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60余年的弘扬传播

2023-04-22 12:18张利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林州市林县红旗渠

张利华

(红旗渠干部学院 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1960年2月11日,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三万七千人浩浩荡荡向太行山进军,开启了改造山河、引漳入林的伟大水利工程建设,也锻造了震铄古今的伟大红旗渠精神。60多年来,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从未中断。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红旗渠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2年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延安和红旗渠,再次引发了红旗渠精神的宣传热潮。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回顾红旗渠精神60多年不平凡的传承弘扬传播历程,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奠定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

据有关资料记载,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动工,1965年总干渠通水成功,1969年支渠配套工程全线竣工,全长1 500公里,刚竣工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轰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旗渠成为中国水利战线上的一面红旗,红旗渠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精神代表。奠定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渠精神宣传弘扬的主基调。

国内主流媒体对红旗渠的大力报道宣传。红旗渠工程是紧跟国家政策指示的时代产物,1957年10月,根据中共八大的决议,中共中央制定了农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的农业革命,引发水利建设高潮。林县县委积极贯彻中央指示,掀起了林县水利设施建设高潮,红旗渠工程在此背景下动工,红旗渠的成功印证了国家水利建设政策的正确性,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因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国内主流媒体宣传红旗渠的空前活跃时期。在红旗渠动工之初,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即来到红旗渠工地,开拍《红旗渠》新闻纪录片[1](P466)。1965年总干渠通水后,《河南日报》发表《贺红旗渠通水》社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党的领导无所不在——记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斗争》,并配发社论[1](P466),红旗渠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并引发了参观学习红旗渠的热潮。1966年红旗渠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后,《人民日报》刊发《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社论,随后《河南日报》发表《学林县、赶林县、超林县》[1](P466)一文祝贺红旗渠的成功建设。可以说这一时期国内主流媒体对红旗渠的大力宣传报道,是红旗渠精神广为人知的有利契机。

红旗渠开始走向世界。1965年大型新闻纪录片《红旗渠》电影[2](P402)在全国放映,引发轰动效应。1970年林县红旗渠开始对外展出开放,1971年林县成为全国第二批对外开放单位[1](P471),1974年邓小平率团参加联合国会议时,第一次放映《红旗渠》纪录片,使红旗渠在国际上一炮打响,红旗渠开始走出国门,并引发了国际友人的红旗渠参观热。据统计,从1962年至1983年,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500余人参观红旗渠[2](P404),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其中更有外国国家领导人来参观红旗渠,如几内亚共和国总理兰萨纳贝·阿沃吉,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等,他们对红旗渠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红旗渠为“当代的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红旗渠在国际上的盛誉,使得红旗渠成为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代表符号,时隔多年红旗渠在非洲依然保有知名度。

参观学习红旗渠热潮在国内的兴起。随着对红旗渠的广泛宣传报道,林县成为对外开放的热点,赴红旗渠参观学习成为了解红旗渠的主要方式。六十年代红旗渠建设时期,即有相关单位部门前来参观学习红旗渠建设的伟大壮举,如红旗渠日志记载:1964年8月26日,河南省水利厅地质工程队第一队,共计113人前往红旗渠建设工地参观[3](P478);1965年2月19日,内黄县县社领导一行60余人,来到青年洞、盘阳洞参观,学习修渠经验[3](P489);1965年3月10日,内黄县一行约300 人乘坐7辆汽车来红旗渠工地参观[3](P493);1965年3月17日,长垣县一批县社领导干部28人,前往红旗渠渠首参观[3](P495)等,但总体上依然只是周边区域的小范围、小规模参观。随着红旗渠三条干渠和支渠配套工程竣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1970年拍摄《红旗渠畔展新图》纪录片,对红旗渠进行全面报道,在全国播放并向全国人民展示红旗渠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P472),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人士前往红旗渠观摩学习。来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有:李先念、乌兰夫、叶飞、陈慕华、姬鹏飞、乔冠华、吴学谦、钱正英、赵朴初、何英、陈永贵、黄镇、康克清、蒋南翔[1](P474)等,他们对红旗渠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各地党组成员、人民团体和群众来林县红旗渠参观的络绎不绝,据林州市党史研究室内部书刊《创业丰碑》记载,一天最多者达4 700余人。至七十年代末,国内来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累计达162万人,红旗渠名号在国内彻底叫响了,这也为红旗渠精神后续的传播弘扬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恢复展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红旗渠宣传弘扬的第一个高峰期,但在“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红旗渠在政治上被列入左的产物,红旗渠建设者受到不公平对待,导致红旗渠精神宣传弘扬工作一度销声匿迹。直到八十年代末,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这项伟大事业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于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相关专业书刊开始涌现。红旗渠在建成后即开始大量宣传并印制刊物,由于形势需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旗渠相关书刊主要以工程数据、先进人物、奋斗故事介绍为主,专业性不强,特别是相关书刊较少。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党认识到必须重拾优秀文化精神去占领思想领域高地,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重新受到重视,并开始重启红旗渠精神宣传弘扬工作。重启红旗渠精神宣传工作首先是在林县内部开始启动,1987年3月,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杜魁兴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报告中说:要保护好红旗渠伟大工程,打破了林县内部多年来对红旗渠避而不谈的沉闷空气,受到与会干部群众热烈鼓掌[1](P476)。林县县委顺势而为提出要总结弘扬红旗渠精神去进一步推动林县改革开放和经济振兴实业,在此基础上,林县县委、县政府第一次把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明确写进指导思想中,并印发《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认真总结、公正评价红旗渠,第一次公开阐述红旗渠精神。同时,林县县委县政府开始组织红旗渠文史资料刊印工作,如198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红旗渠》,从专业的角度对红旗渠工程进行了客观、全面的介绍。1995年三联书店印制的《红旗渠志》,用60万字记录了林县人民苦战10年开凿红旗渠的壮举,该书被评为河南省地方志成果一等奖,是目前研究红旗渠的必备工具书。民间热心人士也积极投身红旗渠文史资料编撰事业,如杨培森、王宏民编撰,199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郭世杰编撰,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发行的《红旗渠人物》;红旗渠工程总设计师杨贵编写,1998年香港文茂出版社出版的《红旗渠建设的回顾》等,都是优秀专业的红旗渠文史资料书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旗渠文献资料的整理刊印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红旗渠旅游业开始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旗渠参观盛况,启发了林县县委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但受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六七十年代参观学习红旗渠主要以政府接待、政治学习为主。进入九十年代后,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春风吹开了林州决策者的心扉,红旗渠成了启迪林州人全方位开发旅游的金钥匙。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红旗渠的前期影响力和林州市境内旅游资源,加紧发展旅游业。1992年林州市邀请北京大学专家对林州市境内的风景区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规划,1994年9月出台《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红旗渠景区进行全面打造。首先是进行红旗渠景区开发建设,将红旗渠游览区打造为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3处景点,至2000年共投入资金1 038.5万元[4](P299),将红旗渠游览区打造成为精品风景区。其次是注重旅游宣传,林州市委市政府采用多种途径加大对红旗渠风景区的宣传促销,1998年林州市在《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河南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上接连推出红旗渠风景区的宣传报道;同年林州市配合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省委宣传部拍摄电视连续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并在全国热播,掀起红旗渠风景区的旅游热潮;1999年林州市接连在《中国旅游报》《深圳投资导报》《新华每日电讯》《旅游纵览》等报刊发表文章70余篇,并举办红旗渠旅游推介会,如举办世界杯滑翔赛、国际滑翔旅游节,加大红旗渠风景区的宣传力度。林州市自九十年代初将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并大力扶持,旅游业效益日益明显。1991年林州市接待游客仅为15万人次,间接门票收入80万元,1999年全年接待游客114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 315万元,社会效益1.3亿元[4](P320),旅游产业跃升为林州市的支柱产业。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使红旗渠影响力日益深远。九十年代初,先后任河南省长、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多次到林县考察,并指出:“林县这几年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感到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就是林县人民建设红旗渠过程中所创造的红旗渠精神的升华,也就是江泽民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期的创业精神”[4](P110),199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将红旗渠精神树立为全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1993年河南省委正式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同年7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红旗渠精神光耀中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对林县进行报道,全国重新掀起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等领导一行17人,专程来红旗渠考察。199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参观红旗渠,高度评价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4](P111)。199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来林州视察红旗渠,并指出:“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能丢,应当在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扬光大”[4](P112)。这一历史时期,先后来林州市视察红旗渠的领导同志还有廖汉生、马云瑞、姜春云、刘云山、曾庆红、曾培炎、彭珮云、杨汝岱、叶选平、李铁映、王恩茂、王震等,都对红旗渠给予了高度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使红旗渠精神宣传工作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新焕发生机并步入正轨。

三、与时俱进:21世纪初期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

进入21世纪,红旗渠精神作为林州市的“传家宝”、立市之本、兴市之魂,林州人民继续传承弘扬宣传红旗渠精神,并随着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焕发出新的特点。

红旗渠精神学习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步入常规化。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21世纪初期,红旗渠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被列入党员干部的进修课程并逐步走向常规化。90年代,随着红旗渠精神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河南省省市(县)委书记学习班、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农村支部书记学习班相继在林州市举办[4](P111),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奔赴林县学习红旗渠精神和林州人民的创业精神。2001年5月14日,林州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开展“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的意见》[1](P488),开展了 “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亲自走一走红旗渠,追忆当年的红旗渠精神,这次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作风。2002年8月29日,林州市召开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动员大会,要求在全市开展红旗渠精神再教育活动[4](P672)。为进一步扩大红旗渠精神学习教育的国内影响力,2004年林州市在国家博物馆组织《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巡回展历时18天,共25万人参加展览,各界反响强烈,获得巨大成功,中央批示《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在全国展出,11月12日至12月31日,共31万人参观展览,次年继续展出[1](P491),红旗渠精神巡回展使红旗渠精神在全国党员干部中产生深远影响。为适应更大规模党员干部对红旗渠精神学习教育的要求,2002年6月8日,林州市在分水苑建成了红旗渠精神纪念馆,来自国家有关部门、河南省、安阳市的领导和林州市3 000余名党员干部,齐聚红旗渠纪念馆,欢庆这一红色教育基地的诞生,现场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相关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增多。进入新世纪,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普及,优秀影视作品成为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新渠道。早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分别在黄金时段播出14集电视连续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引起举国上下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红旗渠精神学习热。2002年8月,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红旗渠专题片《发现之旅——水之战》,讲述了红旗渠的建设历程。2006年1月7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旗渠颂》在郑州群艺馆汇报演出,各界人士共1 000多人参观了演出,随后《红旗渠颂》进京,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汇报演出,演出取得巨大反响。2007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三集播出《红旗渠的故事》,讲座全长160分钟,主讲人为林州市接待办主任李蕾,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在《百家讲坛》中播出的第一部党史类节目[5](P411),《红旗渠的故事》创造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纪录。这一时期优秀影视文化作品的不断涌现,为红旗渠精神宣传弘扬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四、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公开阐述红旗渠精神,特别是2022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闭幕后,首站来到延安和红旗渠考察,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并向全国发出“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的号召。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予以发布,奠定其历史地位。恰逢其时,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在新时代也更加规范化、时代化、信息化。

红旗渠精神教育机构朝着规范化发展。随着红旗渠精神影响力日趋扩大,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前往林州市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由此带来红旗渠精神教育机构蓬勃的发展。官方机构如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社会机构如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红旗渠奋斗精神培训基地等,有安阳市委党校、林州市委党校承接的红旗渠精神培训班,个别宾馆酒店也挂牌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导致市面上鱼龙混杂,间接影响了红旗渠精神学习口碑和培训效果。为保障红旗渠精神培训行业良性发展和林州市境内的红旗渠精神培训正规化、专业化发展,河南省委、安阳市委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教学评估,考核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红旗渠干部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办学质量评估,纳入中组部72家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果,作为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领域的标杆,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除外部评估外,教育培训机构内部也逐渐完善和规范,如红旗渠干部学院为扎实推进教学培训规范化、标准化,近些年修改完善了《五年教学发展规划》《三级四岗教学管理制度》《党性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评价实施办法》等74项文件,推动红旗渠精神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红旗渠精神教育教学形式和教学课程日益丰富完善。2013年红旗渠干部学院成立之前,红旗渠精神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即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两个景点,与一般的旅游项目无异。为深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红旗渠干部学院牵头对教学课程进行丰富完善提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实践教学特色,融理论讲授、现场体验、互动交流、深度点评于一体,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云视频“空中课堂”等方式,研发打造了一批红旗渠精神方面的优秀课程,教学形式、教学课程的丰富完善,结束了之前红旗渠精神学习流于低端旅游观光的局面,红旗渠精神培训成为全国党性教育领域的标杆。

红旗渠精神宣传弘扬传播途径日益信息化、现代化。首先是红旗渠精神网上宣传平台的建设,“红旗渠精神网上展馆”网站是由中宣部宣教局指导、中国网络电视台主办的网上展馆,通过大量真实的图片、纪录片、文字,展示红旗渠修建过程和红旗渠精神内容,展馆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介绍较为全面,为普通民众了解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平台;在“共产党员网”的“中国精神”栏目,有专门对红旗渠精神的介绍;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网站、“红旗渠风景区”网站,和其他培训机构的网站,都有关于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的全面介绍。其次是红旗渠精神学习形式创新并拓展延伸线上教学,新冠疫情期间,红旗渠现场实地教学开展受限,红旗渠干部学院创新开发了“红旗渠精神+互联网培训”教学模式,打造红旗渠精神“云直播”空中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跨越空间限制,助力红旗渠精神传播的伟大事业。再次是短视频的兴起,为红旗渠精神弘扬传播事业增加流量,大批红旗渠精神爱好者,用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红旗渠、传播红旗渠精神。如在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里搜索“红旗渠”词汇,可搜索到上万个相关视频和几百个抖音用户,其中不乏一些网络大V,如拥有825万粉丝的旅游自媒体大V“冰蛋”,发布一条红旗渠短视频即获赞25万。除此以外,红旗渠相关的优秀短视频也频频出圈,如“央视新闻”发布一条红旗渠建造历程短视频,获赞41万。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市,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红旗渠精神宣传队伍中,如以宣传红旗渠劳模事迹为主的“林州李俊生”用户,抖音粉丝接近15万人,获赞300多万;以讲述红旗渠感人故事为主的“红旗渠精神传播者”用户,抖音粉丝将近7万人等,庞大的流量数据证明红旗渠精神在信息化、时代化的今天,依然能引起众多普通民众的强烈共鸣。

猜你喜欢
林州市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林州市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林州市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有才”林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