,他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尤擅以叠字叠韵增强诗歌意境,《古从军行》就是一例。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李颀边塞诗以外的诗歌时说:“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如《送暨道士》:“大道本无我,青春長与君”,又《听弹胡笳声》:“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荡心神。
因有悲凉情结,李颀的诗歌少不了沉郁感伤、愁绪哀怨。他有一首《雨夜呈长官》:“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波流。鳞翼思风水,青云方阻修。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无因一酩酊,高枕万情休。”开头四句,极富感染力:远方来的客人孤独地坐在深深的夜色里,无法入睡。窗外雨声潇潇,寒秋里的孤寺显得格外萧条沉闷。只有量一下东海之水,才能看到心底的愁怨是深还是浅。这些诗句,寓情于声,寓情于景,用客观的声物为愁情做衬托,使愁具象鲜明,有了深度和厚度。关于这四句,洪迈于《容斋随笔》大为褒扬:“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恻,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李颀的送别诗,善于描述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如《送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李颀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诗人从陈章甫立身坦荡入手,抓取容貌特征,凸显才学志节,展现出行者和送者对去留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全诗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李颀的音乐诗,动静相宜,写得春兰秋菊,各具其态。如写琴的《琴歌》,从背景着笔。写胡笳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面着墨。皆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有“声韵意境,相得益彰”之妙。再如《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这首诗更是转韵频繁,动人情感。除夕之夜,堂上明烛高照,韶光易逝,岁月蹉跎,除了“美酒一杯声一曲”,又能何为?后来者李商隐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是一脉相通,可见李颀的音乐诗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李颀的诗,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可谓篇篇机宕神远,妙境高澹。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说:“李东川七言古诗,只读得《两汉书》烂熟,故信手挥洒,无一俗料俗韵。”更有宋育仁在《三唐诗品》中这样评说:“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
为诗之外,李颀在晚年过着以梅为妻,与鹤相伴的隐居生活。并且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唐诗评选》有云:盛唐之有李颀,犹制艺之有袁黄。东川七律,风骨凝重,声韵安和。李颀的诗,或许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天马行空;也没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样的现实忧患;更没有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壮志难酬,但李颀依然是独特的,他的疏放超脱,厌薄世俗,边塞诗风,翛然远意,毫无疑问,给后世留下的,是回味玄想的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