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铭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媒介载体,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从人力到内容、从内容到宣传的深度融合。而所谓的融媒体时代,就是基于融媒体形态而发展起来的媒体多元化和融合发展的时代,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整合的时代。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绝非相互孤立,甚至彼此矛盾的,而是相互交叉、融合的,这种融合为媒体受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多样的选择[1]。
关于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虽然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大体是相通的。中国新闻学者甘惜分将深度报道定义为:运用解释、预测等方法,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情节演化、影响作用等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持续跟踪报道等。而美国有关出版物则从三个层次对深度报道进行了判定:第一个层次界定的标准是真实性,即还原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第二个层次界定的标准是实质性,即通过挖掘内在,分析新闻事件的实质内容;第三个层次界定的标准是解释性、分析性,即对新闻事件并非简单描述,而是要把对前因后果的解释、分析贯穿其中。由此可见,所谓的深度报道其实就是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本质及影响等进行全方位解析的过程。
融媒体时代,人们接触新闻的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虽然快餐式的新闻已经成为更多受众的选择,但“还原事实真相”的信念一直未改变,新闻越是繁杂,深度报道就越显得弥足珍贵。融媒体时代,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受众看到新闻事件本身,更在于通过新闻事件,传达隐藏在新闻事件中的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称“三观”),端正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但在融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信息繁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有一些消极文化掺杂其中,对受众树立价值观产生了误导。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以“上帝视角”分析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去伪存真,能把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呈现给受众,免除错误信息对受众的误导,凸显新闻的价值。
融媒体时代,快餐式的新闻虽然能够给人以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但这种酣畅淋漓很难让受众的内心产生触动,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和认可,甚至很难让受众回忆起刚才都翻阅过哪些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发布新闻的媒体自然也就很难培养忠实受众。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解剖,把新闻事件的真相、蕴藏的价值观等呈现给受众,让其深受触动、获得启发、予以认可,能够给电视媒体培养出更多的忠实受众。
融媒体环境下,媒体市场的竞争迅速加剧,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基础新闻传播功能,均被新媒体所继承,且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便捷性、实时性,更贴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传统媒体在新闻市场的竞争劣势不言而喻。短、快、直是新媒体新闻的典型特征,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具体体现在快捷性、方便性上,而劣势则体现在短而平上,报道的深度不够[2]。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则大不相同,一般会通过较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或者持续跟踪报道,去把一件新闻挖深、挖透,解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如此能够提升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以下是2018—2022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销量统计图:
从图1能够看出,自2018年以来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销量已经实现了4连降,2018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4 774万台,相较2017年而言仅微增0.5%,究其原因主要是2017年国内短视频井喷式发展,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而到了2022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 634万台,相较于2018年降幅达到了23.9%。这一数字的直观变化,也体现了电视媒体在受众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电视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减小。相较于电视新闻慢、长、深的特征,新媒体新闻短、平、快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冗杂性更容易让受众产生“懒得看”的心理,导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播放量有时甚至不如自媒体照本宣读口播的播放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图1 2018—2022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销量统计图
从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渠道来看,或是出于对版权保护的考虑,或是因为在移动媒体上传播的手续繁杂,目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渠道多限于电视媒体,有的虽然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上进行了传播,但传播过程中对深度报道的压缩也较为严重,导致传播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受到公众号上传视频文件时长的限制,往往掐头去尾、丢掉了关键性因素,导致深度报道的整体性不强,难以满足受众对还原新闻事件真相的需求[3]。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开始充斥新闻传播领域,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字正腔圆的语言表达、一丝不苟的情感表达,诙谐有趣的网络文化更能被新时代网民所接受。然而当下的一些电视新闻,特别是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为了所谓的新闻解读的“权威性”,仍然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一般采用“主持人引题+解读+视频画面”的形式来呈现,很少使用动画渲染、互动点评等形式来增强新闻报道的层次感。
融媒体时代,谁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把握住新闻领域的热点话题,谁就能够吸引流量,做出有市场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但也正是这种对流量的过度追求,使得有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选题时蹭流量,新闻市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他们就选什么,想尽方法“嚼剩饭”;或者上级电视台做出的哪个新闻报道热度高,他们就紧盯着做那一块的新闻,一级跟着一级做,一级盯着一级做,导致当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同质化问题凸显,选题缺乏创新,同一选题下的新闻解读缺乏创新、缺乏深度[4]。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来自媒体市场上诞生的新的媒体形式,而机遇则在于这些新的媒体形式都能够为电视媒体所用。针对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市场影响力下降、受众获得感有待提升等问题,电视媒体需要积极构建融媒体传播体系,借助融媒体平台协同发力,持续激发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市场活力。
首先,要积极搭建融媒体平台。一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移花接木。如今,新媒体平台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市场影响力较高的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新浪、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电视媒体要学会“借鸡下蛋”,积极在上述平台开通官方账号,主动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多平台协同发力,提高自身官方账号的知晓率。二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高质量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架数量超过258万款。其中,社交类、购物类、娱乐类App的占比较大,资讯类App的占比相对较小,这显然与受众日益增长的通过手机了解新闻的现实需要不匹配。所以,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围绕深度报道节目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新闻客户端。
其次,要积极打造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融媒体品牌。融媒体时代,有一个拿得出来、唱得响的品牌,对新闻节目的正面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电视媒体要打造融媒体品牌,可以通过三步走来实现:第一步,突出特点,定位融媒体品牌。电视媒体在打造融媒体新闻品牌时,必须要使其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要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原创性。第二步,围绕特点,打造融媒体品牌。明确品牌定位后,要结合不同媒体形式的特征,构建不同媒体的品牌展示平台,如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建立新闻类App等。第三步,聚焦特点,制作融媒体新闻产品。结合新闻品牌的特色定位,有针对性地对新闻进行品牌化加工,把品牌特色融入新闻中去[5]。
融媒体时代,各种层出不穷的媒体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处理技巧较大地丰富了受众的感官体验[6]。必须学会借势而为,不断用全新的新闻节目制作理念来创新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风格,满足受众和市场的需求,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才有出路。
首先,要创新新闻深度报道的拍摄手法。要想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离不开记者的大量采访及其对事件来龙去脉的了解,这个过程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拍摄方法来营造氛围,如利用隐拍的手法来增强神秘感,用抢拍的手法增强紧张感,用长镜头带给受众沉浸感,用短镜头让受众身临其境等。因此,电视媒体可以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增强新闻深度报道的层次感,提高新闻深度报道的感染力。
其次,要创新新闻深度报道的表达形式。语言创新是提高新闻感染力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拉近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距离的主要工具。在融媒体时代,受众习惯了新的媒体语言表达环境,电视媒体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闻深度报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要学会巧用方言,还原新闻事件现场,增强新闻感染力;要加强与受众的情感交流,实现语言共情;要巧用网络流行语言,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
最后,要创新新闻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动画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电视媒体在制作深度报道的过程中,要大胆使用这些新的技术,丰富新闻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例如,可以用动画技术还原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增强深度报道的可塑性;可以用虚拟技术和3D技术,把受众带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等,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在融媒体这个大环境下,有效的新闻热点,无限的媒体资源,同质化选题是难以避免的,所以电视媒体要想做好新闻深度报道,就必须加强对新闻选题的深度挖掘,创新新闻报道的创作视角,体现出差异性,凸显新闻深度报道价值[7]。
首先,要聚焦热点话题,选题。新闻报道和受众需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新闻报道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受众需求能够促进新闻报道创新。受众需要什么,电视媒体就要报道什么,这是电视新闻活力和生机所在。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聚焦融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从而确定选题,如通过百度热搜榜、抖音热搜榜等,掌握实时热点话题,从而进行新闻选题。
其次,要聚焦价值引导,审题。前面已经讲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事实真相,更在于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确定新闻选题之后,新闻编辑还要围绕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确定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报道方向等,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最后,要创新解读视角,根据读者的需求去答题。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而言同样如此,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由于年龄、社会阅历、职业等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电视媒体也要学会因平台而异,因人群而创新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视角。例如,针对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这一热门新闻,如果老年人群受众较多,则应从ChatGPT是什么及其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的角度进行新闻解读;如果从事知识版权工作的受众较多,则应从版权开发与保护、知识创作等角度出发去解读等。
总之,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煲粥式的深度报道显得弥足珍贵。融媒体既给电视媒体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也给其带来了机遇,电视媒体必须积极融入融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中,用融媒体时代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助力电视新闻创作,丰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