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4-20 21:09刘永庆罗佳平李树岳李绍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双减

刘永庆 罗佳平 李树岳 李绍东

摘要:“双减”政策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深化落地,离不开政府精准有力的制度保障,更离不开学校作业管理控量提质的实现、家长行为自觉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寻找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新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可知: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但离实现家校双主体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家长的教育焦虑主要来源于教育的“内卷化”,但也不可忽视信息接触的影响。基于此,在国家、学校和家长层面提出减轻家长教育焦虑、缓解家长教育内卷的建议,为政策落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  教育焦虑  教育内卷

引用格式:刘永庆,罗佳平,李树岳,等.“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12):36-41.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基础教育行业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双减”政策的效果,以及对家长及学生的影响。“双减”政策的颁布所带来的影响是否是所谓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双重减轻,还是加深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呢?

家长教育焦虑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且教育焦虑的评价量表逐渐成熟。关于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其理论研究趋于成熟,但量化分析仅揭示了教育焦虑的水平和现状,没有深层次的对教育焦虑的产生及影响机制进行全面地探讨。据此,本文通过构建“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量表,在山东省各地级进行问卷调研,深入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教育公平、教育内卷和信息接触对教育焦虑的影响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一、模型构建

1.研究假设

教育学家胡森对教育公平内涵的认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他认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三大类。起点公平是指,不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出身,都享有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在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个体能够被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或根据个体需要而公平对待;结果公平是指,个体在学业成就上的平等能够导致他们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平等[2]。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教育公平”对“教育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1a:“教育公平”对“学习成绩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1b:“教育公平”对“学习态度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1c:“教育公平”对“升学择业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教育评价的确定性引发了当代家长难以平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难以兼顾发展的长期目标和学习的短期目标的认知冲突;本体性教育知识可知但不可即、方法性教育知识附和但不认同、价值策略性知识繁多但有断层等知识的不确定性使得家长产生知行困境,这些便是教育焦虑的内在根源[3]。另外,营利性组织围绕着各阶段升学、入学和考试的几个关键节点衍生出大量提供相关教育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在不同程度地制造教育焦虑[4]。随着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愈演愈烈,焦虑的指向已经从子女前程扩散到学区房、校园安全及家长自身成长等方面[5]。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教育内卷”对“教育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2a:“教育内卷”对“学习成绩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2b:“教育内卷”对“学习态度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2c:“教育内卷”对“升学择业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媒介信息接触对接收者的影响并不是一元的,其中不同的媒介信息渠道对个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在测量媒介信息接触这一概念时,参考中国人民大学马得勇教授提出的思路,以问题“您主要通过那些渠道来接触教育类信息?频率如何?”来调查受访者有关教育信息的接触渠道及频率。信息接触可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大不同的媒介信息接触类别[6]。其中:(1)官媒接触包括官方报纸、教育类的相关新闻,各地方电视台的教育类新闻节目,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教育分析报道。(2)非官媒接触包括教育相关类论坛、网上的教育评论,新浪微博、非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新闻,小道消息、朋友聊天获得的教育相关内幕、消息。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信息接觸”对“教育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3a:“信息接触”对“学习成绩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3b:“信息接触”对“学习态度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H3c:“信息接触”对“升学择业焦虑”有显著的影响。

2.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根据教育焦虑的理论及内涵,本文构建了家长教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核心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概念与计算机技术整合在一起,出现了结构方程模型的雏形,后来又因矩阵模式分析技术处理共变结构分析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促成了SEM模型的发展。SEM模型是一种融合了测量关系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擅长处理潜变量问题,常用于动机、态度等研究问题的分析,旨在揭示事物间的复杂关系。一般来说,SEM模型由潜在变量、显性变量和残差变量组成。潜在变量指难以直接观测到的变量,用椭圆形表示;显性变量又称测量变量,指能够观测到的变量,用长方形表示;残差变量指各因变量的残差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模型是一个将教育公平、教育内卷和信息接触三个维度视为外生潜变量,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业三类教育焦虑分别作为内生潜变量的样本结构。首先,应用SPSS 25.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其次,将检验后数据导入AMOS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最后,运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评估,通过路径系数解释潜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为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调查问卷借助李克特五分量表,对应测量值为1~5(1~5分别表示不符合~符合)。本文中教育焦虑量表借鉴了何敏琪、韩海棠、李琳等学者开发的量表,并依据林媛媛、徐晓晓等人的研究进行扩展;教育内卷量表通过开展个案研究进行内卷现象的汇总,之后进行词频分析由读者设定;教育公平和信息接触等影响因素量表主要参考李金洲、王少峰的相关研究进行设定。最终量表(见表1)。

2.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发放在山东省开展,为保证数据收集的随机性,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获取样本。第一阶段为分层抽样,分层标准选取山东省各地级市人口总数,并通过比例计算各地级市样本容量;第二阶段为方便抽样,由各地级市的调查员在附近村庄或社区随机获发放问卷。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问卷569份,根据设置的干扰项“请选择第二个选项(比较不符合)”剔除无效问卷,同时剔除问卷作答时间小于1分钟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达87.35%。

三、实证分析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见表2)可知,在497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37%,女性占比63%,受教育程度较多为本科,户口所在地分布较均匀。另外结合“双减”政策的内涵从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开展延时辅导等课后服务和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三个方面获取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表2显示,高达63.59%、68.81%和68.01%的家长对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开展延时辅导等课后服务和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持满意态度,但是仍有7.04%、9.44%和5.44%对其持不满意态度,可见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满意较高,但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

2.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问卷的信度检验选择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作为信度指标,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教育焦虑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可见问卷整体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可信。

(2)效度分析

首先,检验问卷的整体效度。以KMO值作为检验标准,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7且显著性均小于0.01,说明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整体效度。

其次,对“教育焦虑”量表进行检验,由于该量表是借鉴其他学者成熟的量表,因此需要对该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保量表可进行后续分析。用AMOS软件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教育焦虑模型的拟合系数如表4所示。由于指标为达到临界值要求,对模型进行修正,即删除B1、B5、C1三个观测变量,为C4与C2和C3的残余变量设置相关性。

修正后模型的拟合系数(见表4)最后一列所示,模型适配良好,因此,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方面的家长教育焦虑模型的结构效度良好。

最后,对“教育焦虑影响因素”量表进行检验,该量表共包含三个子量表,其中教育公平和信息接触子量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设定,教育内卷子量表为作者自创量表,因此,需对教育焦虑影响因素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保证后续分析准确无误进行。

第一,运用SPSS软件对折半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因子,并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获得因子载荷矩阵,删除公因子方差小于0.6的项目,即XX6。之后对剩下的项目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均大于0.6,结果理想。之后根据总方差解释表中信息,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因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3.79%,大于80%,说明提取效果良好。对提取后的载荷平方和进行旋转,为便于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载荷,得到因子成分矩阵(见表5)。

由表5可知,因子1为“信息接触(XX)”,因子2为“教育内卷(NJ)”,因子3为“教育公平(GP)”,符合最初假设。

第二,运用AMOS软件对另一半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教育焦虑影响因素简称影响因素)模型,检验其结构效度,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模型的拟合系数未达到临界要求,因此对模型进行如下修正:在XX1和XX2、XX4和XX5对应的残余变量之间建立相关,修正后模型的拟合系数达标。

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

以模型适配度指标来评价模型拟合情况,计算的适配度指标(见表7)。

经检验模型适配度不達标,需对模型进行修正。通过查询“Modification Indices”可知,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三个潜变量之间相关性最大,但又无法设立相关性,因此,对上述假设进行拆分,分别建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三个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三个模型均通过了适配度检验,可进行路径系数分析。

(2)模型假设检验

表8列示了各路径标准化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由此可知,假设H2a、H3a、H2b、H2c和H3c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四、结果分析

对通过检验的路径中各影响因素观测变量对其潜变量预测力进行计算并排序,其中预测力=因子载荷^2,计算结果(见表9)。

表9 影响因素观测变量对其潜变量预测力及重要度排序

教育内卷的观测变量排序为:NJ2>NJ3>NJ1>NJ4;信息接触的观测变量排序为XX4>XX3>XX2>XX5>XX1。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教育公平”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方面的焦虑影响不显著。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规范或原则,这主要是国家从宏观层面来管控,使得每个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人们考虑问题通常会局限在自己生活的环境当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上学,这也是时代所趋,无法避免。因此这不是导致“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方面的焦虑的影响因素。

“教育内卷”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升学择校”方面的焦虑影响显著,且影响系数分别为0.756、0.639和0.713。教育内卷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而在资源有限,获取资源的人却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效应便会递减,效益便会越来越低。因此根本的社会问题带来的是我们都想要争夺餐桌上唯一的蛋糕吃,而人数增加,因此所谓的公平竞争便变成了激烈的争夺战。学生一味地比较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甚至是生活作息等,学生收获的不是进步,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錯误和原因的成长,而是盲目地以他人为标杆,盲目地跟随别人,暗中和他人较劲,生怕他人超过自己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便逐渐显现出来。而升学择校亦是如此,虽然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的确分配更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必然问题,但家长们由于认知偏差,对孩子的期望必然会导致希望争取到更优质的资源,由于教育内卷化现象的愈发严重,升学择校也会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相互比较对象。

“信息接触”对“学习成绩”和“升学择校”方面的焦虑影响显著,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158和0.244,而对“学习态度”方面的焦虑影响不显著。信息接触主要是指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在网络、线下广告等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数据或文本的过程。当前,我国评价学习优秀与否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与他人作比较,进行名次的排序,因此对于“学习成绩”方面的焦虑必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信息接触后,得知他人与自己的差距,内心的落差与期望不成正比时而引起的焦虑感。而升学择校方面,家长从孩子出生便会开始规划孩子未来的学校选择。由于政策的改变,家长更是需要通过各方的信息,例如:朋友的经验、网络信息、道听途说等等,用长远的目光帮助孩子寻找更优质的学校,面临着如今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事朋友之间不经意的炫耀和夸张,都会加深家长们的焦虑感。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它更多地反应在了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身的动力效能是决定学习态度的根本关键,因此信息接触对“学习态度”方面的焦虑影响不显著。

五、研究启示

通过在山东省各地级市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满意度,并运用教育焦虑及影响因素量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探究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路径,为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寻找新的角度。

通过实证研究,分别在国家、学校和家长层面提出减轻家长教育焦虑、缓解家长教育内卷、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的建议,具体如下。

1.加强教育投入,落实政策的监管力度

国家应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不断增加多渠道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家校双主体教育

学校应提升自身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提升教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和能力:一方面,推行大范围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教育质量公平;另一方面,发挥校外培训机构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的优势,促进校内提升教学效率、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教育体验。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减负”任务,一是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及时长,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实落地;二是要下大力气拓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三是要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还应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努力发挥家校双主体教育。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多种评价方式综合使用,形成累积性效应;一方面,扶正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完善家校合作系统,缓解家长焦虑。

3.转变教育方式,营造适合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氛围

在家长行为层面,建议家长须重构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去除“精英教育认知偏差”,充分认识和理解“双减政策”,学会调节自我生活,减少控制欲。另外,家长需要认清自己角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在家庭氛围层面,家长应鼓励交往,提高孩子归属感;理解信任,培养孩子自我效能感;适当放手,给孩子历练的成功感;管理情绪,给孩子足够安全感。

“双减政策”实现了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真正实现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全面夯实人才基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 托尔斯顿·胡森,张人杰.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上)[J].外国教育资料,1987(02):11-16+50.

[2] 周鸿敏,方光宝.教育公平测量的路径演变和典型方法[J].教育研究,2019,40(06):128-135.

[3] 钱洁,缪建东.破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可能路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38-43.

[4] 张国霖.化解教育焦虑的三个着力点[J].基础教育,2021,18(03):1.

[5] 杨小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问诊、探源与开方[J].人民论坛,2019(34):104-105.

[6] 马得勇,陆屹洲.信息接触、威权人格、意识形态与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网民政治态度形成机制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03):180-192+197.

[作者:刘永庆(2001-),男,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商学院,学生;罗佳平(2001-),女,福建云霄人,聊城大学商学院,学生;李树岳(2000-),女,山东济南人,聊城大学商学院,学生;李绍东(1983-),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该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项目“儿‘学千里母担忧——‘双减政策下家长内卷行为与教育焦虑调查研究”(CXCY202233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