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传播“无障碍”观察: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之策

2023-04-22 20:33白晓晔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无障碍手语字幕

付 帅 白晓晔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如盲人生活中需要辅助行动的手杖,需要通往城市各个角落的盲道,对视听障碍人士来说,通往心灵的“文化盲道”和“文化手杖”同样不可或缺[1]。随着数字视听时代的到来,“无障碍”概念已从物理层面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渐扩展至视听传播领域。这意味着,除了建筑物、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物理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以外,我们还需要对网络视听的无障碍现状加强关注,以确保视听障碍人士能够平等地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机会。

1 视听传播“无障碍”发展现状

1.1 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日趋规范

让视听障碍人士能够无障碍地接触和使用网络视听媒介是国家网络视听工程迈入“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任务[1]。近年来,为推动无障碍视听内容的供给,保障视听障碍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我国针对视听传播无障碍的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2]2023年6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条件具备的每天至少播放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并逐步扩大配播手语的节目范围。国家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网络视频节目加配字幕、手语或者口述音轨。”[3]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文件的出台,以及《无障碍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规范》等行业规范的制定,形成了以无障碍视听内容广泛供给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意见体系,无障碍视听也朝着从生力军到主力军、从新阵地到主阵地的方向发展。

1.2 多元供给加速释放,无障碍视听行稳致远

当下,我国无障碍视听技术服务与内容供给不断增强。一方面,传统媒体行业在推动无障碍视听方面作出了努力,例如,中央电视台在《共同关注》《国际时讯》等新闻节目中提供了手语翻译及全程字幕供给;央视新闻与百度智能云曦灵智能数字人平台合作推出虚拟手语主播,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为视听障碍人士提供体育赛事手语直播。另一方面,网络视听平台及智能数字电视平台均积极探索无障碍视听落地策略。例如,爱奇艺“光明影院”上线无障碍电影;抖音、快手、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对专属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进行无障碍改造,上线实时字幕、色觉优化、口述影像、手语翻译、声音增强等辅助功能。黑龙江IPTV(网络电视)推出《看中国》专区(手语版),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手语技术服务听障人士。

1.3 技术助推视听向善,智能科技不断涌现

我国无障碍视听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先打出标题字幕,成为中国电视台使用字幕的开端。随着社会对视听障碍人士需求的关注增加,相关技术开始萌芽。

在以盲文点字技术为代表的初期阶段(1990年至2000年),主要关注对视力障碍者的辅助技术,如视障人士主要使用盲文点字技术进行阅读和写作。同时,一些声音放大设备和抄写机也开始出现。

在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2010年),电视媒体的无障碍视听传播有了突破。字幕逐渐开始在电视节目、影视剧中得到推广。但这一阶段的字幕配备仅能在录播节目中实现,在直播节目,尤其是直播的新闻节目和大型活动(比如晚会、体育赛事等)中仍无法做到配备实时字幕[4]。

在以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化阶段(2011年至今),全民共享人工智能等智能视听数字红利,全媒体无障碍视听传播开启了蓬勃发展之路。科大讯飞将文字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向大众普及;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数字人“小莫”,实现多场景数字人手语翻译;抖音上线无障碍字幕直播间,利用AI识别、人工校对互相配合的模式,向观众提供无障碍字幕。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智能化媒体服务与“AI+5G+4K+VR”等新技术融合的无障碍视听新格局。

1.4 无障碍改造强凸显,彰显网络人文关怀

近年来,我国网络视听应用无障碍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科技赋能的浪潮中彰显网络人文关怀。202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专项开展互联网网站与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5]。2023年7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名单,其中包括抖音、抖音火山版、喜马拉雅、爱奇艺、优酷视频等5款网络视听App;腾讯新闻、腾讯新闻关怀版、微博、微博大字版、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大字版等6款新闻资讯App[6]。上述11款无障碍视听App,涵盖了当前全媒体视听传播的基础类型,可基本满足视听障碍人士对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剧、网络新闻、体育赛事、直播带货、电子竞技等不同视听类型的需求。

2 视听传播“无障碍”的现存挑战

2.1 生产应用层面

2.1.1 用户触达面较窄

目前,我国无障碍视听内容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电视手语新闻和无障碍电影等个别领域,在直播、游戏、教育等其他领域仍然没有足够全面的无障碍视听内容可供受众选择,导致视听障碍用户的触达面较窄。

2.1.2 资金投入有限

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等。然而,由于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相关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这对提高无障碍视听内容的生产质量和数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2.1.3 人才供给不足

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制作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缺乏足够的无障碍视听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音频描述和手语翻译等方面。这导致无障碍视听内容的生产能力有限,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2.1.4 宣传和推广较局限

一方面,无障碍视听内容主要面向视障和听障人士,而这两个群体在整体人口中的比例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传播者可能对于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存在和价值缺乏足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和歧视,导致无障碍视听推广受到限制。

2.2 持续运营层面

2.2.1 制作更新成本高

无障碍视听内容制作涉及AI语音识别与语义合成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投入与更新迭代需要一定的成本,且随着节目内容的更新,需要不断制作和更新无障碍视听内容,这也在无形增加运营成本。

2.2.2 人力成本高

无障碍视听内容的持续供给离不开专业人员进行内容制作、页面编辑、技术维护、设备管理,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薪资待遇需求较高。

2.2.3 广告赞助限制

由于视听障碍人士较少,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广告商或赞助商的吸引力不够,市场收入来源缺乏,增加了持续运营成本压力。

2.3 技术手段层面

2.3.1 技术支持不够

虽然部分应用程序的无障碍服务提供了文字描述、语音提示等功能,但目前这些技术在处理复杂的图像、视频和网页等内容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网页内可供点击播放的视频内容和可供点击展示的图片信息均尚未提供无障碍影音化技术支持。

2.3.2 体验效果欠佳

听障人士主要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手语翻译和实时字幕等技术来实现无障碍访问,但是目前语音识别准确度并不高,容易出现误识别和漏识别的情况;语音合成后的内容可能会带有机械感,难以达到自然交流的效果;AI手语翻译主要提供手势汉语而非听障人士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自然手语,由于文化差异等,听障人士对传播内容理解程度不高。

2.3.3 多模式融合不足

多模式融合的无障碍视听技术是一种将多种视听模式进行融合,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无障碍视听体验的技术。实现多模式融合呈现需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等多种技术支持,且需要涉及用户的个人数据,包括语音数据、手势数据等,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3.4 行业标准未统一

实现无障碍视听内容还需要统一内容标准和适配性规范,以确保不同平台和设备的无障碍内容可以互通与兼容。但目前我国在无障碍视听技术标准方面还不够统一,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和平台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频繁遇到无法适配的问题。

3 视听传播“无障碍”现存挑战的应对之策

3.1 以受众视角探索无障碍视听多元化场景应用

在内容生产层面,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视听内容外,无障碍视听内容创作者应创新内容类型。例如,随着电竞行业的不断发展,手语电竞解说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无障碍内容供给方式,通过手语电竞解说可以为电竞爱好者提供实时解说,让更多的视听障碍人士了解和参与电竞比赛。在分发渠道层面,除了传统的电视台、电影院、在线视频平台等分发渠道外,还可以探索一些新的分发渠道,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智能互动大屏等。这些新的分发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无障碍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此外,视听障碍者的需求和特点各不相同,相关人员在打造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多元化场景时应考虑个性化定制,其可根据视听障碍者的需求和特点,制作无障碍直播带货、无障碍网络综艺、无障碍网络剧等视听类型,并通过个性化算法推荐、内容过滤等服务提高针对性与实用性。

3.2 多元主体参与,促进无障碍视听供给降本增效

多元主体参与是促进无障碍内容供给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制作、传播与推广,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内容质量。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无障碍视听内容的制作和推广,并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机构开展无障碍视听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减轻企业和机构的运营成本压力。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视听障碍人士提供定制化的视听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与视听平台共同开展无障碍视听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投入。

3.3 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制作标准与规范

加大对无障碍视听制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建立专业的无障碍视听制作培训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才加入无障碍视听制作领域,提高无障碍视听制作人才供给量。同时,建立无障碍视听制作标准和规范,提高无障碍视听制作的质量和水准。一方面,要持续更新网络视听平台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无障碍视听制作技术规范要点,考虑听障者与视障者的特殊情况,弥补听障者无法感知人声、音乐、音响等不足,弥补视障者无法感知影像叙事节奏等不足。

3.4 技术革新赋能无障碍视听产业

制定系统性的无障碍视听技术发展战略,健全各类视听应用无障碍技术开放共享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准确性;利用语音、图像识别、音频描述等技术,采用语音、手势、眼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尽可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利用智能助听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更加多样化的无障碍视听产品来满足不同障碍人士的视听需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视听障碍人士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视听体验,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利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将不同视听模态融合与交互,提高无障碍视听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利用与国际相关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借鉴优秀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无障碍视听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无障碍手语字幕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浅谈家居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浅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奇怪的手语图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