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志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从关注课堂和某一知识点,到关注更广泛的单元教学,已成为新时代下课程改革的必然。单元教学强调真实的情境和任务,旨在改变以往支离破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本文从统编版教材单元内容的现代文学视角,结合崔允漷教授对“单元教学”内涵的阐释,探索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单元教学 相关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30
隨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地发展其特色。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单元教学法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指导价值。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在2019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整个语文课标的核心概念,也是新《课标》的“文眼”。那么,何谓语文素养呢?巢宗祺教授明确指出,语言素养包括词句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技巧和习惯、读写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趣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等。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听、说、读、写”四字原则。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综合的、对学生能力养成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由于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思维体系复杂而分散,分散在初中语文六本教科书各个方面。如果没有细化和统一,就难免出现分裂和重复,很容易“一叶障目”。如果我们从初一开始给学生制定系统的、连贯的、阶梯式的语文学习目标,然后审视每个学习阶段的独立目标,根据每本书的细化目标,通过各个教学单元去落实,形成学生成长点的坐标体系,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事半功倍。
当代社会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人,需要重新思考“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要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因此,课程教学的设计单位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围绕主题将知识结构化,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元。因此,单元教学的价值在于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将精读内容与自读内容联系起来,并与阅读理解和写作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切实提升语文能力,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同时促进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
二、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初中语文单元教育的显著特征,也是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特征。单元教学的过程是将教学的内容分成若干块,将这些块作为单元,以这些单元为单位,形成综合性和整体性强的教学结构的大纲。由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其侧重是单元,在单元和单元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不断加强单元和单元之间的整体性,然后根据单元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工作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然后通过这种单元式的整体学习,更好地形成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单元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整体的教育观念。教师通常针对一个单元内的文本在一些教学计划方面进行规划,在此过程中,基于不同文本的不同特征,在整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教学设计。这极大地突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特征,这种整体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师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对单位内的文本教学和学习进行统一安排,不断加强教师教学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性。学生也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在其学习的知识点之间进行一定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整体特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知识,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素养。整体性在初中语文教学内的影响巨大,不可缺少,这种综合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运用能力,学生也可以更方便地将其所学知识衔接起来,方便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理解。
(二)系统性
系统性也是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元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单元,以单元为基础进行有序、科学、合理的教学。单元内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心挑选,每单元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和重点文章,也将根据学习主题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这是一个相对完整且系统的单元体。这种单元结构大大增强了单元内容的结构性和规范性,使各个单元联结起来真正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这种安排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单元学习的整体目标和任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系统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系统性是单元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单元教学的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系统性的特点指引下,我们在单元备课上要形成一定的逻辑方式。单元视角下的备课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从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重组、整合为相对完善的教学单元,确立单元目标,划分课时,将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行有序规划,以整体性的视觉来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和落实。通过每一课时的有序实施,突出教学内容的主线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关注学生的经历,发展学生的素养,凸显学科本质,以优化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单元的系统性决定着单元备课和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三、关于实施单元教学的建议
(一)整体感知,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
整体感知,指的是整理每篇文章的内容。这是一个单元的起始课,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好好把握,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所谓目中有人,是指要走进文化大家的作品当中,必须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诠释好文化大家的文化情怀。心中有情,是指语文的功能是表达情感,用情感打动人心。营造情境、营造氛围、调动情绪,是把握文章情感的关键,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方法来呈现、铺垫情绪,从而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世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内涵。
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描写的都是普通人。通过对普通人的日常琐事反映“爱”的主题,讲述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普通人和弱者之间)的同情和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广义的“爱”,深入美的教育。本单元包括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李森祥的《台阶》等 。
单元导语是这样叙述的:“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鲁迅、杨绛、李森祥等人都在现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从作家的人生历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传达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进而关注课本教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时代的风云变迁和不变的人文情怀,然后再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能从文本中领略到深刻的情感,并能进行下一步的深入分析。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艺术,当学生心中有情时,他们才能真正进入书本的深处,并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二)经典鉴赏应选择目标,突出主体思维的培养
经典的鉴赏不应该是一门乏味的内容分析过程,用琐碎的问答淹没经典之美,将一篇优美的文章分解成支离破碎的语句。教学目标应该是回归语文学科素养——听、说、读、写。经典鉴赏要引导学生探索作者是如何创作出这样隽永的经典,引导学生鉴赏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写作规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最终对自己的写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仍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阿长与〈山海经〉》中呈现了一位虽然地位低下、愚昧麻木,但是又不失淳朴善良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鲁迅先生用质朴的文字表达了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老王》这篇文章中,杨绛描述了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尊重。
在内容对比分析中,不难看出这些文章描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社会地位低、生活艰难,而且每个人物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课文在题材的选择上各有千秋:《阿长与〈山海经〉》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个性;《台阶》的线索纵横交错,在纵向的主线上选取几个片段横向展开,别有新意;《老王》也是通过人物横断面,纵向展开人物描写。
在《老王》这篇课文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愧怍”的理解。从全文描写中可以看出老王在感情上已将“我们”当成了亲人,可是他直到生命的终点都没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都未曾得到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都没有被融入“我们”一家。老王走了,他是带着无法言说的心灵渴求和永远的遗憾走的。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疏忽和不曾用心体察老王的心灵渴求造成的,尽管“我”内心对他是真诚的、关爱的,但远未曾达到老王对我们的感情程度。所以“我”“愧怍”,更为“我”的无法补过而“愧怍”,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根据单元基本问题,进行重组规划和协调改进
初中语文单元的教学设计应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评估学生发展的新领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达到整体单元的教学目标。“调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组计划,一种是协调进展。
重组计划主要以课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将教学材料进行重新调整。重组应考虑到正在进行的课程的教学思路,考虑到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设计和组织教学计划,使调整后的单元教学也能条理清晰。另外,还要考虑到课程规定中对于总课时的要求,合理划分学时和课程,既切实适应学生的学业压力,又能确定课堂教学效果。
“协调改进”侧重于根据课堂内部和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环境的差距,在单元规划和实践中调整教材,协调学习内容分布、内容难易程度、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拓展等方面的逐步发展。根据课堂情况和教学目标,重新设计过程评价计划,以过程性评价来引导,寻找更合理的单元教学要素结构,创建适合学习的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环境。
在单元的重组规划和协调改进之前,有效进行单元教学还要关注单元基本问题的确定。
对于基本问题的界定,大致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是开放式的,这些问题不存在唯一的、最终的、正确的答案。
2.是发人深省和引人思考的,这些问题常常会引发探讨和辩论。
3.是需要高级思维的,如分析、推理、评价、预测等。仅仅通过记忆知识点无法有效回答这些问题。
4.会指向学科内(有时是跨学科的)重要的、可迁移的观点。
5.能引发其他问题,并激发进一步的探究。
6.需要证据和证明,而不仅仅是答案。
7.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反复出现,也就是说,这些问题需要反复不断地使用和修订。
我们可以通过分解课程标准、从整体性基本问题提取、梳理单元教学系统、充分评估学情、结合学业考察标准等方式进行基本问题的确定,并确定教学目标。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唐诗五首》教学为例,在单元导语中这样叙述:“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分析导语可以看出单元教学中对于古诗学习的一般路径,需要通过整体感知内容,来体会作者情怀。对于作者情怀的体会,需要借助诵读、联想等方式,當然,基于古诗学习的特点,还要借助意象的特点来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所以基于这个单元的教学特征,对于《唐诗五首》的学习,就可以依据单元导语的内容确立古诗教学的基本问题,那就是把握意象和作者情怀的关系。依据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三个主要教学任务:
1.概念性读写知识:古诗意象是如何影响情感表达的;
2.程序性读写知识:如何读懂古代诗歌的意象;
3.策略性读写知识:如何高效进行古诗学习。
依据三个角度,可以进而梳理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情境任务,单元基本问题的确立,是有效开展单元教学的前提。学生在学习和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有序地完成单元导语提出的教学目标,也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单元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如何在实际情况下优化任务设计,如何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等;还有许多新术语需要研究,比如大概念、大项目等等。行动是知识的开始,知识是行动的成果。只要我们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就可以构建一个生态和谐、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勇《例谈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中学语文》2020年第16期。
[2] 张沥文《基于部编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学教育》2020年第3期。
[3] 高兰《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4] 莫家泉《单元教学“四个一”》,《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5期。
[5]黄艳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淮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6]刘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7]王何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8]杨平《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伊犁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