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采择·共振: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的共情传播研究

2023-12-20 07:27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0期
关键词:弹幕共情纪录片

田 地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取材于真实事件、人物与环境,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1]。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平台,B站将自制纪录片打造为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2021年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3亿[2]。B站自制纪录片受到如此青睐,得益于贴近性强的议题与激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创作策略。共情(empathy)为心理学概念,“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3]。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朗斯·德瓦尔认为,共情有很多层内容,核心为人类的“情绪感染”本能,即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得同对方一致;演化的过程又增加了更复杂的能力,如“换位思考”,即有意识的感同身受[4]。“共情”引入传播领域后,便有了共情传播的说法,指“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其将传播层次扩展至“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5]。这是目前学界公认的对于共情传播的阐释。本文将B站自制纪录片对受众的共情传播划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立足于个体,即纪录片通过面孔特写镜头运用、凸显内聚焦叙事等策略,引导受众进行情绪感染与换位思考;第二个层次作用于群体,即纪录片通过设置弹幕与跨平台传播等方式引导受众产生“群体共情”。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B站“自制”纪录片专题中所有纪录片的第2集,共66个视频,将其作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为2023年1月18日。

1.2 编码类目

依据弗朗斯·德瓦尔对共情层次的划分,本研究将编码表的一级指标归纳为“情绪渲染”“观点采择”和“意义流通”,与之对应的纪录片构成要素与互动路径为二级指标。在“情绪感染”阶段,纪录片通过面孔特写让观众在不经意间形成与人物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在“观点采择”阶段,纪录片通过人物角色、内聚焦叙事与富有情感的解说词,引导受众感同身受;在“意义流通”阶段,纪录片借助弹幕、二创专栏与跨媒体传播,在意义流通中将个体层面的共情延伸至群体共情。本研究采用这些指标研究B站自制纪录片的共情传播(见表1)。为保证编码结果客观、科学,包括笔者在内的2位编码员遵循详尽无遗并且相互排斥的原则,对提取出的66个样本进行分析。

表1 纪录片共情传播的内容分析编码表

1.3 统计结果

在特写镜头中,面孔特写占据30%。这些素材中有主人因宠物受伤而哭泣的画面、旧书店店主在书海漫游的满足画面、大学生在漫画比赛中获奖时的喜悦画面等。纪录片通过这些触人心弦的面孔特写镜头,彰显人物的内在情感与精神状态,这是其强调人物情绪价值的传播策略。

纪录片中重复出现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和受众易接触到的身边人等人物角色,以激发受众的角色共鸣。对于从事冷门职业与特殊职业的人物,纪录片运用内聚焦叙事等策略增加受众对人物的认同(见表2)。只使用内聚焦叙事的纪录片有10部,其余纪录片将内聚焦与其他叙事视角混杂使用。纪录片人物以自身视角叙述经历与流露情感,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也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表2 人物角色统计表

解说词阐释纪录片的画面信息,呈现制作方的主观评价,兼顾受众的态度情感与信息需求,内含情感导向。笔者对研究样本的解说词进行分析,发现情感词共出现56次。其中,“快乐”“满足”等正向情感词31次,占比约55%(见图1)。这些情感皆是人的共通情感。借助含有情感词的解说词,纪录片凸显出自身的思想价值和传播力,易引发受众共情。

图1 解说词中的情感词统计

共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或精神的感受和认知,弹幕文本是受众观看视频后情绪反馈的载体。有些受众在观看纪录片时,会感同身受地发表包含个人情绪的弹幕。因此,本文将弹幕中能够表达受众情绪状态的词语称为共情类词语。笔者使用 Python 软件抓取样本中的弹幕文本。从图2可以看出,共情类词语占比较大。经统计,“加油”“哈哈哈”“辛苦”“可爱”等能够表达受众情绪的词语占比40%。这些饱含受众情感倾向的弹幕文本,彰显了受众与纪录片内容的情感共振。

图2 弹幕词云图

每部纪录片下设《特别企划》《UP主和你一起看》《这很小牛》《想读就读》等二创专栏,激励受众利用素材自主创作。此外,每部纪录片的宣传都涉及网媒报道与微博、微信刊发等联合传播,旨在打通引导受众共情的渠道。如B站纪录片自制专题中播放量排名居首位的“守护解放西”系列,其微博话题讨论量已超16.8万次,微博阅读量超4.5亿次,网媒相关报道超过2 400条。

2 B站自制纪录片的情绪渲染:运用面孔特写镜头

面孔是情绪输出的良好途径。纪录片所呈现的面孔是受众鉴别人物情绪的主要标志,也是纪录片进行情绪渲染的要素之一。为顺应受众的观影习惯,纪录片基于手机等小屏播放渠道,利用特写的面孔镜头突出人物细腻的情感,强化受众感官上的刺激。

情绪传染是个体共情的基础,即在无意识之间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得同对方一致[6]。这一感知共情的生理基础是镜像神经元。它使受众对观察到的人物情绪、动作有感同身受的体验[7]。B站自制纪录片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与姿态表情,如嘴角上翘的微笑面孔、痛苦时的垂首掩面、悲伤迷茫时的眉头紧锁等,借助人物情绪的特写画面感染受众,以唤起他们相同或相似情绪。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满足等,消极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8]。B站纪录片多为社会人文类与自然类纪录片。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塑造出的最高频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分别为“快乐”与“忧虑”。“快乐”面孔常出现于人物薪火相传、完成任务、为他人提供帮助等情境中。“忧虑”常出现于人物任务失利与前途茫然等情境中。B站自制纪录片往往展现多位人物的神情与动作等非语言符号,利用“重复”手法来强调未经修饰的真情实感,强化情绪输出的视觉张力。重复传递人物较为强烈的情绪,无疑是纪录片常用的作用于受众感官认知层面的情感化传播策略。

情绪感染类纪录片不局限于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例如,自然类纪录片以动物的自然生活类比人类的社会生活,借助动物的某些类人化的情绪表达与冲突矛盾,运用特写镜头进行拟人化的情感投射,建立一种亲密感。美国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指出动物具有愤怒、恐惧、兴趣、期望、分离焦虑与社会依恋等情感[9]。我国历来也有“万物有灵”等理念。人与动物有着丰富且相似的情绪,受众能从动物身上感受到“爱”“喜悦”“悲伤”等。借助情绪,纪录片引导了受众共情的情感方向。积极情绪唤起受众的正向情感,进而影响受众的态度、认知与行为,更容易令受众产生利社会行为。消极情绪也能获取正向的反馈,让受众在反思中领悟纪录片所传递的意义,从而形成正向的情感理念与态度。

3 B站自制纪录片的观点采择:凸显内聚焦叙事

情感渲染之后,便是有意识的感同身受,即认知层面上的“角色采择”“观点采择”。受众有认知到人物所处的情境与心理状态的能力,但这种认知能力受到纪录片叙述视角的限制。内聚焦的视角基于故事内人物的感知;外聚焦仅仅观察人物的外部言行,不透视人物的内心[10]。B站纪录片结合内聚焦与外聚焦叙事,在客观地观察与记录社会现实的前提下,给予人物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在引导受众理解“人物都经历了什么?”“人物为何产生某种情绪?为何出现某种表情?”等方面,B站纪录片采用内聚焦叙事,对个体情感进行观照。B站自制纪录片应用内聚焦叙事,将故事穿插在人物情感的表达框架中呈现,以增强人物情感的流露,打造人物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传播情境,从而令受众产生代入式、沉浸式乃至同感式的情感体验。

同时,纪录片通过解说词、背景音乐、同期声和人物语调等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纪录片的解说词含有情感导向,解说词中的情感词能够标记与强化人物的情感,在准确地连接起画面信息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受众情绪。B站自制纪录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正负情感词分别为“快乐”与“紧张”。但解说词并未刻意煽情,而是如实记录人物神态、行为与环境氛围,客观呈现出信息所含的情感驱动力。这一策略立足于纪录片共情传播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激发受众进行换位思考与感同身受的环节。纪录片人物所处的生活情境与社会关系在内聚焦叙事中凸显。这种叙事方式在满足受众求知欲的同时,令受众深度理解纪录片文本所包含的情感与意义,以引导受众个体产生更深层次的共情。

4 B站自制纪录片的情绪分享:群体共情

共情更容易发生在具有亲密关系的同一群体之中。趣缘是一种促使群体快速汇聚的因素。因兴趣而观看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与情绪共享,所进行的群体共情强烈且持久。作为群体共情的传播载体,B站纪录片平台设置点赞、评论、发布弹幕、实时聊天室等互动模块,为受众提供情感表达空间,引导受众共享,并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形成群体共情。发布实时弹幕是受众在产生共情体验后实时传递情绪、呼应其他受众情绪的主要途径。重复与相互附和的弹幕,是受众群体基于虚拟的“身体在场”来共享情绪与彼此认同的群体共情的符号产物。

B站所设置的用户反馈机制,为群体共情的发酵打牢了根基。受众在B站平台上根据纪录片文本实时发布的弹幕与二次创作,属于第三级文本。这类文本是受众基于自身经验对纪录片素材的解码,本就包含着情感与观点。其中,弹幕更为明显地记录着受众的情感流变与情绪共鸣。平台设置弹幕,为受众的“有感而发”、情感表达以及群体性的共情唤醒提供了空间,促进了群体的交流互动与情感认同。“泪目”“加油”等高频弹幕词,已然展露出受众的情绪。B站还推出“一起聊”新功能,将在线观看的用户聚集于同一线上放映室,通过更灵活的分享渠道促进群体共情。与此同时,B站自制纪录片设置《二次创作》专栏,收集用户根据纪录片所制作的优质混剪视频,尊重受众对于纪录片的意义赋予,促使受众与纪录片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这种尊重与认可受众自由解码的激励设置,激发了受众更为强烈的互动和对纪录片素材的共情,提高了受众共情的凝聚度和纪录片的美誉度。

综上所述,一方面B站自制纪录片通过人物面孔特写镜头与凸显内聚焦叙事,来感染受众情绪,进而引导受众对纪录片人物进行自我投射、想象或者模拟人物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纪录片平台借助弹幕与二创专栏、开辟跨平台账号等一系列基于传播反馈的互动操作,强化受众群体的情感共振,有助于凝聚群体共情。

纪录片的共情传播策略勾连叙事情节,传递真情实感,引发受众思考与自我投射。注重共情的纪录片在承担宣传教育功能的同时令受众感受到脉脉温情,从而能更有效地提升情感内涵与主旨的传播效果。共情传播是纪录片不受题材限制而迅速拉近与受众心理距离的有效路径。B站自制纪录片运用共情传播策略,在受众群体中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共情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弹幕共情纪录片
弹幕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HOLLOW COMFORT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